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115)

作者:阿杜行 阅读记录

书童听叶胥这般说,也察觉到了自己想法的不合理,连忙接话道:“不麻烦, 不麻烦的, 若是叶举人愿意随我们一同前去, 自是可以的。”若是他不嫌累的话。

“只要举人不觉得浪费您的时间就行。”

“不妨事的, 反正现在也是没什么事情可做。”

说罢, 书童带着二人出发去书舍,那书童与其说是领路人,倒不如说是一个类似导游的存在;

每到一处,那书童便是要解释一番那亭子的名字是什么, 曾经又有哪位大家在此饮酒赋诗,就算是书院中有片空地,那书童也要讲述一番,这为何没有被征用;

之后他们看到一片被圈起来大的空地,那空地中间的靶子格外的引人注目,理所当然的书童给他们细细的讲述了一番:说是圣上不仅想让学子们在文学上学有所成,还想让他们有个强健的体魄。

眼前的这片空地就是为了让学子们强健身体专门设立的,圣上亲口吩咐:为学子们设立骑马和射击等课程。

最后那书童还小大人般的总结:圣上为了学子们全面发展,也是煞费苦心,听说我们书院的培养方案也就比皇子们次了一些些。

叶胥和荀文林随着书童兜兜转转,走走停停的花了大半个时辰终是到了地方。到达书舍后,那书童像是完成任务似的格外的轻松,准备离开:“既然二位已经到了,那我先告辞了。”

听到带了二人一路的书童要离开,二人连忙道:“多谢带我们走了一路!”

“二位客气了!”他也是听院长的吩咐行事的。

即便他是听院长的话,可院长没有交代让他领着二人熟悉书院。

书童带领二人熟悉书院还是他们自己的功劳,是书童见二人行为举止很是得体,丝毫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小小的书童就怠慢。

霎那间,书童对二人的好感度便上来了,忍不住的为二人仔细介绍关于书院的各种细节。

就算是书院的学子都没有书童知道的多,毕竟书童是跟在院长身边的,耳濡目染之下,自是知道不少东西的,书童将自己知道的东西事无巨细的告诉了他俩。

所以说,有时候意想不到的小人物总是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二人一进宿舍,就见中间张床上写着荀文林的名字,与其他书院不同的是:那床上并不是只有一个光秃秃的床板,那床上竟还铺有被子,一时间二人都有些惊奇,似乎是没想到书院竟这般的体贴,连这些都给他们备好了。

仔细看就会发现:唯有写有荀文林名字的床上有被子,另外的几张床只有光秃秃的床板。

原是赵夫子深知每个学生家庭条件,他给扶兴德写信时,特意交代了荀文林的家境,让扶兴德有意无意的帮一下,故以才会出现这般奇异的景象。

叶胥和荀文林似乎也发现了这个事实,荀文林似乎是有些窘迫,又有些感动。

叶胥似是看出了荀文林的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院长给什么,你接受就是了,这极大可能是夫子交代的。”

荀文林点头,除了夫子的特意交代,他实在是想不出自己与院长无亲无故,院长为何会这般的照顾他。

荀文林的眼眶有些湿润:“没想到,原来面上那般严肃的夫子,私底下的心细却是这般!”

叶胥见荀文林这般,当下安慰道:“若是你以后能在朝廷上为百姓做些好事,多做些惠民利民的事情,也算是圆了夫子的一个心愿。”

他们这些夫子被看中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是知晓些赵夫子的心愿的。

如同大多数读书人的心愿相似,赵夫子念书做官的目的大抵能总给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夫子的遗憾是上面的四件事他一样未完成,也是赵夫子生不逢时,还有他那眼中容不下沙子的刚正不阿的性格,才使得他早早的辞了官,教书育人。

叶胥这般说,荀文林似乎也是想到了,眼中的红还未消下去,很是赞同叶胥的话,像是下定决心般:“夫子的愿望定会实现的。”

叶胥拍了拍荀文林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等荀文林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完后,二人便一同去了书堂。

许是入学的第一天,大多数的学子们都有些浮躁,二人经过各个书堂是都听见里面是喧哗声。

等二人到了书堂,果然同前几个书堂一般的喧闹,不过比前几个好一些的是:他们书堂中的声音要小一些,并未有打闹的行为。

二人进了学堂在一众喧哗的学子中丝毫没有激起什么波澜,似乎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二人。

也是有消息灵通的学子收到消息:说是今年川安书院来了两个新出炉的举人,可他们都在打闹之中,并没有注意到二人的到来。

众所周知,川安书院对入学学子的要求极高,若不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根本进不来。

他们也只是收到要来两个举人,却不知人是从何方来的,家住何处,师从何人。

学堂中也是有安静温书的学子在的,阮瑞泽便是其中的一位,只见他腰背挺直,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手中的书,丝毫不受书堂中喧哗吵闹声的打扰。

这阮瑞泽也是大有来头,他是永定侯家的嫡长子;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永定侯,永定侯一族世代守候边疆,族中之人皆为忠良之臣。

可到了阮瑞泽父亲这代,匈奴像是知晓了当时的王朝腐败,一日不如一日的渐渐衰败,便伙同附近的游牧民族一同攻打当时还是阮瑞泽父亲那一代士将守候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