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中有出征之人,会惦念着战事如何,其他人日子早已恢复了正常。
黛玉收到贾府的帖子后,瞧着上头写着的不过是女眷间的小聚,并不如何张扬,略一思忖,点头应了。
“我记着库房里收着一套四时风景的屏风,是由南边的朱大师亲手画的,又用上好的黄花梨镶嵌了,最适合摆在屋子里,雪雁你领人去将屏风找出来,给贾府送去,当作我的贺礼。”礼不可废,黛玉记着贾府里有三个与她年龄相近的姐妹,但让这几个姐妹独自住进园子里不合规矩,必然有个长辈陪着,孀居的珠大嫂子正合适。
这一套四时屏风,拆开看件件都是精品,合起来却能瞧着处处有呼应,当作迁乔礼物,却是正正好的。
此时的黛玉尚且不知道,贾宝玉也要随着住进大观园。
等到了正日子,一大早黛玉便坐着车子去了贾府,自从当年敲打之后,贾家的门房从不敢怠慢黛玉,更别提黛玉此时摇身一变,成了未来的五阿哥福晋,贾府的门房就更是殷勤。
老早看见林府的马车,荣国府的大门便被人合力推开,几个小厮一溜烟的跑过来,躬着腰低着头,合力将门槛卸下,林府的马车长驱直入。
黛玉安稳的坐在车里,贾府这是在给皇家献殷勤,黛玉毫无心理负担的受了。
很快,马车便走到了二门,贾母正被鸳鸯扶着,在二门翘首以待。
黛玉扶着雪雁的手,踩着小凳子下了马车,便见着贾府的女眷整整齐齐的在候着她。
按着黛玉未来皇子妃的身份,贾母亲至才不算失礼,但贾母到底是黛玉的嫡亲外祖母,黛玉无意让贾母给她行礼,在贾母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往前走两步时,黛玉亲热地迎上去,挽着贾母的手,笑着说道:“有些日子没见着外祖母了,瞧着外祖母精神愈发好了。”
贾母慈和的眼神瞬间锐利,她扫过跟着黛玉过来的丫鬟,见着全是熟悉的脸孔,不见宫中之人,这才放下心来,没有坚持给黛玉行礼。
当然,贾母并不知道,就算有宫中教规矩的嬷嬷过来,一切也是无碍的。
黛玉于在宫中熬日子的元春不同,她是圣旨赐婚的五阿哥福晋,是颇得五阿哥喜爱的未来福晋。
五阿哥何许人也,宠妃宜妃之子,皇太后亲自抚养之孙,兄弟之中就连太子都要对他客气几分。
这样的五阿哥,不仅为了林家姑娘拒了无数伺候的格格,更是求了宫里,不要再赐侧福晋。
甚至无论是皇太后还是宜妃,都应了五阿哥这离谱的要求。
对于五阿哥心尖尖上的黛玉,消息稍微灵通的宫人,都不敢将她得罪,至于内务府派来的教养嬷嬷,见着黛玉大面上规矩很是不错,也不敢多说什么,将黛玉当成主子服侍。
等到黛玉再与邢夫人和王夫人点头问安,又与李纨、王熙凤及三春相互厮见过后,婆子抬着的滑杆也到了。
“玉儿,你做我身旁。”说完,贾母搂住黛玉,径直坐上了第一个,王夫人等人连忙跟上。
此时春日已尽,曾经欣欣向荣的花儿早已凋零,花树上已经全是绿油油的叶子,盛夏的日头将这厚重的绿叶映衬的如同翡翠一般,偶有光晕从叶片中透出,照在树下走着的人一行人身上脸上。
黛玉靠在贾母的怀中,感受着身上时不时传来的暖意,没多久,滑竿便停了下来。
黛玉从贾母怀中,只见到了大观园门口,在“敕造大观园”的牌子下,贾宝玉与史湘云正笑嘻嘻地候着。
“老祖宗,我一大早出门,将湘云妹妹接来了。”贾宝玉上前几步,对着贾母说道:“本来史侯夫人说云妹妹到了议亲的年纪,近来都拘在家中没有出门。我想着这园子景致颇为殊丽,上次大姐姐省亲,云妹妹便没见着这,好容易赶上我们搬进去,这热闹可不能让云妹妹错过,便去史侯家求了半天,史侯夫人总算同意了。”
贾母乐呵呵的:“还是宝玉你想着姐妹,可怜见的云儿,这些日子憋坏了吧,正好来了这儿松快松快,一会儿到了园子里,你和你林姐姐也挑挑,给你们留间屋子。”
听了贾母的话,贾宝玉更是乐了,他拍着手说道:“这个好,以后姐姐妹妹都能住在园子里,这才不辜负这番良辰美景,依我说,我住着的怡红院就极好,云妹妹和林妹妹若喜欢,便将怡红院留给你们,我找找其他屋子。”
黛玉细细地眉头微微蹙起,听贾宝玉言下之意,他也要搬入这园子,这真真是脂粉堆里的英雄。
到了贾宝玉这个年纪,讲究些的人家,早就给家中的少爷配齐书童,搬出后院专心读书了。贾宝玉居然还有搬进园子里继续与姐姐妹妹厮混,偌大的贾府竟然无人觉着此事不对。
“呆子,你那怡红院只有一个园子,我和林姑娘如何分,可别委屈了林姑娘。”还不等黛玉言语,湘云便白了眼贾宝玉,怪模怪样地说道。
“哎哟,”贾宝玉狠狠地拍着头,清脆地响声就连黛玉都听得一清二楚,只见贾宝玉懊恼说道:“是我考虑不周了,云妹妹与林妹妹一会儿在园子里好好逛逛,瞧着哪个屋子顺眼便定下来,日后我们姐姐妹妹在园子里,何等快活。”
贾母年岁大了,就喜欢见着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听了宝玉的话,乐呵呵地说道:“宝玉愈发懂事了,可见前些日子给你请的老师确实是个好的,你好好的在怡红院住着,每日与家中姐妹玩笑,不比外头那些脏的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