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公主(27)

"仙姑怎么知道朕会在这里?莫非真会神机妙算?"顺治看到长平倒有一点高兴,他刚刚正想着崇祯朝的典故,而长平便是这朝代最切身的见证人。这使他觉得在这一刻他们的心思是相通的,只有长平会了解他的伤痛,也只有长平不会耻笑他的悲哀。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可以让他毫无保留地倾吐心事烦恼,这个人,只能是世事洞明而又遗世独立的长平公主、慧清禅师。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在这千丝万缕的国愁私恨中,他竟忽然想起最细枝末节的一件小事,脱口问道:"仙姑收到朕命吴良辅送去的海棠花了么?"

"收到了,这些日子皇上日理万机,总不得闲往雨花阁来,还未来得及面谢皇上。"长平飘然地走在那些碎石瓦砾间,如履平地,叹息说:"这根梁虽然烧得看不清面目,可是这么粗大,应该是大殿正梁了,当初袁贵妃就是在这根梁上上的吊,可是不知怎么绳子断了,袁贵妃没能死成,给摔了下来。我父皇听见她呻『吟』,知道她没有死,便提着剑从她脑后猛砸了一下,将她打昏,又在身上连刺了两三剑……"

她说的是世上至伤至痛的一件惨事,可是她的语气舒缓安详,就好像在介绍一种新的沏茶方法。然而平静的声音里自有一种异样的魔力,让人仿佛在她的讲述里可以看得到活生生的事实。刚才还荒芜残破的宫殿废墟在月光下还魂一般地华丽起来,流动着幽然的浮光,仿佛在为长平的叙述做着无声的注脚。

"那天,父皇亲手砍了我一剑,我疼得昏死过去,不知隔了多久才醒过来,看到旁边横七竖八躺着许多尸体,有皇额娘,有袁贵妃,还有许多其他的嫔妃,我妹妹昭仁公主压在我身上,她的一只小手里还紧紧地握着我刚送她的兰草香囊,眼睛睁得大大的,胸口上洞开着一个血窟窿,血已经凝了,但是好像还有温度一样,我动了一下,她的身子和手还都是软的。我想把她从我身上移开,可是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少了一只臂膀,原来,原来父皇竟然将我的胳膊斩断了……"

长平的声音发起抖来,仿佛又重新经历了一次那骨肉相残的断臂之痛。她举起自己仅余的那条胳膊,专注地端祥着自己的手掌,接着说:"我又惊又疼,再次昏了过去。重新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自己的殿阁中了,阿琴阿筝她们几个跪在我榻边啼哭,说大明皇宫已经易主,现在是大顺的天下了,那闯王李自成,李自成他……"长平说到这里,不知为何,脸上又微微泛起红晕。

顺治以为她太过激动,并不在意,安慰道:"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仙子如今已经出家为尼,远离俗世烦扰,大可不必再为这些前尘旧事伤心了。"

长平点点头,问道:"那么,皇上却又是为了什么样的俗世烦扰在这里独自伤神呢?"

"我叔叔要和我额娘成婚,你听说过这种事吗?"顺治冲口而出。长平一直给他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而且,她是大明公主,他是大清皇帝,他们的身份都是上天给予的,是世间至尊至贵之人。既使她只是一个落魄的公主罢,可他也是一个无能的皇上呀。因此,他对长平一直有种言之不清的知己之感。而且,她又是一个化外之人,冲淡平和,洞微天机,仿佛无所不知而又置身事外,这就更令他觉得放心,觉得在她面前毫无猜忌隔阂,对着别人无法启齿的烦恼,对着她却可以不假思索地合盘托出。"此前我早已听说过许多关于皇额娘与摄政王叔不轨的传闻,可是他们既是长辈,又掌握执政大权,我也只好装聋作哑,不闻不问便是。但是现在,大臣们竟然明目张胆地在朝堂上奏章,禀请叔嫂通婚,这真是成何体统?将礼义道德皇家体统置于何处?又将我这个皇上的颜面置于何处?"顺治一拳砸在一根烧得只剩半边却还巍然屹立的圆柱上:"权臣专政,秽及后宫,公主博古通今,可听说史上有哪个帝王,如朕这般悲哀么?"

