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也知趣地离开。
李春容从厨房出来,疑惑道:“怎么不留下吃一碗?”
赵云惜摇头:“他们男人自在些,我们不必管。”
小白圭趴在桌上练大字,他今年每天要写够两张。他练得认真极了。等写完了,还要再把他练的大字和字帖比在一起,认真地观察。
赵云惜就佩服他这点。
主动学习主动研究。
她本来想问问他晚上想吃什么,见此也没有打扰。
她走到院子,就见张文明在劈柴,张镇没回来,他就独自包揽劈柴、挑水,忙到不行。
她笑了笑,上前用手绢给他擦汗,温柔道:“相公累了就歇歇,留下让我来做就好。”
张文明摇摇头:“我不累。”
他还能再劈三堆柴。
他把斧头抡得呼呼响。
从厨房看到的李春容露出个不忍直视的笑容,忍不住想起来从前,那时候她和张镇还年轻,也是如此。
可惜抵不过时光,年代久了,倒忘了彼此最初的模样。她收回视线,只要儿子和儿媳妇好就行。
“吃饭!”她笑着喊。
张文明这才放下斧头去洗手。
晚饭做的简单,蒸的大米饭,炒个小菜,吃着也清甜。
赵云惜中午吃了一肚子肉,并不饿,她捧着青菜汤慢慢喝着。
“多吃点,不合胃口吗?”李春容察觉到她不怎么动筷子,连忙问。
她连忙尝尝今晚的菜,没什么异常。
“好吃呢,你看甜甜吃多高兴。”赵云惜捏捏甜甜的小揪揪,她是真能吃,吃了两大碗米饭,又吃了半碗菜,腮帮子鼓鼓的,看着就喜欢人。
小白圭喝了口汤,点头:“娘说,最喜欢奶做的饭了!”
李春容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小孩不会撒谎,说的必然都是真的。
小白圭轻轻碰了碰亲爹。
“嗯,云娘时常夸你手艺好,说一日不吃就念得慌。”
李春容白了他一眼,他懂个蛋。
第44章
暖日和风,杨柳依依。
小白圭坐在小溪边的柳树下,正在认真地看着蝌蚪。
“娘,蝌蚪没有脚,为什么会变成青蛙?”他用柳枝戳着小蝌蚪。
赵云惜蹲在他身旁看,这时候,不得不掏出小学一年级经典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了。
一年级时学的课文,过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记得清清楚楚。
她徐徐道来。
小白圭听罢解释,就认真去找四条腿的蝌蚪,最后还真被他找到了。
“哇哦!真的是这样,慢慢地长出四条腿,慢慢地没有尾巴。”
他想养小蝌蚪看看怎么长的。
赵云惜用柳枝编了个小筐子,让他捞蝌蚪,又去找大的树叶,折成漏斗型就可以装蝌蚪了。
两人蹲在小溪旁,奋斗半天,才捉上来几只小蝌蚪。
小白圭捧着,慢慢地往家走。
赵云惜跟在她身后,慢慢地走着,瞧见了李小荷的相公,那个名唤刘科的男人,他扛着锄头,显然是要下地干活去。
她客气地笑了笑。
刘科就也笑了笑,身后跟着个半个小子,显然是李小荷的孩子。
村里难得有个生面孔,她看了两眼记记人就移开视线。
小白圭也好奇地看着,他看见他就想到豆腐,奶唧唧道:“要吃青菜豆腐汤。”
赵云惜应下,打算等下就去打豆腐。
谁知李春容提着桶,桶里挤挤挨挨都是鲫鱼。
“你家小树送来的,说你爱喝鲫鱼汤,你二哥捉了很多,给你送来一半,炖汤、油炸都好吃。”
李春容笑眯眯道:“等会儿做好了把他叫来一起吃,小树这孩子,最是懂事。”
赵云惜过来看鲫鱼,都是择好的,去鳞去腮,收拾得很干净。
她神色微怔。
她娘比她想象中还要爱她。
她爹也是。
赵云惜用手指拨弄着三寸长的鲫鱼,笑着道:“那就炖个汤,再炸个小鱼。”
她立马去收拾。
小鱼都择干净了,她用水冲一遍用葱姜蒜腌上,这才去李小荷家打豆腐。
李小荷正在泡豆子,她哼着小曲,穿着半旧的裙衫,但满面红光的模样,一看就知道高兴。
“嫂子,给我打一刀豆腐,要嫩的,我炖汤。”赵云惜笑着招呼。
李小荷利索地打了一刀豆腐,捏着铜钱收了,笑得眼睛亮亮:“喏,刚做好的嫩豆腐。”
赵云惜看着院子里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火,水缸也是满的,显然都是刘科弄得。
“你忙,我走了。”她招呼一声。
见李小荷那满脸幸福的样子,她也忍不住会心一笑。
等回家后,见婆母正在揽柴火,把木柴搬进厨房码好。地上扫得干干净净。
赵云惜先把米焖上,再开始做鲫鱼豆腐汤,李春容把火烧好就来炸鲫鱼,她敢说,她现在油炸功夫一等一的好,谁也比不上她。
两人合作,就做得特别快。
最后又炒紫菜苔吃,这样有荤有素,等做好了,就去学堂喊小树和甜甜出来。
学堂管午饭,他们一般不回来,但是今天有鱼,就把他们叫出来。
小树在前面走,甜甜在后面,两人狂奔而来,一进屋就是:“好饿好饿……”
赵云惜笑了笑,给小树盛了一大盆米饭,笑着道:“你多吃些。”
然后小树给她表演了一个什么叫半个小子吃穷老子,他吃了三盆米饭,两碗汤,半碟子菜。
李春容没见过这架势。
小树吃得很斯文,就是那胃像是个无底洞。
鱼汤好喝,很鲜香,炸小鱼好吃,酥脆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