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少追妻路漫漫(19)

作者: 雏禾oO 阅读记录

看到洪大夫,毛蛋先是叫了一声“大姨”,然后才指着自己家的方向回她的话:“俺妈搁家呢。”

见洪大夫跟前的那位小姐姐笑嘻嘻得向自己走来,又弯下腰伸过手来捏住他脸上的嘟嘟肉,毛蛋疑惑的看着这个陌生的小姐姐,问:“你捏我的脸弄啥嘞?”

“胡巴,你咋跑这儿来了!”苟小小对他脸上的嘟嘟肉爱不释手。

这五六岁的娃儿长得颇像《捉妖记》里的那个白白胖胖的小妖王胡巴。

毛蛋认真的说:“你认错人了吧,我不叫胡巴,我叫毛蛋。”

告别了小伙伴,毛蛋领着她们到家里去。

一到家门口,毛蛋就朝院里面喊:“妈,俺大姨来了!”

闻声,毛蛋妈从厨房出来,见来家的是洪大夫,赶忙迎上来,“洪大姐啊,赶紧进来,屋里坐!”

见毛蛋妈正忙着做饭,洪大夫不想耽误她的事儿,就没往屋里去,把苟小小领到她跟前,说:“这是我们家一个亲戚,这回来没带啥衣裳,我就想着你手艺好,把我的几件衣裳改成合适她穿的。”

说着,她拍了拍手上提的布袋,接着送到毛蛋妈手上。

☆、第42章 坑深42米 割尾巴

毛蛋妈接过布袋,将布袋里最上头的一件白色的真丝衬衫拿出来。她用手一摸,不禁惊讶这衬衫柔软冰凉的手感。她又翻了翻底下的衣裳,发现其他衣裳也无一不是好料子的,而且她还发现一点——

“这衣裳好像都是新的。”

洪大夫说:“这都是我大哥给我买的,买那么多,我都穿不过来,这些都是还没穿过的。”

洪大夫说的大哥,就是任良的父亲。

毛蛋妈打心眼儿里羡慕她有一个那么有钱还肯舍得花钱的好兄长。

她将洪大夫拜托的事儿答应下来:“我吃了饭就给你们改。”

洪大夫安心的点头,笑说:“那我就把东西和人都放你这儿了。我就先走了。”

见洪大夫这就要走,毛蛋妈急忙说:“洪大姐,我这儿正做饭呢,马上就做好了,你吃了饭再走呗!”

洪大夫摆手道:“我吃过了!医院里还有事儿,我得马上回去!”

毛蛋妈知道她贵人事忙,就没多做挽留。

送走了洪大夫,毛蛋妈回来见院里空无一人,忍不住心想:洪大姐送来的东西是拿到了,可她领来的人咋一转身的工夫就没有了?

“呕喽喽喽喽——”

听到后院方向传来一阵怪声,毛蛋妈狐疑的往堂屋后头去,见洪大夫领来的人正一脸新奇的在猪棚边逗猪。

逗猪?

这闺女,脑壳没病吧!?

因为这,恐怕还有一点因为嫉妒苟小小将来能够穿布袋里的这些好料子的衣裳,毛蛋妈看苟小小的时候不禁带了点有色眼光。但这闺女既然是洪大夫领来的人,她就不好怠慢。

万一这闺女又是个碎嘴子的,回去后跟洪大夫抱怨她招待的不周到,那她和洪大夫之间岂不是要生嫌隙!

毛蛋妈脸上堆笑,对猪棚边的苟小小说:“闺女,你先屋里坐吧,过会儿我们吃了饭,我拿皮尺给你量量。”

量体裁衣,量体裁衣。不知道她身材的尺寸,毛蛋妈咋把衣裳改出来?

苟小小看着她,回她一笑,说:“阿姨你先忙,我过会儿再来。”

毛蛋妈还是头一回被人叫“阿姨”,不由得愣住了,待回过神来,她发现苟小小已经走到院门口了。

看着她的背影,毛蛋妈心下想:

阿姨?那是城里的叫法,难不成这看上去一副土头土脑模样的闺女是打城里来的?既然她是打城里来的,咋还捡洪大夫剩下的衣服穿?

