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邹星渊与朝中的官眷不熟,整日在瑄王府中,也不出门,自然与陶青不相熟。
自叶胥在工部任职后,小家伙们便许久没有见过阿父了,心中自然有些想念。
所以昨日他见两个小家伙想去寻叶胥,便允了小家伙们的提议。
他心中知晓小家伙们在叶胥心中的地位,知晓叶胥不会拒了小家伙们的请求。
陶青想着:叶胥应当能借着这个机会休息一下。
谁知,等陶青去时,却发现叶胥已经趴在书案上睡着了。
而两个小家伙乖乖的在书房中一人捧着一本书看,并没有出声打扰叶胥。
终是没有忍住,陶青上前用手指轻描叶胥脸上的轮廓,眼中既是心疼又是无奈,也不知这工部的事务怎的这般多,竟累的趴在桌子上便睡了。
许是叶胥的在工部的表现极好,他只是在工部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后,一道圣旨下来,叶胥便被派到了兵部。
叶胥看着手中的圣旨,眼中的茫然很是明显,似乎不知为何自己在工部做的好好的,又被调到了兵部。
明明他将手中的事情完成的极好,现在京城的主道也变成了水泥地,无论何时,京城都是干净整洁的。
暴雨时节后,也不用担心京外百姓把主干大道弄得泥泞一片。
叶胥自觉在工部干的尚可,怎的又被派到了兵部,他满心疑惑。
叶胥回想起自己回到京城任职后,部门的调动,心中不由得猜想:该不会自己在兵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还会被调到别的部门。
此时叶胥心中的猜想无人可知,也无实可证。
于是当在叶胥在兵部兢兢业业的做了三年后,再次被调到礼部时,叶胥已经调整好了心态。
收到圣旨时的叶胥面上波澜不惊,心中静如止水,反正已经猜到了的结局,他丝毫不意外。
没事,反正都是做官,只要能做些实事,在哪都一样...个屁。
到了礼部,他还要重新适应,重新面对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不同性格的顶头上司。
叶胥心中无声的反抗无人知晓。
*
若是问为何这次叶胥在兵部做了这么久,实在是叶胥这人对兵械的管理自有一套章法,兵部尚书遇到一个对兵器制造有想法的人,自然是捧在手心里,不愿放开。
茅荣郅两年前就想把叶胥调到别的部门重新掌握一下礼部的流程,可兵部尚书死活不放人。
他还在茅荣郅面前口口声声的保证:叶胥在兵部待的越久,越能想出新的武器制造。
茅荣郅听过之后,想起叶胥之前为官的事迹,觉得有道理,于是便允了兵部尚书的提议。
叶胥为官十几载,也不过是文官,均是与公文打交道。
来到兵部之后,面对一些身强体壮的武官和眼花缭乱的冷兵器,叶胥花了好一段时间适应。
因为叶胥按照之前文官的那一套,同僚说一句话,自己还要思索一下,这话中的深意与武官相处。
结果可想而知,闹了不少笑话。可武官与文官不同,肚子中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们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使得叶胥之前的那一套不太好用,花了小半个月,叶胥摸清了兵部官员的处事风格后,叶胥在兵部的生活便游刃有余了起来。
除了兵部尚书是个滑不溜汣的老狐狸外,其他的官员都是一根肠子通大脑。
兵部的官员们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心中除了领兵打仗外,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
叶胥与他们相处起来,自然轻松了不少。
刚进兵部时,叶胥就被兵部尚书派到了兵械管理那,原因很简单,兵部尚书明确的告诉叶胥道:既然你在工部能想出那么多新点子,那同样也一定也能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武器。
叶胥想起自己不久前看到这次边疆冲突,我方人员的伤亡,他顿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些。
进了兵部的武器库,了解了现如今兵器发展的水平,叶胥在此的基础上,稍稍的改进了一下,提高了这些武器的杀伤力。
力求能在最小的限度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害。
虽说叶胥将心思全部放到了武器的制造上面,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至少像是热武器的东西,叶胥没有生产出来。
因着热武器的杀伤力不是现在这个时代该有的,为了尊重现有的制造技术,叶胥制造兵器时,自然是围绕着冷兵器。
既然是冷兵器时代,那就不要打破现在这个安定的局面,毕竟千年之后,大家都是一家人。
第174章 毕竟热武器的威力别人……
毕竟热武器的威力别人不知, 叶胥可是心底明清。
于是在叶胥负责兵械管理时期,边疆官兵们的伤亡下降了不少。
兵部尚书看着手中底下官员递上来的折子,看到将士伤亡下降明显时, 心中大喜,心想:他果然没有看错,叶胥这小子心中的鬼点子确实不少。
随即将这一消息写折子禀告给皇上。
将士们的伤亡这般低,保护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还是国家富强的底子。
等叶胥到礼部任职后, 有兵部的同僚关心的问道:“叶大人, 今日怎么没见你上值?”
叶胥抬眼看那人脸上的神情,瞬间就想起了自己之前从户部调到工部,又从工部调到兵部上值的第一天。
那时也像这般,有之前的同僚前来询问自己,为何一上午不见自己。
叶胥只好与之前那般回道:“以后我便要在礼部任职了。”
兵部的官员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心眼,与之前的官僚别出无二的问道:“为何调到了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