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割地赔款,大清后面到底是衰弱到了什么程度居然要割地赔款!
还有那个什么慈禧是个什么人,居然敢说出这样的话!是担心下面的汉人不造反吗!
朕时不时去祭拜明孝陵是为什么啊!就是为了汉人认同满清的统治!结果这些个蠢货说的都是什么话!!!
康熙颓然地跌坐在皇位上,双手捂脸,无力至极。
他再努力,也拼不过后世子孙的败家啊……
乾隆目瞪口呆,没一会就发疯似的砸东西!!一边砸一边大喊:“混账!!!不可能!!我大清不可能这样的!!全是污蔑,造谣!!后世的汉人污蔑我大清!!”
砸完东西,乾隆大叫:“来人!传朕旨意!从现在开始,任何人不得再看天幕,不得讨论天幕里的事情!违者斩立决!!”
此话一出,震惊朝堂!
天幕就挂在半空,无法遮盖,怎么叫人不看?不得讨论就算了,难不成还能把百姓的眼睛遮起来不成?
这圣旨一下,那些反清复明的乱党不知道多高兴了。
众臣心思沉沉。
秦朝。
嬴政看着那些网友的评论,心里莫名地不高兴他压着怒火对李斯道:“这个大清果真是如此没用?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真是废物一个!”
李斯倒抽一口冷气:“这个清朝做的事情居然让后世现在还遭受影响?”
汉朝。
刘邦拍案而起:“毁了汉人骨子里的骄傲?这个什么大清的祖宗在哪里?韩信!去查!查了给我灭了这个大清的祖宗!”
我堂堂大汉的后人居然被那大清如此欺辱?
真真气煞我也人!
刘彻冰冷地说道:“仲卿,记下这个清朝,看看后面还说些什么,看能不能现在就找出这个清朝的祖宗!”
“喏!”卫青回答。
三国时期。
众人面面相觑,突然觉得他们现在打来打去跟个傻逼似的。
打来打去不都是自个的汉人?
打什么呀,这不是让后人看笑话吗!
晋朝,司马炎隐隐有些激动,他从那些评论里似乎看出了一些事情。
就是后人其实并不在乎是谁坐在皇位上,而是在乎这个皇帝有没有统一,有没有强大而不受外欺凌。
隋朝。
杨坚再一次为继承人的事情而陷入沉思,从这个清朝就能看出来,继承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强弱。
他不能让他一手建立的隋朝也成为那样的王朝!
唐朝。
李世民看着那些一字一句谴责清朝的话心有余悸,后世人说话都这么尖锐的吗?
一点也不含蓄婉转。
也不知道后面的安史之乱被他们如何评说……
宋朝。
赵匡胤瞠目结舌:原以为赵光义后人搞的靖康之难够让人难以接受了,结果又来个清朝,不停地刷新下限。
虽然不知道具体事情,但光看后人那些刻薄的话就能够想象一二了。
元朝。
忽必烈有些不适,怎么后世人说话都这么难听吗?
他们的朝廷也不管管?
就不怕这些刁民造反?
明朝。
朱元璋拉着朱标看向朱棣:“老四,不是自己当好皇帝就可以了,后辈子孙的教育同意重要!”
朱棣急忙回应是。
朱元璋说完又看看心爱的长子,百感交集。
哎,又是一声长叹。
随着他的长叹,周瑾玉高高兴兴地下播了。
各朝也纷纷忙自个的事情。
唯有清朝如乌云罩顶,朝上的臣子们战战兢兢,百姓们,尤其是有心反清的人士越加的蠢蠢欲动。
第41章 咸甜之争
次日一大早周瑾玉照例先将侄女送去学校才去公司。
途经菜市,突然发现很多小摊位上开始售卖粽子叶了。
周瑾玉一拍脑袋:都差点忘记马上就是端午了!
不行不行,包粽子的材料要先准备起来!
公司里,同事小贾问她什么时候包粽子。
周瑾玉一边打开电脑一边说:“中午回去就买五花肉,我都差点忘记端午了,要不是看见菜市场上的粽子叶我都想不起来。”
“打算包什么粽子?”
“包两种,一种灰水粽,一种大肉粽!”想到放着咸蛋黄的肉粽,周瑾玉口水都忍不住泛滥成灾。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直奔菜市场。
新鲜的五花肉两斤,板栗10元,剥皮绿豆2斤,干香菇5元,咸鸭蛋早就买好了。
回到家将五花肉切好腌制起来放冰箱,板栗,绿豆洗干净,干香菇泡水。
再将咸鸭蛋一个个剥出来放着。
看看时间还有富余,周瑾玉给姐姐打了电话。
“姐,包粽子不?”
“当然,我过去你那里包。”
“好,我材料都准备好了,等会我回老家一趟去摘点粽子叶。”
“好,路上小心。”
挂了电话,周瑾玉骑上电驴往老家的方向驶去。
天幕下的人们纷纷惊叫起来。
“端午!看到没有!后世竟然还过端午呢!!”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后世的人是我们的子孙后辈,这样的重要节日他们怎么会忘记?”
虽然古代的端午还没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也跟着一起凑热闹。
商家们精明地嗅到这一商机,粽子,粽子叶,艾叶、菖蒲、桃叶等顿时充斥在大街小巷中。
有酒楼的掌柜也跟着周瑾玉准备一样的材料,打算和她一起包粽子。
有这个打算的人也很多,一时间粽叶价格急剧飙升。
赵晓芽不需要买粽叶,粽叶在她们村子里到处都是,她忧愁的是糯米,糯米多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