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现在有人跟自己同病相怜,能互相倒一倒苦水,不用一个人憋在心里难受,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第661章 美人拒当背锅侠(25)
早朝结束不到一刻钟,帝青璃就知道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没办法,在这偌大的皇宫里,除了后宫那里勾心斗角的戏码,也就早朝还算热闹,所以除沐休日之外的每天早上的朝会,已经成了099每日必看的娱乐节目。
听到吏部侍郎被委任为此次赈灾任务的钦差,帝青璃还略微意外了下。
原剧情中,皇帝一开始也是把矛头指向了吏部侍郎,但那个时候,没有何宝月在背后推波助澜,更没有带着丰厚物资的先头赈灾队伍,所以,当皇帝在早朝上提出的这个没有十年脑血栓想不出来的“赈灾计划”,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就连亲皇派一方,当时也有不少大臣感觉到不妥。
幽州是据守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关隘,要是幽州因为这次雪灾兴起兵乱,更北方那些游牧民族岂会放过这趁火打劫的大好机会?
赈灾一事因此又拖延了五天,最后是中立派的大臣看不下去,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皇帝出于不想得罪中立派的考量,派拨一些赈灾物资,但是数量依然是杯水车薪,气得中立派大臣一边骂妖妃祸国,一边自掏腰包又添补了一些物资,好歹凑出了一批勉强不那么寒碜的物资。
但皇帝憋了这么久大招,就是为了借机制裁反皇派,岂会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于是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人快马加鞭去北方大肆散播谣言,让百姓们都以为朝廷之所以迟迟不派拨赈灾物资,都是因为那些反皇派官员想打赈灾物资的主意,从中作梗,而他这个皇帝又是如何苦心孤诣、委曲求全、力排万难,才终于让赈灾物资得以顺利运送出京……
帝青璃觉得吧,就他这胡编乱造的本事,不去当导演可惜了。
099还在叽叽喳喳的说着朝堂上看来的热闹,帝青璃一边安静听着,一边给自己煮了一壶清茶,望着壶中袅袅升起的水雾,听着茶水沸腾的咕噜声响,心想这混吃等死的日子大概很快就要结束了。
……
幽州。
吴修仁带着赈灾物资,日夜兼程赶到幽州,见到幽州刺史第一面,就按照顶头上司御史大夫的要求,在对方给自己设接风宴的时候,偷偷给对方下了个毒。
御史大夫的原话是——
“倘若对方以粗茶淡饭迎你,你便用这份药性温和,倘若对方以好酒好菜待你,你便用这份药性猛烈的。”
“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他当时这么问了一句,其实他心里大约可以猜到有什么区别,但就是想确定一下。
结果御史大夫却笑着摇头表示此事不可多说。
于是,吴修仁在给幽州刺史下完毒后,又怀着好奇的心态,给官阶比刺史低一级的太守也下了个毒,就是那个药性温和的。
等到晚上两人毒发,吴修仁不慌不忙的先后去了两人房间一趟。
在和对方“商量”好赈灾问题,确保对方会约束下面的官员绝不贪墨赈灾物资后,他才给了对方临解药。
第662章 美人拒当背锅侠(26)
在给解药之前,他还“顺便”仔细观察了一番对方的反应。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两种毒药应该是同一种类,药性猛烈的与药性温和的,区别其实就在字面上。
一个发作起来凶猛,一个发作起来温和。
幸好幽州太守不知道,他之所以受这个罪,是因为吴修仁一时兴起的好奇心,不然他估计掐死吴修仁的心都能有了。
至于药性温和……他想说温和个屁!
他当时痛得差点以为自己肚子里揣了个崽,那个崽还在拼命的踹着他的五脏六腑!
就这样。
在吴修仁“以德服人”的指挥下,赈灾事宜迅速在幽州展开。
官员们在幽州刺史和太守的强力管控下,一个比一个老实,底下的人干起活儿来也特别卖力,整个过程顺利得让吴修仁觉得,或许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可以跟老师再要一点这种毒药?
转念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危险。
要是朝中的官员,都想着用毒药去控制下面的人,那么朝堂之上,除了那一两个百官之首外,还有谁敢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要是朝堂成了一言堂,这个国家恐怕也离灭亡不远了。
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得失,吴修仁总算打消掉了心里那点危险的想法,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赈灾一事中去。
半个月后。
当吏部侍郎带着第二支赈灾队伍,不情不愿的来到幽州,发现各地的灾情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百姓的房屋也得到了修缮和重建,突然觉得自己的出现好像显得有点多余。
而皇帝派来传播谣言那些人,谣言没传开不说,还被百姓打了个鼻青脸肿,挨个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吴修仁在赈灾一开始就让官员们对外宣传过,朝廷在收到北方雪灾的消息后,立刻就开始着手准备物资了,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能一口气派拨下来这么多的赈灾物资,如今北方的灾情非常严重,经不起更多的折腾,百姓们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没有证据的不实消息,一定要提防关外的奸细趁机挑拨离间。
皇帝估计做梦都想不到,他派去散播消息的人,会被当成关外奸细抓起来。
此刻,京中的形势有些紧张,因为皇帝想在年关之前,为爱妃修建一座摘星台,其实他就是想给自己修,但他又想在年关之前杀了何宝月洗白自己,所以这摘星台不就得在年关前修建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