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66)

作者:喜三春 阅读记录

这些人形色各异,看得出家境不同,却都因为书籍而来到此处,同处在一间屋子下面。

另外还有一片区域,被竹帘隔开了。

“想必那处是要额外收钱的。”书童与袁绍小声耳语。

走在前头的小郎君闻言回首,解释道:“竹帘内是“雅座”,不需要额外付费,但是使用时间有限,而且先到先得。”

穿过屏风后,是一个楼梯,小郎君站在楼梯口等他们,袁绍跟在后面,路过屏风后的一个布帘,隐约听见布帘后传来奇怪的声音。

“有人打架?”袁绍不由好奇,想掀开布帘看一眼,被小郎君两步走下楼梯,将布帘拉了回来。

“公子,这边。”小郎君微笑的样子,总给袁绍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咳嗽两声,跟着小郎君上了楼梯。

二楼是好几间房间,房间非常大,之前在肆舍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内里乾坤,这些房间里时不时能传来人声,袁绍经过第一间房间,往里面瞄了一眼,见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手持书卷,盘膝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哈哈哈大笑。

? ? ?

袁绍退后一步,看一眼房间门口的牌子。

——诗赋略

“此间书舍共藏书四千卷,按照《六略》划分,公子可自行取阅。”小郎君说完便转身下楼了。

四千卷!

袁绍暗暗心惊,就是他的生父袁逢的书房,洛阳和汝南两处宅邸加起来,也没有这样大的藏书量啊!

汝南袁氏自先祖袁良起学《孟氏易》,历经家传,到曾祖袁京着《易难记》,可以说袁家后代为官,离不开对书籍权威性的掌握。

不说远的,就说他自己,虽然已经过继到了生父袁逢的兄长名下,成为了嫡二公子,但因为曾经“庶子”的身份,明明年纪比袁术长,袁术却无论是开蒙还是读经,都能得到家里最好的资源扶持。

他心念急转,一个个房间走过,直接来到最后一间房——六艺略。

顺着书架前面的标记,一排排扫过去,不出所料,《灾异孟氏京房》,完完整整的六十六卷,封装整齐,全部在列,不是厚重的书简,而是包装精美,由竹纸封装整齐的书册。

甚至,连袁家缺失的第六十四卷 都有。

袁绍毫不犹豫,直接从书架上,取下第六十四卷 ,当即也顾不上干净不干净了,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席地而坐,开始翻看起来。

然而他虽然在蒙学跟着经师读了《易》,却没有看过家中所藏《京氏易》,这样从中间翻阅,理解起来十分吃力。

在加上房间门口,有一张长案,案后面有一个小女郎,看起来也是书舍的下人,虽然手里一直拿着一卷书在读,但他总是感觉好像有视线扫在自己身上,给他一种不被信任的不愉快。

他拿着书籍走向那小女郎。

“此书售价几钱?”

小女郎放下手中书卷,摇头道:“书籍只借,不卖。”

袁绍也猜到了,又问:“那借出书籍需要几钱?”

小女孩答:“书籍亦不外借,只能在楼下正堂阅读。”

袁绍哪里愿意放弃?他在家中不能如袁术那样随意取书,在汝阳城内,难道读书还需要问过那谯县的曹班吗?

想到一路从前院到此处,都是年轻的小童或者小郎君,未见到健壮的仆役或者家奴,袁绍一时计从心来。

第二日,独坐家中的袁绍,等了大半个白天,好消息没等到,却等到自己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仆役。

“怎么回事?”袁绍拍案而起,“你们这么多人,拿不下一间铺子吗?”

那仆役抹着额角的血哀嚎:“不是啊二公子,你让我们去,怎的不告诉我们,那是三公子的地盘啊?”

袁绍又惊又疑:“三公子?那里不是曹班的铺子吗?”

仆役见袁绍表情不似作伪,更加疑惑:“可是我们才去到市集,就被三公子院子里的阿虎带人一路追回了府里啊!”

袁绍一听,立刻去了袁术的院子,只见袁术那小子,神情嚣张的斜倚在榻上,手上拿着一卷封装熟悉的书册。

仔细一看,正式袁氏藏书中原本缺失的,他想借没借出来的《孟氏易》第六十四卷 。

“你!这书怎么会在你这里?”

袁术放下书,伸个懒腰,取过盘子里的一颗果子,丢入口中,笑道:“格物堂”藏书远胜于袁家,父亲与书舍主人商谈好,以袁家藏书,换书舍书籍外借取阅,袁氏可保书舍安宁,不让图谋不轨的人靠近。 ”

“庶子就要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要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袁术一句话,换来了袁绍愤怒的一拳,和眼角三天消不下去的淤青。

第40章

袁隗为此向自己的义弟道歉。

“次阳兄莫要如此。”曹班挥手, “总归也不是第一次了,格物堂的伙计已经习惯了。”

树大招风,从格物堂挂牌的第一天起, 各路来探风捣乱砸招牌的人就没有停过,虽然武力上不成问题, 但是让人烦不胜烦, 最后和袁家谈好条件,有了官府的撑腰,总算是消停了一些。

袁隗听到这话,却更加感到惭愧了,把曹班建免费书舍的“义举”变着花样夸了一番后,勉强算是掀过此事,对曹班和郑玄行礼道:“不日我将陪妻子回乡省亲,可能要先和义兄、义弟辞行了。”

郑玄问他妻子是豫州哪里人, 未曾想听得袁隗说:“吾妻乃扶风马氏族人。”

扶风郡?曹班看向郑玄,郑玄闻言大喜:“我此行,便是想去扶风拜入马公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