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愕然,任黛玉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宝玉住进园子,居然还有这层考量。由于宝玉在外头不学好,所以索性让他与姐妹待在一处,绊住他别出去。
这就是荣国府衔玉而生的公子,养得和女孩儿一样的娇,好在他不用支应门庭,靠着公府余荫,也能过下去。
“老祖宗一见着宝玉,我们就再入不得眼了。”王熙凤佯作吃醋:“我还眼巴巴的派人把园子全打扫收拾了一遍,就想着老祖宗看着好,能赞我一句。”
“凤丫头也是个好的。”贾母笑着吩咐:“现在就进去吧。”
滑竿重又抬起,往园子里走去。
只见院子里静水流深,碧波粼粼,花树繁茂,蝉声阵阵,间间屋子各不相同,或富贵堂皇,或清丽精巧,或疏朗大气,或别有洞天,兼具南北所长。
等园子逛完了,黛玉最喜欢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而湘云更喜欢奇草仙藤,异香扑鼻的蘅芜苑(1)。
贾母拊掌而笑:“这屋子我给你们姐妹留着,等你们日后再来,就住这屋子了。”
说完,又上了游船,领着众人去了藕香榭,里头王熙凤早就令人将饭摆好了。
黛玉与贾宝玉一左一右的坐在贾母身旁,听着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暗暗摇头,老太太宠溺太过,对贾宝玉不一定是好事。
黛玉垂下眼,将瓷勺搁下。
正在这时,雪雁悄悄附到黛玉耳旁:“姑娘,五阿哥回来了。”
第113章 疾病
得知了胤祺回来的消息后,黛玉在贾府再也待不住了,勉强用完宴席后,便匆匆与贾母告辞。
贾母听闻,连忙说道:“玉儿赶紧回去,万不能让五阿哥等你。”
黛玉亦不多言,悄悄领着雪雁回了林府。
胤祺已经见过了皇太后与宜妃,从宫中出来,正等在林府的书房里,随手拿了本书,看的入神。
正在这时,只见书房的门帘被掀开,黛玉穿着外出的大衣裳,径直入了书房。
胤祺忙将手中的书放下,含笑抬头:“妹妹回来了。”
黛玉此时才见着胤祺的模样,隔着黄花梨的桌子,黛玉眼不错地盯着胤祺,好半晌,她心头一酸,眼圈一红,说话的话都哽咽了:“瞧着黑了许多,想必是遭罪了。”
胤祺着急地站起身,将随身的帕子递给黛玉,轻声安慰:“不过是路上风沙大了几分,等我回京养养就好了。”
“到这时候你还和我打马虎眼!”黛玉瞪着胤祺,冷笑着:“你们在草原上遇上了狼群的事,京中早就传遍了,英勇的五阿哥一马当先,与狼群搏斗。”
笑意在胤祺脸上僵住,,他担忧黛玉担心,写回的信里都是含糊其辞,谁知道被同行其他人的家书给出卖了。
胤祺手张开又握紧,讪笑着说道:“没有与妹妹及时说,是我的错,那事儿听着凶险,但班第台及来得及时,我连油皮都没磕碰到。”
黛玉狐疑地上下打量,直将胤祺看的全身冷汗,好半天才说:“甭管怎么说,到底是累了一遭,这些日子万岁爷不在京中,太子监国有模有样的,你使人向太子告假几日,好生歇着。”
说着,黛玉已经盘算着,将哪些方子交给舞文和弄墨,让他们每日给胤祺炖汤补补身子。
然而听了黛玉的话,胤祺神色却更加紧绷,他这些日子在蒙古,对于京中之事所知不深。
胤祺知晓康熙已经启程亲征,京中由皇太子坐镇,但他并不清楚,太子监国时的所作所为。
“此话何解?”胤祺抬起眼镜,薄薄的眼皮下眼神格外冷静。
黛玉也非一般闺阁女子,见着胤祺的神态,便知其中必有内情,她皱眉回想着:“宫中贵妃娘娘下了旨,让贾家的姐妹们住进省亲园子里,今儿个贾家办着家宴,我听祖母与舅母说话时听到的。”
林如海作为翰林学士,有起草诏书的职责,已经随着康熙御驾,正在前往准噶尔的路上,黛玉对于朝中的消息,知道的也少了。
听了这话,胤祺神色更是冷硬。荣国府正在走下坡路,他们家在朝堂上的人格外的少,家中女眷更不在意朝堂大事。
能让贾母与王夫人在家宴时随口便聊到,想必太子的好名声已经传遍了京城。
“五阿哥,太子所做可有不妥?”黛玉仔细回想着,心中隐约觉着不对,却好似被笼罩了层白纱,朦朦胧胧的想不明白。
胤祺从沉思中回神,温和地冲黛玉笑了笑,冲散了周身冷厉的气息。
“没有不妥,”胤祺拿起折扇,轻柔的风拂过,将屋内沉闷的气息吹散:“太子监国,将后方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那些老大人们都交口夸赞,哪里有不妥呢。”
“那怎么?”黛玉蹙着眉,来回踱步,胤祺的这个模样,可不像没有不妥的样子。
胤祺却低声说了一句:“没有不妥才是最大的不妥。”
声音不大,蕴涵的内容却触目惊心,黛玉只觉得醍醐灌顶,她一直隐约觉着的不对,在这一刻终于明晰。
太子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失误。康熙愿意为了儿子收拾烂摊子,也享受太子事事依赖,找他拿主意的模样,然而太子监国之后,不知是为了让康熙放心,还是大权在握膨胀了,总之太子的表现,造成了没有康熙也可以的状况。
对于独握权柄的康熙而言,太子的这番行为,正正好触碰到了他的逆鳞。
天家无父子,在权利面前,所谓的父子亲情,不过是一个笑话。
太子年岁渐长,如同蓬勃生长的小树,生机勃勃的,然而康熙此时却将要不惑,先帝这个年纪已经驾崩多年,康熙明显感受到他的人生正在走向衰老,对于太子,康熙既欣慰他的成长,又对他的年轻感到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