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问心台(268)

作者:春来秋往 阅读记录

“是。”

月落很快就抱着箱子进来,沈榭接过后放到木清辞跟前。

木清辞伸手将箱子打开,看到里面叠放桌的一沓银票后彻底傻眼了,刚止住的眼泪再次顺着脸颊滑落。

她想起多年前在宫中看着太后将一张张银票放进匣子时,她好奇的问过太后为何要留着那么多银票,太后当时笑着指了指她的鼻子,“当然是存着给你做嫁妆的,你这丫头懒成这样,又不喜欢打理铺子,哀家只能多给你存点银子了。”

木清辞那时候还笑着说有您在还愁我没银子花吗。

她颤着手将一沓沓银票拿起来,最下面还放着一个木匣和一封信。

第120章 希望木清辞:我不能让你因为救我,而……

木清辞打开木匣,果不其然,里面是一根碧玉簪。

之前秦州进献上来一块玉,太后一眼相中,就向宣宁帝讨来,说要为她打造一根簪子,可还不等簪子打好,木清辞就出发去了边关。

原本的猜测在此刻也逐渐明朗起来,她原以为,那日在大火中太后只是梦中呓语,想来她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将她认出。

后来不愿相认,木清辞自然也猜得到原因,无非就是不愿意面对她与皇室这些人的相残。

信封拆开,映入眼帘的就是第一行的几个字“阿陵,见字如晤,展信佳。”

信纸上的字虽然工整娟秀,但明显笔力不足,足以窥见写信之人当时是在何种状态下写下这封信的。

眼泪砸在手背,也砸进了沈榭的心里,滚烫的温度令其心中一阵灼痛,

木清辞的视线顺着信纸下移。

当年一别,距今已过四载。

原以为此生再见已是奢望,幸得上天垂怜,于行将就木之际再得相见,至此,心中憾事已了。

当初之事疑点重重,我年迈势弱,没能及时劝阻,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

每每想起,总会心生感慨,恨人心难测,叹命运不公,让你小小年纪失去亲人,背负骂名。

原谅祖母的怯懦,你此番归来,本该心生欢喜,与你细数这些年的思念和牵挂,但我又实在不忍见到亲人相残,只能龟缩寺中,惶惶度日,妄图躲避,以此求得心中片刻安宁。

你与沈榭自幼相识,并肩走过十数载,历尽千帆,终成眷属,祖母真心希望你日后能够远离苦海,幸福美满。

这些年因心中郁结,一边怨恨自己的无能,一边又将心中怨气发泄于他身上,以后恐没有机会亲自解释,只能由你代为转达我的歉意。

祖母此后再不能护着你,往后你所行之事,切记小心谨慎,不可冒进,不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待事情了结后,祖母希望你能够放下这一切好好生活,平安喜乐,一生无忧。

勿思,勿悼。

木清辞看完这封信,手中的信纸也早已被泪水浸湿,有些字迹也被晕开。

她的手收紧,捏着信纸紧贴心口处,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想起昔日种种,悲痛到无法自已。

最疼爱她的外祖母也没了。

这次回来,她就只见过她几面,也没有好好坐下来陪陪她。

她原想着,等她解决完这些事,她再跟她坦白,届时无论是打是骂她都认了,可她怎么就先走了呢?

她都还没来得及再唤她一声外祖母。

见她如此,沈榭心里极为不是滋味,他将木清辞牢牢抱在怀中,一句话也没说,任由她发泄。

毕竟这个时候,劝再多也没有什么用。

到最后,木清辞的眼泪都哭干了,她眼神空洞的躺在沈榭怀里,那一双眼睛红的分外吓人,故而流空接到消息后,在外面犹豫了许久才进去。

据探子来报,太后之前暗中让人去查过近段时间黎安城中发生的事情的原委,在启程准备回黎安之前才收到消息,她应该是以此推断出了当年的事是宣宁帝所为,情绪一时无法自控,这才使得病情加剧。

而且一直照顾太后的江太医也说,太后之前身子骨硬朗,几乎没有怎么生过病,自从四年前发生了那件事后,心中压抑着诸多情绪无法得以纾解,身体这才垮了下来。

木清辞听完后神情无多大变化,只是眼中的恨意越发的深。

之前晋王和瑄王死后,太后突然病重,木清辞当时也在怀疑自己行事是不是过于极端,也曾想过怕太后知道这些事后无法面对自己,动摇过换作其他温和一些的方式。

可如今,她的心却坚定无比。

她全家被冤是他所为,靖康军被诛是他所为,就连太后这些年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他所为。

这一桩桩一件件,他都得付出代价。

反正如今太后也死了,她也再不需要顾忌些什么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清幽这时候也回来了,看到木清辞已经醒过来,她才终于松了口气。

云锦原本是在幻音坊养伤的,听到木清辞毒发,也来了沈府,她身体好,恢复的不错,再修养一段时间就可大好,木清辞也没有多说什么。

太后薨逝,朝中女眷都要依制进宫为她守灵,许婉担心木清辞的身体,提议让清幽继续扮作她进宫,让她在府中好生歇息。

可木清辞执意要亲自去,大家都清楚太后在木清辞心里有多重要,也没有多劝。

沈榭目送他们上马车后,在府门前站了许久,随即唤了流空一声:“你再让人去一趟瑄王的封地,仔细审问一番星纪。”

流空有些不解,“为何,公子又发现什么了吗?”

“我总觉得事情好像有些过于凑巧了。”沈榭若有所思道,“还有去查一查芳嬷嬷的死因可有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