长平将袖子拂去断碣上尘灰,端然坐下,微微地笑道:"宫廷史上权臣专政的并不罕见,至于秽及后宫么……我虽孤陋寡闻,也听说满人有"兄终弟及"的规矩,做小叔的娶哥哥的遗孀并不违背道德传统,反而是合情合理的,是这样吗?"

顺治悻悻道:"的确是这样,原来你也知道了。他们就是拿着这条祖宗规矩来压我,『逼』我认王叔做太上皇。"

长平道:"这么着,大臣奏请摄政王与太后通婚,也就没什么不对了。我听说在朝堂上,大臣们都管摄政王叫皇叔父王,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称谓封号,可谓独一无二;倒是他如今要做太上皇,还听着顺耳些,总好过皇叔父王那么蹊跷古怪。皇上又为什么不同意呢?"

顺治一愣,若有所悟,抬头问:"仙姑的意思是说——我应该准了这道奏折?"

长平道:"贫尼才疏学浅,不敢替皇上『乱』出主意。不过皇上即使不允,只怕他们也不会放弃,倒弄得骑虎难下,势成水火,后果不堪设想——轻则母子反目,君臣不合;重则同室『操』戈,天下大『乱』。到那时,皇上又将何以自处?我方才听皇上说到什么"不服者武功以戡定,已归者文德以怀柔",倒不知摄政王算是"不服者"还是"已归者",又应当"武功以戡定"、还是"文德以怀柔"呢?"

顺治听了,心惊意动,默然不语。

长平抬头望着一天星辰,仿佛在辨别北斗七星的方向,半晌叹道:"我父皇亲手斩断我臂膀前,曾经望着我的眼睛说过一句话,他说:好孩子,你惟一的过错,便是不该生在帝王家。生在帝王家,是我不由自主的选择,这选择决定了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而必须成为朝代与政治的牺牲品。皇上贵为天子,最大的荣耀也就是最大的负担。倘若皇上不能忍一时之忍,痛一己之痛,便会惊动天下,烽烟再起,甚或江山易主,风云变『色』,那又岂是皇上的本意?"

顺治至此已经动摇,却不能一时之间便下决断,踟蹰道:"可是我若准了他们的奏折……"

长平不等他说出为难理由,截口道:"皇上若是准了大臣们的奏折,皇父摄政王便成了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太上皇,便不能再与皇上平起平坐,可是也不能再与儿子抢帝位了,那么,从此父慈子孝,子承父位,便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了。"

顺治顿时恍然大悟,答礼道:"多谢仙子点化,一言惊醒梦中人。"

长平笑道:"贫尼不过只是说了几句现成话儿让皇上舒心罢了,何必言谢?真正拥有点石成金本领的人不是贫尼,而是太后娘娘。贫尼的心思才略,不及太后娘娘之万一,不过是体会得出她老人家的用心良苦、用意所在罢了。太后娘娘才华盖世,遂有皇上的鸿福齐天,皇上只知道自己为难,却不知太后娘娘做出这样的决定,才更是为难呢。皇上不要辜负了太后的一番苦心才是。"

庄妃皇太后端坐在慈宁宫正殿凤榻上,任凭哲哲坐在一旁冷嘲热讽地追问,吴良辅跪在地上喋喋不休地请罪,都只是不闻不问,呆若木鸡。哲哲无奈,只得打骂着吴良辅,把问了八百遍的问题又颠三倒四地重新问过:"皇上到底是什么时候不见了的?侍卫们都找过哪些地方?就没一个人跟着他吗?"

吴良辅磕头如捣蒜,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回禀:"当时洪大学士的奏折才刚念了一半,谁都还没来得及听明白,皇上忽然站起身摔了一下袖子就走了。等到奴才反应过来紧跟着出去,已经不见皇上的影儿了,召集了侍卫来询问,也都说没见着。奴才连建福花园都问过了,也说没见。"

大玉儿听到这一句,却忽然有了反应,蓦地问道:"皇上常到建福花园去吗?"

上一篇:一闪灯花堕 下一篇:后宫(大清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