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青对两个小家伙的了解,他们的适应能力比他还要好,若非如此,他们到营州的这一路也不会这般顺利了。
他刚到楚庭时,水土不服,本来好的差不多的孕吐,再次回返,吐了几天后,陶青才适应。
而两个小家伙到营州后,心中便计划着堆他们一家六口还有纪修为纪叔叔。
叶胥听到陶青这话,有些不解,开口道:“我在照顾两个小家伙方面,我确实不如你,但是他们现在年纪这般小,真的能适应好吗?”
陶青听叶胥这样说,开口解释道:“你把心安心的放在肚子中,这两个小家伙第一次见到雪,可激动的撒着脚丫子跑,若不是我拦着,他们还不知要玩多久呢,他们甚至还约好明日要早起堆雪人呢。”
因为楚庭一年四季气候潮湿,所以两个小家伙长这么大,还没有见到过雪。
第一次见到雪从天上飘下来,叶岁桉一脸的好奇,对陶青道:“阿姆,这没到仲春时节,怎的柳絮已经开始飘了?”
陶青知晓他们自出生起便没有见过这般大的雪,便同他们解释这不是柳絮,是冬日里才有的雪。
听明白阿姆解释后的小家伙很是惊奇,伸手去接雪花,可雪花落到他们的手上,便化了。
两个小家伙一脸惊奇,似乎对雪花的兴致很高。
陶青看着两个小家伙第一次见到雪在手中化掉的模样,先是惊讶,随后便明了:两个小家伙自出生起就一直待在楚庭,楚庭常年不下雪,这两个小家伙压根没有见到过雪。
如此这般,对上两个小家伙对未知事物的欣喜的眼睛,陶青愣了许久。
两个小家伙被他和叶胥保护的很好,身上有独属于小孩子的纯粹,此时的两个小家伙正蹲在地上玩雪。
听到阿姆说,在阿父他们出生的地方,每逢冬日,便会下雪。雪片洒洒洋洋的落下,场景很是唯美。
听阿姆的描述,两个小家伙很是不解,被迫进屋的两个小家伙,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窗外飘扬的鹅毛大雪,觉得营州的雪好像和阿姆口中描述的不太一样。
注意到两个小家伙眼中明晃晃的疑惑,陶青开口解释道:“这营州的气候同老家的有所不同,我们老家四季分明。”
陶青的眼神很是怀念,继续道:“夏天山清水秀,冬日,雪花漫天,秋日里落英缤纷,春日里,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祥和景象。”
两个小家伙被陶青绘声绘色的描述吸引住,呆呆的看着阿姆,眼前似乎有阿姆描述的画面。
陶青见两个小家伙这般模样,嘴角带着笑意轻轻的揉了揉两个小家伙的发顶,开口道:“等有时间,我们回老家一趟,带你们看看阿父和阿姆自小生活的地方。”
陶青在心中叹气,转眼间两个小家伙都已经长这么大了,没回过老家的小家伙们,怕是他们连老家的大门朝向那都不知道吧。
陶青话音刚落,两个小家伙就一人一个抱住了陶青的大腿,叽叽喳喳:“阿姆和阿父长大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啊?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阿父阿姆长大的地方气候没有楚庭那般潮湿,也不像营州这般干燥,气候刚刚好。”
陶青说完,也很是诧异,毕竟陶青当时嫁给叶胥时,也没有想到叶胥有天竟然能做到巡抚的位置。
但陶青看叶胥这个架势,似乎还有要升迁的模样。
陶青和叶胥他们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当年叶胥考中秀才后,陶青就在心中默默的计划着他们的将来,他觉得若是叶胥就此开一家私塾也不错。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也能称得上是安稳。
毕竟他们小镇上还没有出过状元,而叶胥刚考中秀才,陶青压根不敢将叶胥和状元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
他们整个镇上,只出过一个进士,秀才也就寥寥几人。
在叶胥中了秀才之后,陶青已经在心中做好了打算,到时候叶胥在私塾中教小孩子读书,他就在家做好饭等他回来。
第140章 若是以后他们有了……
若是以后他们有了孩子, 还能让叶胥教孩子识字,不论是男孩、女孩、还是哥儿,多认些字, 总归是比睁眼瞎好。
就算男孩不打算走科举这条路,多读些书,也能多些识人做事的道理。
不至于眼界只局限于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短短的一生不停地在田中结束。
虽说当今天子是位明君, 如今的赋税不像之前那般繁重, 百姓的生活比之前好上一些, 可一字不识农人的日子总归是没有识些字生活的好。
而且种庄稼不仅累,收成还要看天,无论他们如何辛苦耕劳一整年,若是雨水不好,那一整年的努力白费。
陶青实在不想让他们以后的孩子在家中种田。虽说农人的社会地位高,但是这世道也是农人的生活最累。
农人种的大米, 自己不舍得吃, 吃的都是一些糙饭,甚至遇上世道不好,要卖儿卖女才能勉强度日。
父母之爱则为之深远, 那时的陶青尚且没有想到日后叶胥竟然能爬的这般高。
虽说叶胥此时官居巡抚, 可巡抚这个官职并不是叶胥的终点。
毕竟叶胥也才刚逾弱冠, 同现在官至巡抚的朝中大臣相比, 叶胥简直就是一个毛头小子。
再加上皇上的看中, 叶胥的未来可谓是未来可期。
叶胥在职期间取得的成就也是不敢小觑。
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在叶胥楚庭任职的这几年里,楚庭百姓的生活质量上升的明显不是一个档次。
毕竟能以一己之力让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偏远地区变成众官员抢破脑袋愿意去的香饽饽,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