乡下没咋见过世面的人普遍以为城里的人都富得流油,毛蛋妈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苟小小真要是从城里来的,就应该是个金主。

而苟小小最近这两天就在思考怎么发家致富,成为一个金主。

然而她想再多,现在也实现不了。倒不是因为她没有白手起家的能力,而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改革开放,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允许私人经商的,如被抓住可定为投机倒把罪,要接受劳动改造!

这就是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现在这时候哪怕有人拿着鸡蛋去卖,都会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恶劣行径,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必须得“割”。不止鸡蛋要被没收,卖鸡蛋的人还要受处罚。

毛蛋妈为啥跟洪大夫关系那么好?并不是因为洪大夫凭借医术救过他们家谁的命。

这事说来就有点波折了——

猪啊鸡啊,这类家畜的养殖数量,生产队上都是有规定的。

去年年底,毛蛋家的两头老母猪下了两窝猪娃子,可家里的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一下令他们家养猪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生产队规定的范围内。他们不舍得把多出来的那些猪送出去,于是就把这些猪偷偷养起来,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今年春上,生产队的人来了,要把他们家的猪全部没收,还要把家里的男人抓去劳改。

毛蛋家如遭五雷轰顶。猪和男人都没了,他们一家靠啥生活?

洪大夫动用关系,帮了他们一家。

毛蛋家多出的那些猪,没被生产队没收,被送到了工兵营里。但是毛蛋爹就没那么好运了,还是被抓去劳改,不过劳改的时间因为洪大夫的关系被减去了一大半。算算时间,毛蛋爹也快回来了。

因为这,毛蛋他们一家人都很感念洪大夫的恩情。

☆、第43章 坑深43米 出院

红星医院。

气色大好的串儿一醒来就嚷嚷着要出院,不休不止的闹了一上午,终于是让架不住他脾气的杨氏和柳氏点头了。

跟那李大夫说了一声,杨氏和柳氏一道儿领着串儿去103病房找赵伯。

赵伯一听她们说要带着串儿出院,有点不同意:“不是说要在医院养一个礼拜吗,这才过去两天。”

杨氏说:“哪用得着一个礼拜啊,串儿这都好嘞!”

柳氏也说:“照着那闺女说的,这两天我跟娘不给串儿吃药,就把那煮开的水晾温了给他喝,白天也喝晚上也喝。喝了那么多水,还别说,真管用!串儿不流鼻血了,精神也变好了!”

赵伯仔细打量串儿,见串儿的气色果然好很多,不由得露出笑容。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小孩儿大病初愈,家里的大人不用操心那么多了,精神头也跟着好起来。

怕爷爷不同意他出院,串儿缠上去,两手摆着爷爷的胳膊,苦着一张小脸儿央求道:“爷,我都住了那么多天院了,医院里怪没劲的,我想出院了。”

赵伯知道他是想出院找他那一帮子小伙伴玩去,但他始终不放心串儿的身体情况,“你感觉自己哪还有不得劲的地方?”

望着爷爷透着关心和疼宠的双眼,串儿咧着嘴露着豁牙笑嘻嘻的回道:“我头也不晕,也不犯恶心,也不流鼻血了,哪儿都不难受了!”

杨氏说:“我们来之前,已经去过李大夫那儿了,他都同意串儿出院了!”

一提起李大夫,杨氏心里就不高兴。

串儿不吃李大夫开的药,就按照苟小小说的从白到晚连天喝水。不出两天,他的病情就大有好转。

不用一个礼拜,串儿现在的情况就能证明苟小小和李大夫谁对谁错了。

赵伯看着对面的空床怔怔出神,心中庆幸自己后来没有听信李大夫的话,同时也懊恼那天晚上他眼睁睁看着苟小小被护士撵出医院却没能帮忙。

杨氏一直在旁边念叨苟小小的好,要是没有苟小小帮忙,串儿的病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好。

回过神来,赵伯牵着串儿的手就往外走,“走,出院!”

身后的杨氏一边叹息一边念叨:“那闺女被撵出去,也不知道她现在搁哪儿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