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怀揣着对左纤纤的思念与感激,对师定柔的眷恋与仰慕,燕子垒在心底里,斩断了跟这个世界的因果。
与第五先生一起,破碎虚空而去。
第122章
丁履VS莲心媚3……
无疑,《寻荒记》是一部很爽的爽文。
几乎集齐了男频所有的爽点,穿越、种马、武侠、历史、斗智、权谋、争霸、打怪、玄幻、冒险……
既是穿越武侠的鼻祖,也是玄幻武侠的鼻祖。
也有人私下里说,是yy小说的鼻祖。
总之,因为《寻荒记》,丁履收获了很多奠定业内地位的title。
***
展示完了食盒子内的菜品,屏幕收起。
苏椰将这个大号的不锈钢饭盒,塞进了携行包里。
然后,单肩背上。
背上以后,才感觉到不对劲。
她的肩膀上,已经挂了一个预备收合同的米白色单肩包,再叠上一个迷彩色的携行包……
她问向小vi,“我这么这么,是不是怪了点?”
“好像有一点哦。”
小vi建议,“要不,你把那个携行包的带子拉长一点,当成双肩包来背?你的穿着是上白下灰,单肩包是米白色,双肩包是迷彩色,其实,颜色上还蛮搭的,不仔细看不突兀。”
苏椰听从了建议,真的把携行包当成了双肩包来背。
如此,便手上空空地,走进了时空飞船。
待舱门合上,她的准备工作开始。
搞定了各种安全装置的设置,最后带上眼罩,闭目进入梦乡。
总控室里,一键按下。
飞船动了,在时间的长河里,倒行了起来,而苏椰,享受起了这飘来荡去的失重感,悠悠地进入了梦乡。
在梦乡,小vi讲述起了丁履的生平——
“丁履是武侠十二宗师里,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并且是在49年以后出生的,战后一代。
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海员,长年出海,不在家。
每年寒暑假,母亲要找份短工,补贴家用,他就跟两个哥哥,暂住到台湾的外公、外婆家里。
当时,港台的武侠文学正在兴盛发展中。
学校里的男生们,深受鸿沉客、余文畴等人的作品影响,偶尔发生口角,抓起一把沙子、抄起一根扫帚,就打闹了起来,常常鼻青脸肿,有的入戏更深,夸张到跑去山顶上、老林里修炼,梦想遇到山洞里的高人指点,修成天下第一高手,待民间发生了祸乱,再下山去,为民除祸。
他的大哥正念高中,是个优等生。
优等生看多了武侠小说,想法自然不同一般。
一份外公订阅的晚报上,刊登了众美出版社招聘代笔的广告。
他便动了心思,拉上两个弟弟,跟众美签下合同。
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大哥负责主笔,两个弟弟提供灵感,续写了三本被折月楼主坑掉,但读者们一催再催,想看下文的小说,收到的代笔费,是母亲在餐厅做洗碗工的五倍有余。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这么轻松赚到了?
兄弟三人都认为,写武侠小说,大有可图。
如果写原创,而非代笔,一定会赚得更多。
于是,以勤奋、守信的品质,和一段反复修改了十遍,非常精彩的两万字的原创小说开头,同众美谈下一份新的合同,取了“丁履”这个笔名,开始快乐地创作属于自己的武侠小说。
也就是说,最初,“丁履”的背后是三个人。
***
三个人的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故而分工明确。
大哥到了早恋的年纪,已有了心仪的对象,就负责写或朦胧、或旖旎、或欢快、或催泪的男女之情;二哥好斗,爱玩气。/枪,就写武打部分;丁履则帮着两个哥哥,将“爱情”与“武打”之间的空白,用其他闲杂情节串联。
写完了,先寄给台湾的爷爷。
经爷爷之手,修改了错别字,再交到众美处。
兄弟齐心,灵感就像水龙头一样,哗哗不断。
在他们仨的默契配合下,产出了一部又一部畅销的快餐武侠,久而久之,也有了一部分固定的读者,钟爱“丁履”笔下的江湖,呈现出的独有的英雄出少年式的浪漫情怀,成绩比上不能、比下有余。
比当代笔,赚到的稿酬丰厚多了,足以支付两个哥哥留学的费用。
并有余钱,帮着父亲开了一家海鲜大排挡。
当名气越来越大,稿约越来越多,“丁履”也陷入了跟前辈们一样的境地,不停地被催稿,大哥逐渐失去了创作上的快乐,开始排斥接听编辑的电话,二哥也受不了疲惫的“车轮战”,金盆洗手了。
丁履当时年纪小,都听两个哥哥的。
后来,大哥赴美留学,学成归来,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到台湾的Q大应聘,从副教授、教授、院长,做到了校长。
转而从政,也很成功,在交通部、行。/政院都担任过要职。
二哥在多伦多大学,攻读下了化学博士。
留在加国,从事了十年科研工作,觉得人生枯燥,转而经商。
相比两个优秀的哥哥,丁履的学业就比较一般了。
除了语文、历史的成绩为A,其它几门,都不是很理想。
他在大哥的建议下,走上了艺考生的路,靠美术特长,考进了港中大的艺术系,专研传统的山水国画。
毕业后,做了一名艺术馆的助理馆长。
这是一份轻松不累,时间充裕,待遇不错的工作。
他闲着没事儿,除了到隔壁图书馆借书来看,还琢磨起了名人和身边人的八字、手相、面相、星相、风水,精读《易经》,在阴阳五行、堪舆命理上,下了不少功夫,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