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朝中的官员,现在哪个地方官最好做, 他们会觉得:除了富庶的鱼米之乡外。
当属楚庭,不说楚庭现在百姓的生活有多富庶,而是现在的楚庭已经在皇上面前留下了印象。
叶巡抚去营州任职之前,把楚庭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
不仅是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上去,楚庭百姓的整体素质也上升了不少,最起码不会出现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
毕竟越是偏远地区,百姓们受教化的程度越低,道理底线越少,不文明现象就很常见。
可是在叶胥几年的管理下,楚庭现如今的情况虽说不能同京城相比,但是同富庶地区还是能比上一比的。
现如今的楚庭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家家都有闲钱让孩子读书。
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就多了,楚庭的整体素质也就上升了不少。
再者说楚庭还有一个额外的技能点——被皇上点名表扬的美味:香菇。
现如今能不能吃到楚庭的香菇,也日趋称为代表是王公贵族身份贵重的一种象征。
如此这般,香菇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这对楚庭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楚庭的百姓赚的盆满钵满。
现如今的楚庭,就算是个傻子来楚庭任职,只要不乱指挥,让楚庭按照之前规定好的程序往下走,楚庭都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所以现在的楚庭就算是县令也很是抢手,一般的世家子弟都会选择事前走动关系,去一个百姓开化程度高,地区富庶的地方。
原本的热门地区都是汴梁、临安、苏州这些地区,现如今,抢不到这些地区的人,便将楚庭作为首选地区。
虽说楚庭地处偏远,但终归地方还是不错。
而叶胥也成了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不仅短短几年能连升三职,还能次次取得功绩,他们读书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
而叶胥不仅一连三元,还能在中了状元后入了皇上的眼。
皇上可是当今天子,掌管着天下,而自古以来能入的皇上的眼,又能有几人。
不仅有罕见的状元游街,还能被皇上亲自点名在御前任职。
叶胥不仅才华卓越,而且还有一定的治世能力。
楚庭知府刚上报今年楚庭恐怕有大旱的迹象,当朝中大臣争持不下时,叶胥便放弃了在御前伺候的美差。
自请去楚庭,据传闻,当时皇上是不允叶胥去楚庭,不知叶胥是如何劝说皇上的,竟然左右天子的意愿,让皇上派他去楚庭。
这般严峻的灾害,理应让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去就职,是万般不可能轮到叶胥一个没有丝毫为官经验的新人。
可叶胥非但去了,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不仅带着楚庭的百姓扛过了一年的干旱,还带领着楚庭的百姓发家致富。
因为政绩斐然,最后升为楚庭知府,升为知府的叶胥,将楚庭治理的更好,让整个楚庭变成了能与素有“鱼米之乡”的江南相提并论。
江南这般富庶,是因为他的地理优势和风土人情。
而楚庭的出名,纯属是因为叶胥凭着一己之力将楚庭送到了大家的视野中。
如此这般的成就,楚庭的百姓先是感激皇上,最后才是感激叶胥。
叶胥这般不争抢,将百姓生活的改变全部归咎于皇恩,这般明事理的臣子办事简直是做到了皇上的心窝子中。
这样的做事风格,楚庭的百姓不仅爱戴他,皇上也看好他。
若不是叶胥,平日里谁听过楚庭这个地方。
现在若是说到楚庭,读书人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叶胥,皇上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那不听圣恩的臣子。
茅荣郅心累,茅荣郅看着殿中一脸无辜的弟弟,无奈叹气。
而百姓第一想到的便是楚庭那滑嫩入口的香菇。
毕竟楚庭的香菇也不全是卖给王公贵族,在叶胥的指点下,他们将饱满大个的优质香菇以高价卖给那些王公贵族或者是商贾辐辏。
这般天价,他们也不担心会没有人买,毕竟这是圣上御口点名过的香菇。
皇上贵为天子,这天下什么珍贵的东西他没有尝过。
能被皇上亲口点名的东西,定是万般珍贵,一时间,香菇变成了人们大力追捧的东西。
寻常人能吃到皇上的同款已经是万般荣幸了,毕竟这时的龙遗丸都受人追捧,更别说是他们能买得起的香菇。
于是在京城中,每当到了香菇成熟的季节,总会有夫人举办一些什么全菇宴,以示自己身份尊贵。
时间久了,能吃上品相好的香菇在京城中竟在无形中成了身份的象征。这也是叶胥万万没有想到的。既然事情是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叶胥自无拒绝的可能。
因为香菇无论是做菜还是煮汤,口味都是一绝,所以卖相非常好,需求大。
于是在叶胥升为楚庭知府后,叶胥就让背靠大山的村子:只要地理条件不错,温度适宜的地方,全都种植上了香菇。
但无论是谁,只要养菇,就必须要遵循叶胥之前制定的那个养殖一亩地的香菇只能砍伐一定树的规定。
最后因为香菇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剁花法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于是叶胥就教百姓们另一种方法--椴木法。
虽然椴木法确实比剁花法效果要好上一些,但终究是不如大棚种植的数量多。
虽说大棚种植的效果可能更好,但是这大棚种植所必须的塑料的生产,除了叶胥之外,这时的人们压根不知晓具体的制作方法。
而生产塑料的方法,以现在的条件并不能生产出来,所以叶胥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