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的忙碌, 绯云终于将想要离开的人员名单给整理了出来, 盛时鸢简单过目一下, 发现想走的人还不少。
不过也是,她给的工钱比之前的知府可低了不少,只要在外面努力一点, 不愁赚不到比这高的, 若非是一心好吃懒做, 想占便宜的人, 是不会愿意留下来的。
“那行,给他们结了这个月的钱就放出去吧, 剩下的你和孙婆婆给我盯紧了,要是有往外面传消息或者鬼鬼祟祟不怀好意的,都给我直接抓起来。”
“要是有你和孙婆婆都搞不定的人,就快去找姜护卫长,夫君把他留在这里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
“奴婢明白,小姐。”
绯云点头应下。
“对了, 府衙那边是个什么情况?青川可有交代你什么?”
自从前天宗政玦被当地官员拉到府衙里办公后,就一直没有回来,就连换洗的衣物都是青川帮忙送去的。
“没有,青川说姑爷只让小姐放心,帮他照顾好家里就行。”
盛时鸢眨眨眼,咬文嚼字一番,试图找出里面是否蕴含了什么深意,可她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正在做的应该就算是帮宗政玦照顾好家里了。
算了,他爱咋样咋样吧。
话虽这么说,盛时鸢还是担心某人在府衙里吃不好休息不好,专门让厨房做了点滋补的鸡汤让青川给宗政玦送去。
等宗政玦回家,之前热闹的府邸里静悄悄的,下人们从原来的散漫无序也变得规矩严肃起来,看来盛时鸢还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他在府衙忙到连口水有时候都来不及喝,才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事情差不多都理顺了,其他的不怎么重要的事情,他就交给了当时领头的洪向荣负责。
作为府衙里的二把手,洪向荣在这里已经干了五六年了,原本以为上个知府走了,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升上去,结果没想到朝廷居然派来了一个京官过来。
而且看起来还十分年轻,要不是打听到了宗政玦的背景,洪向荣还以为是哪家世家公子下来镀金的。
说实话,洪向荣没等宗政玦休息好就拉他去府衙处理事情,其实有点给他下马威的意思,毕竟像宗政玦这样的年轻人,虽然精力旺盛,但在处理政事上就没有他们这么有经验了。
等宗政玦依靠他越多,他的权利也就越大,以后想随便糊弄还不是轻而易举。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宗政玦居然手腕过硬,提前摸清楚了陇南的各种情况,让洪向荣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没有打压到宗政玦,还给了他立威的机会。
所以他现在十分老实,不敢弄什么小动作,宗政玦手中的五百护卫可不是吃素的。
在这个混乱的陇南地区,手下能搜罗到五百名精壮男子,并支撑他们的开销,就已经算是挺不错的势力了。
但洪向荣不会知道,宗政玦手中不止这五百精兵,甚至这些人的饷粮都不是他提供的,而是直接由皇上的私库出的。
如今宗政玦到陇南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官府的军队去剿匪,但整个陇南知府满打满算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一个营,不超过一千人。
而且里面的兵大多都是没怎么经过训练的老弱病残,宗政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堂堂一郡知府居然能混得那么差。
洪向荣敏锐地察觉到了宗政玦难看的脸色,赶忙解释起来,原来陇南的兵并不是所有都归朝廷管,土司他们那些势力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有练兵的权利。
人家开出的条件比他们好,那些儿郎们自然愿意加入他们,为他们卖命。
所以留给知府的就只剩下这些良莠不齐的兵了。
上任知府不怎么管事,只要那些土司不企图造反,他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反正他被派到偏远的陇南来,就已经算是被半放弃了。
所以这次他闯了这么大个篓子,没有人帮忙在朝廷上周旋,结果自然是从重审判了。
宗政玦语塞,他虽然可以将自己带来的精兵派出去剿匪,但是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那些土司达成协议,让他们派兵去剿匪。
至于如何让那些土司心甘情愿地出兵,这就是宗政玦目前头疼的问题。
他到家的时候,盛时鸢她们已经吃完晚饭了,此时正和王氏在后花园里说着话,似乎在商量怎么整理这块地方比较好。
后花园太大,要是全部打理妥当,一年四季都有花草盛开的话,肯定需要雇不少的花匠和下人,这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虽然盛时鸢现在不怎么缺钱了,但也不习惯大手大脚地消费只为华而不实的装饰。
而且他们家又不是什么高门贵族,簪缨世家,需要繁盛的后花园来充面脸,他们家就是最普通的人家,只要能吃饱穿暖,衣着得体即可。
不过分追求荣华富贵,但也不至于沦落到吃糠咽菜的地步。
“要不我们拿一半出来种些菜吧,据说南边的天气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太冷,不像京城每到冬天就会大雪纷飞,寒风呼啸。”
王氏也是在京城住过几年的,对冬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绿色蔬菜简直一斤难求,可能十天半个月都吃不到什么新鲜蔬菜。
当时她的丈夫仅仅只是个贫穷的探花郎,还未在朝堂崭露头角,全靠王氏的嫁妆张罗衣食住行,为了能让丈夫吃好一点,她甚至花高价买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