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骂老秦家的几个大小媳妇被她说得不好意思,也灰溜溜的赶紧跑了。
老秦家人退回屋内,关上院门。
秦老太到灶房装了半袋子米,半袋子面,又捡了一块风肉,用油纸包好。
道,“阿修啊,锦丫头叔叔和弟弟既然都病了,又赶着年关,你还是陪锦丫头回去看看吧,她婶儿做得虽然不对,想来大概也是不容易,才会这般。”
王凤英眼睛带刺,阴阳怪调道,
“娘您也太大方了!那婆娘几次三番来找茬,您还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您忘啦,您的四色茶礼和肉,人家可都不稀罕,现在还让锦丫头带这么多东西回去,谁知道人家领不领情呢。”
赵锦儿不由后悔,方才着急顶她婶子的话,把秦老太当初带她到镇上买茶礼,打算陪她回门的事儿抖了出来。
王凤英听见了,还记下了,肯定又在琢磨秦老太偏心眼儿,拿私房钱贴补她和阿修。
秦老太当场就剜了王凤英一眼。
“就你耳朵尖,就你听见了!你嫁到我们家,老娘没给你备回门礼?你儿媳妇美玉回门,你没大包小包让她往回带?可怜阿修爹娘死得早,好容易讨个媳妇,你这个当大娘的,愣生生装憨想躲过去,我老婆子自掏腰包给她准备一点儿回门礼,想替你这个大娘粉饰粉饰,你还敢蹬鼻子上脸讨伐老娘来了?人家不稀罕,我们把东西带回来了,你没吃?都进狗肚子去了?!”
王凤英就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每次挑战婆婆,都会被秦老太劈得毫无还击之力,这次又是老样子。
秦大平也狠狠剜她一眼,“锦儿给家里挣了那么多东西,人家好容易回趟娘家,孝敬一下叔婶又怎么了,偏你屁话恁多!”
王凤英接连被婆婆和男人骂,也觉得自己刻薄了些。
讪讪道,“我又不是舍不得这点儿东西,我就是气不过,她婶子那么个德行,凭啥孝敬她。”
“婶子毕竟是外姓人,还有她叔叔呢!再说,她婶子再差劲,那是她婶子的事,咱们不能净跟这种人渣渣比是不是?咱把咱该做的做了,其他的任由旁人说道去,说上天咱也有理。”
王凤英一想也是,今儿差点被乡亲误会,可不就是因为锦丫头嫁过来后没有回过门?
看热闹的,只看结果,可不管你为啥没回门。
“行了行了,孝敬就孝敬吧,咱家现在也有点余粮,又不是孝敬不起。”
赵锦儿听王凤英这么说,才敢把东西提到驴车上。
临行前,秦老太又嘱咐几句,“到了叔叔家,若你那婶子还说难听话,莫理她,凡事忍着些,把礼节尽了就行。”
秦慕修点头,“奶放心吧。”
小两口儿便赶着驴车往鹿儿村去了。
第93章 锦儿在,才像个家啊
离开鹿儿村才短短三个来月,再回来,赵锦儿却是恍如隔世。
刚进村子,便看到村头新起了好几座坟茔,满地飘着纸钱,坟头插着白晃晃的幡子。
坟地里还有几个妇人在哭。
赵锦儿看得触目惊心,“怎么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
秦慕修没答话。
没记错的话,前世,在这场饥荒中,鹿儿村饿死不少人。
驴车赶近些,看到那些哭泣妇人枯瘦的脸庞,赵锦儿便反应过来。
除了长长叹气,她也没了话。
整个泉州郡处在几座大山的包围之中,除了郡县、乡镇,下面的村庄几乎都是围绕山脚而建。
小岗村占据了一个非常优越的腹地位置,依山傍水,又有相对大片的平地,桑种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再加上民风勤劳,家家都有点余粮或者存款,算得十里八乡的富村。
所以这次灾情,小岗村的村民勒紧裤腰带,虽然过得紧紧巴巴,却不至于有饿死这么凄凉的惨事发生。
鹿儿村就不同了,夹在两座高山之间,上趟集镇都要翻山头,耕地也没有小岗村那么肥沃。
村民年年都过得入不敷出,这一场雹子,直接把大部分人家的口粮砸得干干净净。
像赵家这种情况,叔叔瘸腿,婶婶懒做,堂弟又还小,若不是卖赵锦儿得了八两银子的巨款,只怕也早就全饿死了。
驴车一进村,就有人伸头出来看。
“这是谁家的驴车?”
“这年头,人连树皮都吃不上,这家的驴子竟然养得这么膘肥体壮的,是大户人家啊!”
“咦,车上那丫头,怎么瞅着那么眼熟?那不是老赵家的锦丫吗?”
“她不是被她婶子卖给一个痨病鬼冲喜了吗?怎的赶着驴车回来了?她旁边坐的那英俊小后生,莫不就是她男人?”
乡下人家就是这样,明明自己都揭不开锅,快饿死了,还是喜欢把嘴巴长在人家身上,吧嗒吧嗒的东家长李家短,仿佛能填肚子似的。
赵锦儿不理会人们的议论,径直把驴车赶到赵家院门口。
赵家的院子可不比秦家的土墙院子,只是用一圈篱笆扎起来而已,门也是柴门,聊胜于无。
门是虚掩的,轻轻一推,就开了。
两人拉着驴车入内。
只见院内乱糟糟一大片,一看就是很久没人收拾了,都快没有下脚的地方。
驴车动静大,屋里的叔叔赵正听到动静,沙哑着嗓子喊道,“谁来了?”
赵锦儿应道,“叔,是我,锦丫。”
赵正一阵激动,“锦丫?你回来了?”
赵锦儿和秦慕修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提到屋内。
蒋翠兰步行,没有他们快,还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