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成立了合作社一起养羊。后面又引进青花椒、中脐橙。】
【然后开始修钢梯,政府出资百万,由全村壮丁和工人运送了120吨钢管上山,排除万难终于建好2556级的钢 梯。】
【政府再一步步改善山上的基建,村民终于喝上自来水,最后全村电缆铺设完工,还通了4G网络。】
【村民第一次在家里看到电视和上网。】
百姓们哇第一声哭了出来!
这是后世的朝廷对待穷人的方式,他们呢?
他们什么时候能这样?
不,应该是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了。
马肖裕瞬间得到了灵感,对呀!可以就当地的环境来看看适合做什么农事来增加收入。
天幕上的养羊,种花椒和脐橙,那么我们当地可以种点什么呢?
水果?药材?
马肖裕苦苦思索着,看来明日也要像天幕中的官员一样亲自去走访去实地观察才能知道要如何做。
说干就干,他立即找来纸笔,将要做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
一直眼馋电脑和手机的各朝君臣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电脑和手机能看到搜索到各种信息是因为有电缆!
这个电缆连接着千家万户,有了电缆就有灯光和网络!
而这个铺设的电缆又是一个超级大工程,非国家而不能做!
所以就算他们拿到了电脑手机也没有用,因为没有相对应的基础设施。
而这些电缆就是技术吧,是他们很多人看不起的奇技淫巧……
李世民拍案而起:这个电缆就是科学技术!!
能够强盛国家的科学技术!
继而又沮丧,这压根就是做不到的事情……
果然,这些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嬴政再次感到自己的知识面又一次扩展了,后世不可思议的技术和不可思议的人。
刘邦一把拉住张良,还未开口对方立即说道:“陛下也想效仿后世的扶贫吗?臣以为可行!但是也要根据我朝的实际情况来定。臣这就立即拟一份扶贫奏折!”
刘邦:“……”
其实我是想要那个电缆……
张良:臣当然知道,要不然我为什么打断你?!
简直是在想屁吃!
扶贫还实际一点,让百姓们富起来才会去读书,读了书才能开智,开了智才有可能去研究研究那些技术!
刘邦:“……”
好吧,听子房的。
刘彻发现后世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视同仁啊。
就连北边匈奴的后代也在被他们纳入保护的怀里。
再看看现在的匈奴一点也没有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亲可爱……
一群瘪犊子还尽给他们找麻烦。
诸葛亮发现后世扶贫中最重要是也最能改变生活的就是那个电缆铺设完成后的生活。
由电缆带来的电和网路瞬间将这里与世隔绝的人与外面的世界零距离。
看看那些年轻人人手一台手机开始直播。
无数人因此而关注了解到这个村子。
于是好奇的人们从全国各地涌来参观,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使得村民更加地富裕,又让当地不再闭塞。
所以说要强大,技术是关键。
看看那些大国崛起,不列颠的舰队为什么能打败比它强悍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就是因为他的炮火比对方的先进啊!
有了先进的技术,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妇孺也能横扫强大的敌人。
所以,技术!唯有技术!
现今最厉害的技术是什么?在哪里?能不能学习过来?
诸葛亮的脑子在飞快地转动着。
李世民眼馋到发红,这技术太厉害了!
电缆,网络!
就是这两个东西让封闭落后的村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长孙无忌觉得虽然这些技术很厉害,但是并不是现在大唐能得到的,还不如脚踏实地好好为百姓做实事的好。
李世民点头,他只是太想要那样的技术了!
赵匡胤深思:要民富国家才可富!
可是如今的燕云十六州依旧是他心头的一颗刺,能不能先把这些地方收回再发展经济。
否则没有天然屏障的大宋也不过是敌人眼中的鱼肉而已。
忽必烈在前面的画面看到了草原,他想看看那个地方是如何扶贫的。
朱元璋有些心累,这天幕一天天看下去,百姓们这心思越加的浮动了……
但是现在的朝廷如何能与后世的朝廷相比?
康熙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什么可以用在大清身上,什么不能用一一记录下来。
颙琰还在为是否政变而犹豫。
第204章 全方面脱贫
所有人的都认为后世这个扶贫成功了~~
然而视频中的话语一转说道【城市正常高速发展,村民只要继续在悬崖上生活,不但扶贫成本高,城乡之间 的贫富悬殊也会越来越大。】
【而且悬崖村并不是唯一一个因偏远而致贫的村落,要中断他们世代传下来的贫穷根源,政府决定来一个翻 天覆地的大工程。】
各个朝代的君臣们:嗯??
难道之前做的事情还不算大工程吗?
又是修钢梯,又是铺电缆的!这些不是大工程是什么?
百姓们又要哭了。
还有!居然还有!
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还不算脱贫吗?
在后世眼里怎么样才算脱贫?
【政府在靠近县城或者交通便利的平原位置建了1400多个安置社区,帮助全部两千多条贫困村总共35万名村 民搬出来,一座座新的楼房,完善配套的社区,医疗、文化设施,还有学校,交通网络全部为村民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