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没问题后,叶胥便开始询问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先是问村里的生活,有没有事,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去找县令,总之,叶胥问的事情很细,方方面面的事情大概都问了一遍。
这边叶胥在询问里正村里人的生活是否还充足,那边赵夫人就已经带着女眷出来准备做饭。
老妇人先是指挥家中女眷去买肉,然后还让人去杀只鸡炖炖。
陶青见这一大家子从他们坐下没多久后就开始忙活,便想阻止他们。
陶青想:他们此次前来是办正事,不是来打秋风的,这怎的不是买肉就是杀鸡,再好的家底也禁不住这般造。
陶青在一旁看着干着急,急得不行的陶青刚想站起来劝阻他们不用这般大动干戈。
陶青刚一起身,那边叶姆便拉住了陶青的胳膊,许是看出了陶青的想法,对陶青轻轻的摇了摇头。
陶青虽然对叶姆的做法不太理解,但还是听叶姆的话,乖乖的坐在那。
老妇人将事情交代完毕后,便开始同叶姆和陶青说些家常话,生怕怠慢了二人。
他们的交谈总是离不开孩子,恰巧陶青现在怀有双胎,三人就此便有了话题,坐在一处说说笑笑。
也许是里正家的女眷数量多,饭菜很快端了上来。
因为人不算多,家中的青壮年都去镇上做零工,所以家中除了里正之外,就没有什么男子,剩下的多是孩童和女子。
因为叶胥一家四口也在,所以就弄了三桌。
叶胥一家、里正和老妇人坐一桌,几个侍卫坐一桌,里正家中的女眷和孩童又坐了一桌。
等众人吃完了饭,叶胥一行人便告辞了,准备去往下一个城镇去看看情况。
陶青坐在马车上始终有些过意不去,他们这群人在里正家中吃了一顿,有荤有素,甚至还摆了三桌子,里正家虽然是比寻常人家要富上一些,但到底也是在以耕地为生的村民。
现如今他们吃饭都是官府发的粮,哪里来的闲钱给他们这般大方的吃。
陶青自上了马车之后,便一言不发,很认真的模样似乎是在思考什么。
陶青也算是从小在叶姆身边长大的,他的一举一动叶姆虽说不能都知晓,但此时从陶青的表情上来看,叶姆也能猜出陶青在纠结什么。
叶姆见陶青这般心不在焉的,便问道:“青儿可是在想里正家的事情?”
正在出身的陶青突然听到叶姆的话,回过了神,点头道:“孩儿是在想里正家今日这般款待我们,他们是否会花费良多。”
叶姆见陶青这样说,慈爱的摸了摸陶青的头,安慰道:“青儿能想到的,阿姆也能想到,阿姆走时在堂屋中放了一锭银子。”
听完叶姆的话,陶青心中的愧疚也消失了不少,他就知晓阿姆能做得很好,他怎么就没有想到。
叶姆见陶青满脸笑意的看着他道:“还是阿姆想的周到。”叶姆就一阵心软,在心中感慨:青儿还是同小时候那般贴心。
叶姆摸了摸陶青的笑脸,没有说话。
他们一家人就这样走着游山玩水,很快也将叶胥管辖地区风景看的差不多。
风景看的差不多,叶胥想要知道的消息也已全部知晓,也是时候该返程了。
叶胥觉得这个时候,书院应当也快建好,等之后定会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亲自来处理,许是那时,他又要忙得脚不沾地。
叶胥在心中感慨:也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像现在这般悠闲。
于是一行人又开始优哉游哉的返程。
这一路走来,他们也算是看了不少美景,虽说现在楚庭确实是有些干旱的迹象,但这自然景象却是没有像庄稼那般所受的影响大,所以他们这一圈转下来,还是看到了不少的大山,小溪,只是那小溪中的水不多罢了。
有时,叶胥兴趣来了,还亲自下水去捉鱼。
到了晚上,他们便找一户人家,还能住上一晚,还能尝一下这普通的农户家的晚饭。
当然,因为他们人多,少不了要付银子。
这一路下来,他们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朴实和纯真。
叶胥知晓几个县令没有在他的眼皮子下面做什么徇私舞弊的事情,心中还算满意。
叶胥现在对这几个县令的底线便是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其他的事情等他腾出空来再说。
对于这几个县令中饱私囊的举动,叶胥料想他们也不敢,这些粮食可是他自己掏腰包免费发给百姓。
等一行人逛了一圈回家后,陶青的肚子也大了不少。
等叶胥回到府中后,还没有休息两天,果然就有人来报,说是书院已经建造完毕,就等知州大人。
什么就等着我,还不是我要去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叶胥想:我就是个操劳命,然后喝掉杯中的茶水后,认命的去了书院。
临走前,叶胥照旧的同陶青说了一声:“今日学院已经建成,有些事情要我亲自盯着,之后可能又要忙些日子。”
叶胥话未说完,见陶青大着肚子,一脸乖巧的听他说,顿时觉得有些愧疚,可肩上的担子让他不得不去做,还是道:“我先去看看书院的事宜,你暂且在家安心养胎。若是闲的无聊,便让阿姆带你出去逛逛,出去的时候别忘记带些侍卫...”
陶青见叶胥来同之前一样要和他报备一下,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说个不停,若是按照叶胥这个架势,可能一时半会他是走不了。
便只好开口打断他道:“既然夫君是有正事,便先去吧,我在家很是安全,不用担心,若是我觉得无趣了,就会去寻阿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