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康熙荣妃(44)

作者:敲钟的紫藤 阅读记录

这倒是让宜敏心中一凛,本来只是想让赫舍里生下个病弱的长子,可没想要她的命,万一赫舍里就这么死了,这后宫岂不是又要重新洗牌?她自己是不乐意当这个皇后的,康熙的命还长着呢,出头鸟可不好当,若是康熙娶了新皇后就更不好了,她可不想再来个不知深浅的人压在自己头上。

宜敏借着低头喝茶的当儿,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经过的宫女使了个眼色,那个宫女顿时心领神会,在推门而进的瞬间,借着门板的掩护,从袖子里滚下一颗药丸落进药碗里,入水即化完全看不出任何问题。

宜敏见状安下心来,这个宫女是长春宫的大宫女司琴,她与司棋都是赫舍里氏旗下的包衣,是赫舍里家专门为自家姑娘进宫培养的助力,不过早在十年前就被宜敏下令控制了,是长春宫里地位最高的天部成员。

前世为了报仇,宜敏对赫舍里和钮钴禄氏身边的得力人物都进行过周密的调查,对这些人的背景和来历了如指掌,今生当然要善加利用,提前将这些人和家人掌控在自己手中,重要的如大宫女、贴身嬷嬷一流的人物更是吸收进入暗部。

事实证明,这些人物依然成为了仇人身边倚重的心腹,而在此之前谁又能猜到宜敏控制他们的目的呢?就连他们自己都不可能知道未来会被哪个主子看中,进了宫又会被分配到哪里?这些人只当是幕后的主人神通广大,能操纵后宫的人事变动,反而更加死心塌地的办事,绝对不敢背叛。

*******************************场景分割线************************************

长春宫内室温暖如春,赫舍里心头却冷如寒冬,身体上剧烈的疼痛让她有些恍惚起来,似乎又想到了今儿一早听到的事,皇上居然想要废了她,居然骂她是贱人……这让赫舍里完全无法承受。

皇上与她是少年夫妻,十三岁的她嫁给当时十二岁的皇上,因为年纪还小没有圆房,反而像两小无猜的玩伴一样相处,这么多年来,皇上早已被她刻进了心里。可是皇上有了一个又一个女人,每次听到皇上留宿别处都心痛如绞,为了留住皇上的心,所有该做不该做的事情她全都做了,可是竟换来贱人的冷酷评价,还要废了她的后位,这让她情何以堪!

“娘娘……使劲!用力呀……娘娘!”耳边传来接生嬷嬷的催促,让她微微回神,剧烈的疼痛再次传来,她只觉得生命不停地从下面流失,力气也渐渐消失殆尽,既然皇上都不要她了,她为什么还要活着?还不如就这么去了算了,至少现在死去她依然是皇后,而不是被丈夫休弃的下堂妇。

许嬷嬷在一边心急如焚,眼看皇后的叫声慢慢低了下来,眼神也开始涣散,接生嬷嬷已经出去向太皇太后请示保大保小了。而她什么也不能做,只能不停地在主子耳边鼓劲,可皇后根本听不清她在讲些什么,正彷徨无措间,皇后的大宫女司琴端了一碗汤药过来了,她将汤药交给许嬷嬷,悄声道:“嬷嬷,奴婢自作主张将私库里的千年人参取了出来,切了一部分熬了参汤,想来应该能帮主子挺过这一关。”

许嬷嬷小心翼翼地接过参汤,赞许地看了司琴一眼,这丫头不愧是家族全力栽培出来的,既有能力又够聪明,她怎么就没想到主子嫁妆里的千年人参呢?司棋并没有在意许嬷嬷的眼神,她只是看着床上气息渐弱的皇后,担心道:“嬷嬷,快给主子服下吧,主子要没力气了。”

许嬷嬷一惊,连忙小心地将参汤喂进赫舍里口中,果然效果立竿见影,赫舍里的气息粗重起来,眼睛也清明了,周围的人都松了口气,又折腾了大半个时辰,突然接生嬷嬷叫道:“娘娘再用点力,已经看到头了。”

赫舍里心中一喜,猛地用力,只听见一阵微弱的婴儿啼哭声,耳边传来接生嬷嬷惊喜的声音,知道生了个阿哥,才放心地晕了过去。一边许嬷嬷急忙张罗着叫太医,还要命人去给两位太后报喜,没注意到一直在床头伺候的司棋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不一会就见接生嬷嬷惊慌地叫了起来:“不好了,娘娘大出血了!”

顿时长春宫陷入一片兵荒马乱,坐在外面的孝庄孝惠自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就放松了下来,慧妃则是咬牙暗恨,居然还是让她生出来了,简直老爷不长眼。宜敏却毫不在意,她心中老神在在,有司琴和司棋在里面她还需要担心什么,该交代的她早就交代过了,刚刚不过让司琴将以防万一带着的丸药用上了而已,赫舍里死不了的。

等听到皇后大出血的消息后,慧妃当然巴不得赫舍里死在产房里,嘴角的笑容掩都掩不住。至于孝庄眼皮子不抬地端坐不动,她心中自有盘算,既然阿哥已经平安生下来了,皇后是死是活她根本不放在心上,反倒觉得死了一了百了,皇帝也不用再费心伤神了,正好再给皇帝选一个可心的皇后。

可惜,皇后终究命大,经过太医们的一番抢救,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不过按太医的说法皇后难产伤了身子,恐怕需要长时间的休养,这几年内都不要怀胎才好。一番话听得慧妃笑逐颜开,有人跟她一样无法生育自然让她高兴,何况这个人还是她最恨的赫舍里。

孝庄也眉头微皱,看来这皇后还真是命硬,既如此留着就是了,宫里也不怕多养一个吃饭的,只是宫务是决不能再让皇后沾手了。孝庄目光一转,落在一边的两个妃子身上,慧妃的喜笑颜开和荣妃的如释重负形成鲜明的对比,心中顿时有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