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幽幽地瞥了一眼阿珍。
阿珍捂着嘴憋笑,晓得妈妈有一颗金子般的豆腐心,才不会怪她童言无忌,笑够了,便作乖乖小兔状,蹭到妈妈的大腿边上,好依赖地撒起了欢。
见全家倒戈,刀戈狐疑地舀了一碗粥。
他就像平日里喝烧刀子一样,仰起头来,干掉了半碗,豪气万丈。
暖粥下肚,驱散了丹田四周的寒气。
一丝丝难以言喻的鲜香与醇厚,暂留在了口腔里。
嗯,确实好喝。
大概八九岁那年,他随本家二伯,押镖到了广州府,见到了垂垂暮年的黄师傅,在醒狮楼上观景最佳的一处包厢里,聚了一餐。
他头一回喝黄鳝田鸡粥,久久难忘。
在写《近代豪侠列传》,写到黄师傅的时候,就顺手把记忆里的“黄鳝田鸡粥”,换了个雅称,也写了进来。
没想到,有人注意到了,还近乎原貌地复刻了出来。
他很惊喜。
刚成亲那会儿,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孙氏,说要做他的贤妻良配,为他洗手作羹汤。人生1回 下厨,问他想吃什么?他随口说出“黄鳝田鸡粥”。孙氏在厨房里捣鼓了半天,端出一锅糊糊来……
在那以后,他再也不要喝黄鳝田鸡粥了。
这姑娘家里人的厨艺,跟孙氏比,确实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他不能这么说啊。
“嗯,味道确实还行,跟我家夫人的厨艺,有的一拼。”
见孙氏给他夸成了一株笑弯了腰的美人蕉,才开始发话,“小姑娘,你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送这一锅粥?”
“当然不是!”
当下,是刀戈人生中最穷的时候。
他应该会为了钱,立刻签下合同,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苏椰赶紧说,“我是来给你送钱的!”
说着,从食盒子最底层,取出两份合同,和两条“小黄鱼”。
又解释,“我们家是开饭馆的,想把这一道‘福禄双鲜粥’纳入菜单。又不能擅自做主,得经过您这个原创作者的点头同意啊!这是食谱的授权合同和版权费,您看一看,差不多就签了吧!”
刀戈是个粗人,但不是个无脑粗人。
要不然,也写不了武侠小说,打不来游击战。
他可是个真正的江湖人,晓得来历不明的钱,收了烫手!
再穷,也不能没了底线。
他认真翻看着一式两份的合同,从头看到底,认为很合理,又见小姑娘家里厨艺好、诚意足,讲规矩,就算不付什么版权费,他也会点这个头,便叫孙氏取来钢笔,在每一份上,都签下了自己的本名,括号里备注笔名。
最后一笔落下的一瞬间,苏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喜滋滋地收好合同,陪阿珍、阿宝玩闹了一会儿。
此时,刀戈的目光,落在了那个不小的食盒上,久久无法移开。
他出身武术世家,十二个小人儿都认得。
其中,六个他写过,六个没写过。
他指着食盒子,问苏椰,“这个,卖吗?”
显然,是想用刚到手的版权费,把食盒子买下来。
“这个嘛……”
第9章
刀戈VS福禄双鲜粥4……
苏椰正为难着。
小vi马上替她排忧,“可以送、可以送,这种食盒,江湖饭馆的博物馆里,都有备份!小说原作者,满意于外卖的味道,是我们的荣幸,认可了食盒的工艺,亦是我们的荣幸。”
哈?
江湖饭馆里还有个博物馆?
苏椰忽然对饭馆装修完后的样子,生出了兴趣。
“您钟意这个食盒,留下就好了,说什么买不买的?”
她的脸上,写满了热情,“我家阿爸、阿妈若是晓得了,您既满意他们的厨艺,也看好他们的手艺,一定非常高兴!”
刀戈露出喜色。
他爱那连环画一样的食盒,爱不释手地转圈抚摸。
孙氏的注意力,则在那合同附件里的食谱上——
-食材:黄鳝、田鸡、萝卜干、东北珍珠米
-调料:葱花、姜末、胡椒粉、花生油、酱油、盐
-步骤:①田鸡剥皮斩件,加入盐、姜末、花生油和少许酱油腌制;
②黄鳝放入冷水砂锅里,断尾后任其游动,血水流出;
③珍珠米淘洗干净,倒入血水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
④待粥底煮至米开花后,将处理好的黄鳝、田鸡和切成条的萝卜干加入其中,继续小火煲煮,不时搅拌,以防粘锅;
⑤煮熟后,撒入葱花、胡椒粉和盐调味;
⑥出锅盛碗,稍微放凉后即可享用……
………………………………
苏椰离开了刀戈的家,走在月光石巷清冷的长路上。
天已黄昏,同样一阵秋风吹来,比白天的时候,冷了不少。
她被冷到了,不由地双手交叉,环住了双臂。
今天早上睡过了头,闹钟到时没响,出门太着急了,饭是胡乱吃的,衣服是从老妈柜子里,翻出来一件民国风套装,随便套上身的,忘了带成套的帽子和围巾,现在有点后悔了……
此刻,贴心的小vi提醒她——
“你的外卖订单已完成。”
“现在,我们可以回家了。”
苏椰却摇了摇头,同小vi商量,“我们晚一点再回去吧?先去找家最近的电话局,给年年打个电话,叫她来给刀戈送稿费。”
小vi当然不会反对。
她在这个时空,最大限度的滞留时间是三天,而她不到一天,就完成了任务,时间上充裕得很。
于是,她又向小vi支了10块钱,付给黄包车夫和电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