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 [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197)

作者:十弋】 阅读记录

但这并未让黛玉心生亲切,她反而更加提防起来,这种诡域伎俩终非正道,也不知这两人所图为何。

黛玉沉默着,察着这两人打什么主意。

荣国府众人谁也不敢轻忽这两人,能够悄无声息地摸进荣国府上房,还不被发现,这两人必然有些神通。

贾政收起怒意,忍住心中的焦急,勉强笑着迎上去:“不知是高人过来,有失远迎,若有灵药能解家中之人中邪,政感激不尽。”

那癞头和尚却指着他笑道:“这就叫抱着金饭碗讨饭吃,你家本就有稀世奇珍,如何还找我们要辟邪的之物?”

贾政思忖着,若说奇珍,也只有宝玉生来便带着的玉了,遂命人取来,袭人忙小心地用帕子包着,双手捧着递到僧人面前。

那僧人拿着这玉,摩挲片刻,嘴中不知诵了些什么,随后便递给了贾政:“这宝玉早先被声色所迷,现已经通灵,悬挂于卧室上槛即可。”

说完,这一僧一道也不吃茶,更不要谢礼,飘然而去,等贾政追出去,早已不见了人影。

“快,将这玉挂上去。”王夫人本就信佛,听了僧人之语,更是深信不疑,连忙让人将玉挂上,将儿子与侄女治好。

“这样就好了?”贾母望着已经挂在上槛上的玉,疑心不已。

“这样就好了?”千里之外的蒙古草原上,胤祉望着呼吸已经恢复了平稳的康熙,眼中充满血丝地向太医追问。

第119章 回京(第一更)

是的,久病的康熙,确实在吃了从京中送来的药后清醒过来,虽说精神还不大好,但潮热已经退去,脸上的青灰之色也失了踪影,太医一把脉,安心地舒了口气,旁的不论,起码他的项上人头是保住了。

尽管前线战事繁忙,康熙并不能彻底歇着,但各种人参鹿茸的养着,精神也在一日日的便好。

但噶尔丹也是草原上的雄主,自从大阿哥中计让他跑了后,大清与准噶尔一直在小规模的交战,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晃两个月过去,草原上新长出来的绿色牧草复又枯黄,冬日将至。

莫说大清军队的补给是否充足,随着康熙出征的蒙古人,也需要逐着水草丰美之处过冬,军中的人心开始散了。

康熙忖度着形式,终究还是下了撤兵回京的旨意。

当然,准噶尔那边,在与大清相持了三个月之后,也不愿意再对峙下去,见了清兵有退兵的意向,也不再反击,双方警惕着,试探着,最终双方安静地各自离开。

康熙下撤兵命令时,已经是十月了,树上的叶子已经掉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偶尔剩了一两片干枯发黄的叶子,被冬日的冷风一吹,犹如枯萎的蝴蝶,扑棱着翅膀飞了下来。

由于大军出征,京中的气氛格外压抑,八旗子弟是清军的基本人员,住在京中的人,谁家没有几个儿郎随着万岁爷上了战场,虽说那是在建功立业,但战场上到底刀剑无眼,如何能让家人不担忧,这便导致了,连京中的商贩,都冷清起来。

等康熙回京的消息传来,家家户户都翻出了银钱,这家去集市里买些上好的羊肉,那家去布坊里扯些厚实的布料,更不要说米面糖盐,沉寂了一个秋日的京中,终于又热闹起来。

民间都如何热闹,宫中只有更过。

佟佳皇后逝去后,钮祜禄贵妃的身子也不甚好,宫务由惠荣宜德四妃管着,惠妃、荣妃、宜妃的儿子都随着康熙上了战场,她们三人自是日夜忧心,至于儿子留在京中的德妃,也不甚高兴,同为四妃,惠妃的儿子大阿哥领兵出征,荣妃和宜妃的儿子三阿哥和五阿哥被召去侍疾,唯有她的四阿哥,尽管比五阿哥年纪还大,却被康熙忘在脑后。

这让德妃如何不恼,又如何不怒。

宫中的四妃心情不佳,其他人更不敢弄出大的热闹招人眼,更何况康熙都不在京中,一个个的争奇斗艳又有谁看,不由得都歇了心神,除了初一十五给皇太后请安,其余时候不过就是相熟的宫妃说笑几句,再摸几把骨牌,度过寂寥日夜。

熬着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康熙回京,宫妃们自是喜不自胜,惠荣宜三妃得知了儿子们都平安归来的消息,也是舒了口气,大喜之下,不仅不限着宫妃们打扮,更是令内务府多多采买,供宫中嫔妃们使用。

这让已经接管了薛家家业的薛蝌,忙碌地不成样子。

宝钗随着大公主嫁去蒙古后,皇家到底还是想起了薛家,从内务府里指缝里露出来的东西,都足够薛家吃饱了。

薛蝌入京,本是想让他帮着薛蟠,将家业整治起来,然而薛蟠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只知与旁人斗兄惩狠,花眠宿柳的,被人一捧着,就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很是得罪了些人,差点就让宝钗随着公主去了蒙古的贡献白费,薛蝌索性将生意接掌了过来。

早些年薛蟠荒唐太过,真正忠心于他的也不剩下几个了,除了瞒着他在薛家铺子里伸手占便宜的,也只有薛家几辈子的忠仆还留着,薛蝌恩威并施之下,那些手伸得太长的,被赶了出去,至于忠仆,薛蝌也是正经二房的主子,见着薛家家业有好起来的希望,一个个的都喜得不行,连忙帮着薛蝌将生意又做了起来。

当然,薛蝌对薛蟠母子也很是客气,银钱上并未亏过,但对跟着他的小厮,很是敲打了一番,自从不再管着家里的生意,薛蟠身边那些贴上来的人见无利可图,散了大半,他也只能在粉头那里逞一逞薛大爷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