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步,过了一年又一年,景仁宫中养着的阿哥年年长大,就连四阿哥胤禛都快要成亲,佟佳皇贵妃还是囿于皇贵妃之位,未进一步。
皇贵妃绝不允许已被她视作掌中之物的后位被夺走,望着黛玉的眼神是压抑不住的凶光。
黛玉不知道,佟佳皇贵妃瞬间已经发散到如此之远,甚至将她当成了假想敌,她敏感地察觉到皇贵妃的恶意,却不知这份恶意从何而来,将此事暗暗记住,等着出宫询问胤祺。
“你们来得正好,”偌大的宁寿宫塞入康熙众多莺莺燕燕,也显得拥挤起来,皇太后得了个符合心意的五福晋,正是心情大好的时候,她笑着免了众人的礼,又握住黛玉的手,笑着和为首的几位妃子介绍:“这姑娘你们都没见过,是翰林林如海的女儿,最是钟灵蕴秀的,我一见她就喜欢。”
佟佳皇贵妃陡然松了口气,不是蒙古的格格,那就没事了,林家的姑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封后,更别提五阿哥在林家住了这么多年,宫中早有猜测,林家姑娘必定是要指给五阿哥的,绝不可能入康熙的后宫,长得再如何漂亮,也没有威胁。
佟佳皇贵妃为自己的草木皆兵而失笑,换个想法再看向黛玉,皇贵妃只觉得黛玉简直是秉天地之造化而生之人,她连忙将手腕上的手镯褪下,笑着给黛玉戴到手上:“不愧是翰林家的小姐,这书香气满宫都难寻。”
手上突然多了一个绿汪汪的镯子,黛玉却并不见惊惶,好似亲自给她戴上镯子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皇贵妃,而是许久未见的长辈一般。
黛玉落落大方地向皇贵妃谢恩,这份镇定又让对方高看几分,这般的从容气度,非常人能及。
被皇贵妃打趣了一句,其他妃嫔却全然没有生气,她们也咂摸出了皇太后的用意,这姑娘并不是给康熙准备的人,陡然松了口气,裹了蜜般的好话,一句接一句地对着黛玉夸去。
这么多人里,唯有贾妃与众不同,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着黛玉,而非从祖母、母亲的描述中得知。到底是有着血脉相连,贾元春只觉着有份从骨子里冒出的亲切感,她在宫中寂寞了太久,瞧着是锦衣玉食,实际上一肚子委屈无人能说,乍见亲人,元春瞬间便湿了眼眶,她维持着端庄姿态,看向黛玉的视线却一眨不眨。
这份异常很快就被其他人得知:“贤德妃如此盯着林姑娘,可是有话要说?”
说出这话的,是最早服侍康熙的端嫔,她早已青春不在,失了恩宠。康熙后宫中的晋升最讲究资历,端嫔是康熙二年入宫的老人了,又在康熙十年诞下一女,资历、子女都不缺,她一直觉着再次大封后宫时,应当能再封给妃位,谁知道被突然冒出来的贾元春搅和了。
这贾元春原本只是一个女官,不知如何入了太皇太后的眼,横插一杠得了妃位,康熙对后宫嫔妃的份为本就吝啬,好容易在四妃之外又添了个妃位,占据这位置的却是个既无资历与功劳,又无康熙恩宠的女子,后宫中的嫔妃就没有对她服气的。
更重要的是,端嫔自知已经圣眷稀少,不趁着这两年康熙还对她有几分情分在时候谋个妃位,越往后越不可能。
在端嫔眼中,贾元春就是将她即将到手的妃位抢走的恶人。
如端嫔一般想法的人,并不少,这也是为何元春感觉宫中日子格外难熬的原因。
端嫔的话一出,屋子里的欢声笑语一顿,却没人给元春打圆场,甚至大部分人都带着恶意隐晦地打量着。
元春脸一白,嘴唇颤抖着,勉强笑道:“骤然见到林姑娘这样的妙人,不小心晃了下神。”
端嫔犹自不信,正要接着追问,宜妃却甩过一个冷眼:“我记着贾妃与玉儿有亲,今儿个却不是叙旧的场合,等日后玉儿入宫,我再派人将贾妃请过来。”
宜妃可与贾元春不同,有子有宠有份位,脾气还很是泼辣,后宫中谁也不愿意得罪了她去,端嫔被那凉丝丝的眼神扫过,直打了个哆嗦,鹌鹑一样地缩了回去。
其余妃嫔互相使着眼色,各有思量,无论宜妃维护黛玉是真心还是假意,面上的维护已经在了,能让皇太后与宜妃费这么大力气维护,想必这林家姑娘五福晋的位置已经稳了。
“吉时将至,请太后娘娘移驾。”佟佳皇贵妃眼见着太后隐约的怒色,想着这大日子万不能热得她生气,忙笑着打圆场。
皇太后皱着眉,想到胤祺,忍住了心头不快,搭着黛玉的手站了起来:“好孩子,别搭理他们那些笨嘴拙舌的,你陪着我去坤宁宫。”
黛玉好似害羞地低下头,只留下娴雅的侧脸。
坤宁宫中,公主福晋们早就按着指引坐下,僵坐在椅子上不知多久,终于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晓皇太后将至。
满屋子的人立时站了起来,只见皇太后被后宫中的一众妃子簇拥而来,满是天家气象,富丽堂皇。
诸人连忙向皇太后与后妃们行礼,黛玉放慢步子,走到苏曼身前,侧过身子,避过大礼,这让皇太后与宜妃更是满意,是个懂礼的。
请安后,众人再次落座,黛玉如今且不是阿哥福晋,不过是翰林之女,按着身份,该是敬陪末座,奈何皇太后最是喜怒恣意,她指着身侧的的位置,吩咐宫女在此为黛玉设下席位。
福晋们早便瞧见了随在皇太后身旁的黛玉,只不过一时拿不准态度,见着皇太后的青眼,又见宫妃们并无不满,瞬间了然,等奉承皇太后时,时不时夸上黛玉几句,果然,皇太后心情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