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向各朝代直播社畜生活的我爆红了(54)

作者:如履薄冰的鹅 阅读记录

画舫里的楚云姑娘沐浴更衣,和小丫鬟一起包肉粽。

总感觉这个时候,她是和周姑娘一样的人。

秦朝嬴政慢条斯理的吩咐李斯让人也准备好材料,晚上一起跟着天幕包粽子。

李斯领命。

蒙毅一脸的怀疑人生:包粽子?陛下要包粽子?

包粽子这种事情是陛下会做的吗?

汉朝。

刘邦看着周瑾玉准备的五花肉艰难地张口:“为何要放肉?粽子不都是甜口的吗?”

怎么会有肉粽这种反胃口的异端?

吕雉淡定地指挥宫人准备做粽子的材料,一边顺口回答:“陛下吃甜口的就行了,我要试试周姑娘的肉粽子。”

刘邦震惊地瞪大眼睛:“娥姁!你竟然要吃肉的粽子?”

“有何不妥?”

“粽子是甜口的!哪里有咸口的?!”刘邦有些着急:“谁……谁会去吃咸的粽子?”

“陛下,中原很大的。再说了,周姑娘所在的岭南或许喜欢吃咸口的粽子。”

刘邦还是难以想象咸口的粽子,继而转向众大臣:“你们吃甜的粽子还是咸的?”

张良回答:“臣吃甜口的。”

刘邦才露出一个微笑,那边萧何就说到:“臣倒是想尝尝这个咸口的粽子是什么滋味。”

“……”刘邦无语:你怎么有这种爱好!

韩信慢吞吞说道:“臣吃咸口的粽子。”

刘邦:“……”

突然觉得这个世界错乱了!怎么会有人喜欢咸口的粽子?

相比刘邦的拧巴,刘彻则接受良好:“咸口的粽子?我倒要尝尝是什么味道!”他心情很好地问卫青:“仲卿你吃甜口还是咸口?”

“陛下,臣吃甜口的。”卫青回答。

“也可以试试咸口的嘛,后世人喜欢,那也一定挺好吃的。”刘彻热情的建议。

“……不必了,陛下。”

“要的,要的。”刘彻很热情地吩咐宫人煮好粽子后给卫青咸甜各拿20个回去吃。

“……”

三国时期。

众人也是难得轻松地忙碌着一起包粽子。

刘备看着诸葛亮准备的五花肉陷入了沉默,半晌他问道:“孔明为何准备肉?我们一向只吃甜口的粽子。”

诸葛亮头也不抬:“主公可以尝试一下咸口的粽子。”

“……”问题是主公我并不想尝试。

刘备转头想要找同盟,却在看见关羽、张飞两人盯着肉放光的样子,顿时沉默了下来。

曹操就没有这么烦恼的事情,他直接吩咐只能做甜口的粽子。

荀彧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闭嘴,其实他挺想尝尝咸口的粽子的。

曹丕也想,但是他不敢反抗父亲,只得暗暗想回去后再吩咐下人做个咸口的粽子来尝尝味道。

孙权哈哈大笑,他还以为只有他一个人喜欢吃咸口的粽子呢!

晋、隋两朝齐齐摇头:怎么会有咸口的粽子?怎么吃得下?

倒是元珍悄悄吩咐宫人按照周姑娘的材料做个咸口的粽子。

唐朝。

李世民有些牙疼地跟长孙皇后吐槽:“哪有人粽子放肉的?粽子甜的才是最好吃的!”

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温柔笑道:“或许是岭南那边的人喜欢吃咸口。”

李承乾还好,李泰就坐不住了,他要吃粽子!和周姑娘一样的放肉的粽子!

朝堂上的群臣语气轻松地相互讨论吃什么味的粽子。

大部分人是甜党,少部分人则想尝试尝试咸口的粽子是什么味道。

宋朝。

难得的轻松氛围下,赵匡胤吩咐尚食局包和天幕一样的肉粽子。

并吩咐让人请杜太后一起吃。

但是宫人回复:杜太后现在诚心礼佛,不食荤腥。

赵匡胤听闻半响不语。

最终化成一声叹息。

元朝。

忽必烈对汉人的节日并不感兴趣,但是想到百姓们肯定也要过这个端午的,一时间又有些无力。

他阻止不了,也不能阻止。

端午都不让过的话,汉人分分钟起来造反。

明朝。

朱元璋拉着所有的儿子一起看天幕包粽子。

一边包一边对朱标说:“标儿你喜欢甜口还是咸口的?”

“回父皇,儿臣喜欢咸口的。”朱标回答。

“你呢?”朱元璋看向朱棣。

“儿臣喜欢甜口!”朱棣挺着小胸膛大声回答。

清朝。

康熙没心情过端午。

乾隆还在砸东西,群臣静默无言。

倒是百姓们跟过年似的跟着天幕一起过端午。

第42章 何为传承

大家一边准备包粽子一边看着天幕上的周姑娘骑着小车回老家。

“周姑娘的老家很近吗?”有妇人边看边和身边的人说话。

“看起来是不远,你看她坐着那辆小车都能回到。”

顺着笔直宽敞的马路,周瑾玉往农村老家驶去。

渐渐地,道路两旁高大的建筑慢慢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自建房和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

“看!是田!是种水稻的庄稼田!”第一次见到稻田的百姓们激动地站起来。

这么久了,他们是第一次看到田地呢!

虽然周姑娘的城市很繁华很漂亮,但是在看到水稻田后,他们的心终于稳稳地落下来了。

后人也种庄稼的!也有田地的!!

那水稻长得可真好,一串串的穗子饱满结实,看得人心生欢喜。

“这里是乡村?那些房子也很漂亮啊!”村子里的农人羡慕地说。

那些房子基本都是三层左右,没有城里的高,但是独门独院,还有一小片地来种菜!

上一篇: 九月十二岛 下一篇: 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