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江湖送外卖(34)

作者:叶凫舟 阅读记录

“懂了。”

苏椰发现,上海电影的技术进步很快呢。

上一回,大荧幕里的影像,还是黑白画面,过了两年时间,已经制作出彩色电影了。唉,要是没有战争,没有人才转移,上海的电影行业正常发展下去,难以想象,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大概不会比好莱坞晚很久,早就建好成熟完备的工业化体系了吧。

电影结束,字幕滚动而出。

演员表上排在第一位的是:

孟霄-饰演-霍祁连

初中、高中的每一学年伊始,新鲜的课本发下来,女生们最感兴趣,会第一时间从头翻到底的,永远是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

语文课本里的名家小说节选单元,就当正经小说读。

历史课本里的名人轶事,也是趣味性极高,跟看故事会似的。

“孟霄”的名字,就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

苏椰对她有印象,京剧界的名人,唱坤生的,有“民国第一坤生”之称,跟“四大花旦”之首的韦岚昉,是一对古早cp。

没想到,她还拍过电影啊!

演员表、职员表、鸣谢机构都播完了。

中插一段类似下集预告的拍摄花絮,导演、演员都乐呵呵的。

画面退出,黑白字幕继续——

第一行:提灯女侠(中)

第二行:三个月后见

第三行:敬请期待!!!

原来,《祁连尊主》改编成电影,名字取了霍祁连的江湖诨号《提灯女侠》啊!嗯,更直白,更有吸引力了。

情节丰富,一部装不下,居然还分成了上、中、下,三集来拍?

跟新时代的央六数字电影似的。

字幕结束,回光灯亮起,观众陆陆续续地走出电影院,苏椰也拎起了她腿边酷似灯笼的食盒,准备离场了。

“你这个、这个……”

邻座男孩睡醒,揭了瓜皮帽,一眼瞅见苏椰手上淡黄色的大灯笼,跟“提灯女侠”霍祁连手上的那一盏,好像呢!

嗯,电影刚开场的时候,他是醒着的,后来么,眼睛就睁不开了。

毕竟,他这种体力劳动从事者,惯性使然,见到了床就想躺。

这么大一个椅子,对他小小的身躯来说,跟一张床也没什么区别了,他还没遇上斌仔,没跟着耿爷混的时候,他连个家都没有,更别提床了。

他速度跟上了苏椰,“这个是《提灯女侠》的周边么?没听年年姐说,这个电影,还做了灯笼周边啊。”

年年?

是同一个年年么?

走到门口时,苏椰停下脚步,回头看发声者,竟然就是她上一回来民国,带她找到“月光石巷108号”的小报童六爷。

他不卖报了,跑来看电影?

他卖报那么辛苦,卖两份报才得一块钱,不知要卖多少份报,才能凑够一张电影票钱,不是真心想看这部《提灯女侠》的话,没必要浪费这个钱啊!钱花了,人来了,却没看多会儿,就睡着了。

这,这怎么说得通嘛……

苏椰小小的脑袋,冒出的困惑一串又一串。

她正要找小六解疑答惑呢,一晃眼的功夫,就被狂热的人流团团围住,动弹不得。

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友有女,各个都热情似火。

又一晃眼,她原本闲置的左手上,多出了几张海报、几支笔,都分不清楚是谁塞给她的,只觉的耳边,一群蜜蜂在嗡嗡——

“真的是霄皇啊!我的天呐……”

“我从大前年开始看电影,从来没买到过这么值的票啊!”

“霄皇啊,我是你的戏迷,也是影迷,早几年前就迷上你了!这签名,你一定得给我签上,我这把岁数了,还有几年活头?好不容易迷上一个

角儿,你不能辜负我啊!”

“孟霄姐姐,你真人比电影上还要好看,还要年轻呐!”

“呦,手上还拎着道具呢。”

“这道具做得可真用心,真好看,比我家门口挂着的那俩大灯笼金贵多了,天幕影业出品,就是品质保障啊!”

…………………………………………

这些人,敢情是,都把她当成孟霄了??

影迷们太热情,热情得太夸张,由不得她不紧张,握住了食盒的右手紧了紧,生怕给人撞翻了,那她这一趟可就白来了!

苏椰记得,上一回穿来民国的大光明影院,遇上邻座那个叫年年的女孩,隐隐约约,也说过她像孟霄来着。

上一回,看的是孟霄的《夜半绣花鞋》。

这一回,看的是孟霄的《提灯女侠》。

不过,情况大有不同。

上一回,整个上海都处在战后修复状态,电影行业也刚复苏。

租界的华侨们,在第二次江浙之战的战火,即将烧到租界的前夕,慌忙联系上大使馆,坐上本国的轮船,火速撤离了上海。

上海真的止战了么,租界现在安全了么?他们仍持观望态度。

本土市民们忙着小家重建,养家糊口,将因战乱而失散的亲人,一个个地联系上,找回来;学生们要么在刻苦念书,汲取知识,比从前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课堂,要么在积极地参与各种反o战宣传活动。

古人云:先温饱后思娱乐。

刚经历了战乱的幸存者,还有闲情逸致走进电影院的,毕竟是少数。

距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上海似乎恢复了战前的热闹繁华。

随着前辈索澜迪的出走,宋如媚的息影,孟霄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已然成了现下的“沪上第一红星”。

这些都是苏椰不清楚的。

她清楚的是,她现在很难脱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