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 [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198)

作者:十弋】 阅读记录

薛蝌一门心思地将盯着内务府的生意,将他父亲在南洋跑出来的商路又捡了起来,很是找了些罕见的东西,送进宫去,妃子们果然很是喜欢,内务府更是高看一眼,薛家这没落了许多年的皇商,隐隐的又有了起来的架势。

这让曾经夜里暗自垂泪的薛姨妈,也没法子再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只能叹息一声,到底是薛蟠没有本事,守不住这份家业。

反倒是薛蟠,反正手中银钱没有短过,每日里只与粉头相好眠花宿柳,日上三竿才会起来,更不用操心家中琐事,只觉着这日子实在好滋味,没有什么牢骚。

虽然薛蝌掌家后,薛家与王家和贾家的关系就远了一层,但得了宫中的青睐,这却也没甚影响,甚至得知薛蟠没有成亲,贾家、王家、史家都派了人来,试探着想要为他说个亲事,主枝的姑娘不太可能,但各家族里适龄的姑娘可为数不少,若能婚嫁,关系又近了一层。

只不过薛蝌以长幼有序,薛蟠的亲事未定,他不能越过兄长定亲而拒绝了。

当然,如薛家这等小小的皇商,他们家族的权利变迁,全然不被宫中的妃子们放在眼中,就连说道薛家,除了元春能对上号,其他妃子大概连他们是何许人也都并不可知。

妃子们满心期盼地等待着,等待着夫婿与儿子的归来。

终于,等到西征的队伍回到京城,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初。

纵然京中也到了冬日,但比之草原,到底还是暖和几分,胤祺随着队伍往京城走,越走越觉着刺骨的冷风变得柔了几分,虽然不似江南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但到底也不似西北的凛冽。

大军在京城外头扎营修整。

尽管没有抓到噶尔丹,清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准噶尔是不争的事实,噶尔丹在康熙手下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这般胜利,必然要大肆庆祝。

等到了钦天监算好的日子,京城厚重的城门一早就被开启,九门提督派人将进出城的人们远远赶走,城门旁只剩下那些迎接君王回京的大臣们。

太阳初升,康熙一身戎装,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骑着高头大马,腰挎长剑,脚下轻踢,驱马而行。

仪表堂堂的御前侍卫们,同样全套铠甲,昂首挺胸地围着康熙的马儿,华盖起,帝王的仪架跟上,尽显天家威严。

城门口从天黑等到天亮的大臣们,连忙跪下,山呼万岁,大喊天佑大清。

胤祺跟在胤祉的身后,见着这人山人海的跪拜,见着他们对康熙真心实意的臣服,第一次感受到何为帝王。

胤祺感受到背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难怪等到若干年后,康熙的那些儿子们,为了这个帝位打成一团,什么手段都使了出来,什么父子情,什么兄弟情,全都抛之脑后。

至于胤祺身旁的胤祉和胤褆,看得更是热血沸腾,胤祺从他们两人的眼睛中,见到了燃烧着的火焰,那是名为欲望的火焰。

被康熙斥责不孝,令其回京反省的太子,在这等大日子了,自然也出场了,他站在文武百官的前列,见着康熙便立即迎了上来。

康熙也不欲让全天下都知晓他们父子之间的不睦,满是笑意地将太子扶了起来。

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胤祺都能瞧见太子脸上那青黑的眼圈,憔悴地完全看不出昔日意气风发的模样。

太子哽咽着,眼泪糊满了脸,他跪在康熙身前,膝行几步,抱住康熙的大腿:“儿臣在京中实在甚是思念皇阿玛,日日食不下咽,睡不安枕,您终于回来了,儿臣也就放心了。”

许是太子那形销骨立的模样让太子动容,也许是要在天下人面前做个父慈子孝的模样,康熙的眼圈也红了,他握住太子的手,哽咽着说道:“我在外头亦十分思念你,令人将你衣服送来,才能伴着入睡。”

太子痛哭流涕,向康熙叩首,感谢皇阿玛的厚爱。

一阵风吹过,胤祺打了个哆嗦,只觉着实在看不下去康熙和太子之间的这份煽情,他无奈地悄悄叹了口气,悄悄变换着脚上的重心,不意瞧见了大阿哥脸上遮掩不住的妒色。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边的白云聚了又散,康熙与太子的诉衷肠才结束,康熙领着大军入了京中。

入了城门,那些八旗子弟的家眷们,早已在道路两边站着,等见到这一群士气大振的士卒,连忙欢呼起来,掀起翻天的声浪,时不时还能听见几句呼喊儿子父亲的声音。

酒楼的二层,一个个的窗户也悄然开着,有那等大方些的姑奶奶,直接从窗户中扔些香囊扇套下来,抬头望去,却又只能看见一个个团扇挡着脸的女子们。

尽管只能瞧见隐约的身影,却也让那些进程的士卒激动不已,满人重军功,然而这些年来日渐海晏河清,大的征战已经少了许多,前些年南边尚不太平,现如今就连南边都安稳下来,军功更加难赚,这次随着康熙亲征之人,等到论功行赏,多少都能得些银子,作仗勇猛之人,说不得还能给个小官当当,如何让他们心里不美。

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康熙也懂那些士卒的心态,入京的队伍走得格外的慢,受足了欢呼与热闹,走走停停地,用了许长时间才回到紫禁城。

饶是冬日,胤祺也是一脸的汗了,至于其他人,大阿哥已经只剩下傻笑,就连三阿哥,也挺着胸膛,让人看他的风姿,说不得有人见了后,能评一句三阿哥胤祉,好风仪,若干年后成为一段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