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书,开了智的百姓可不就是会回报社会和朝廷?
如此高瞻远瞩,后世该它如此富庶繁华啊。
百姓们惊呆了:这么多的人!脱贫原来不光是只填饱肚子,还包含了这么多的项目……
读书和看病还有房子,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能让百姓们吃饱肚子的皇帝和官老爷就是菩萨再世了,谁还会管你有没有书念,能不能看得起病,住不住得 起房子呢?
麻蛋!这天幕一天天看得眼睛都要哭肿了!
【踏上无穷之路,从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开始,到云贵高原大峡谷,从偏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到走到大西 北,戈壁沙漠,最后进入川藏高原。】
【踏遍全国十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这些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付出多少代价才可以走上脱离贫困的“无 穷之路”呢?】
“你们听到了吗?!”有人激动地站起来:“曾经!是曾经啊!曾经贫困的地区,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脱贫了 !!”
周围一片静默,是啊,居然是“曾经”吗?
各个王朝:……
保持沉默……
【凉山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巴蜀西南部横断山脉,是全国典型的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全州人口超过一半是少数民族。】
【一个个少数民族村寨分散于重重高山深谷之中,几乎与世隔绝。】
【孩子的上学困难重重。】
高耸且连绵起伏的山脉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这路看着都不好走!
修建在山体上几乎直上直下的步梯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而且这些人居然居住在最高的山上!
虽然上面很平整,但是上下多艰难啊!
这一个脚滑摔下去人都成渣了吧……
某些人暗搓搓地想:这地方是真正的易守难攻啊!
不如……
其他人立即摇头:不去不去!后世这里都这么难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巴蜀的百姓们:多熟悉的地方~~
居然还有步梯?比现在好太多了!
【主持人一行拜访的是悬崖村,是全国典型的贫困村,这个村子建在海拔1500多米的悬崖上面,而且山体倾斜,连半条路也容不下。所以村民自古以来上下山的办法只有一个,在几乎90度垂直的悬崖上用藤绳弄了一条简陋的天梯。】
居住的平原地区的百姓们:妈呀!这也太可怕了!!
巴蜀地区的百姓们:习惯就好~~
各个王朝:就这地怎么脱贫?还是去送钱都不一定有命爬得上去!
要不,随他们去吧……
这点地方也没多少人……
当然,只能心里想,万万不可说出来寒了人的心。
李斯赞叹:这么偏僻的少数民族村落,后世居然都不放弃脱贫!
了不起!
居然还有扶贫书记,这个书记就是专门负责让这些村民脱贫的吧,那是怎么样脱贫的呢 ?
李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什么。
【当地的扶贫书记带着陈记者一行人来到上山的梯子处,这个梯子明显看得出来是新修的,更加宽,而且也加了扶手,几乎和一般的楼梯差不多了。】
从空中俯瞰下去,细细的楼梯搭建的高耸的山体之上,仿佛风大一点都能被吹散。
畏高的人顿时感到一股尿意……
平原地区的百姓们:……
怎么会有人住在这里?
巴蜀地区的百姓:这个梯子真不错,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做出来?
没有铁,木头能不能代替?
想想似乎可行啊!
第203章 第一生产力
【悬崖上的梯子还是政府为村民方便出行而修修建的钢梯,出行虽然方便了,但是穷根依旧深种。】
各朝君臣们:能不穷吗?
这破地方外人来了上都上不去……
就算修了钢梯,很多人看到腿都软了,更别说上去。
百姓们:梯子是政府修的?
真是为这里的村民殚精竭虑啊。
【经过漫长的攀爬,主持人一行终于到达山顶的悬崖村。】
【这里村民的祖先曾经是游牧民族,后面发现这里土地肥沃,便开始在这里定居 。】
【以前的孩子上学都是在悬崖上爬上爬下,取水要到另一个村子去取。】
百姓们:天啊,怎么会想到在那么难以进出的地方定居?
“也许是为了躲避战乱?”有人说道。
一说到战乱,大家顿时不吭声了,如果说是为躲避战乱的话,那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
敌人要攻进来也要掂量掂量。
说不定爬到一半就被山上的人丢个石头给砸下去了。
【这里是扶贫书记是五年前被派来驻村的,是一百多户村民的脱贫首领。类似这样的贫困村在全国比比皆是 ,要治本,谈何容易。】
【过去的扶贫,属于按部就班,大水漫灌式的。】
【后来,全新现代扶贫策略诞生。】
【数以万计的调查人员从南到北,由大漠走到高原,逐座山。逐家逐户去拍门,做人口普查。】
【最终识别了12万8千条贫困村,锁定近9千900万贫困村。】
【了解他们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
【为每个地方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然后派驻数以万计的有能力的专责人员驻村。】
各朝君臣们目瞪口呆:居然是如此规模庞大的脱贫工程!
数以万计的人啊……
这简直无法想象!
居然真的是要人去挨家挨户地去调查,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兴盛?
帝王们自叹不如。
百姓们看得两眼泪汪汪,多少村多少人都调查得一清二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