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87)

作者:荷包蛋里黄 阅读记录

沸潭楼这个名字是周檀取的,取自‘桐柏乱流平入海,茱萸一曲沸成潭’,他还是想留些前世的念想,比如茱萸。

本来他想取‘食茱萸’,后来觉得有些太过于直白,四时鲜倒是个好名字,但同一条街上已经有一家山间四时,于是这个名字也被弃用。

想了想,还是沸潭楼应景些。

一家吃食铺子开肆在平河县这条商队络绎不绝的码头街上并不起眼,可这家沸腾楼开肆,却吸引了一众人前去探看。

无他,实在是太香太呛了。

只见沸腾楼的东家直接在店门口架起了一口大铁锅,锅里咕咚咕咚煮着不停沸腾翻涌着的酱红色浓汤,上头还漂各种香料,香气霸道又辛辣,刺激着往来路人的味蕾。

不愧其名,沸潭楼。

无需再吆喝什么,

不消片刻,铺子前头这块空地已经围满了好奇过来看看什么情况的人。

“沸潭楼,好生奇怪有趣的名字!不知这是卖什么的吃食,如此辛辣呛口?”

“难不成是胡椒和生姜?”

“我闻着不像啊,也许里头还加了芥末?”

人群里七嘴八舌讨论的声音周檀当然能听到,眼看着差不多到他想要的效果了。

他拍拍手,王二就从里头搬出来一个半人高的木板招牌。

众人纷纷倾身,凝神细看,只见招牌上书:

[本店新开:

一人食自选拔霞供!

食材自选,凭签色付账!

今日开肆大吉,不论签色,满三签皆送一小碟黄金玉脂块!]

黄金玉脂块,名字很高雅很不知所云,其实就是炸豆腐。毕竟时人崇雅,简简单单的菜名都能玩出花来,他自然要入乡随俗。

招牌旁边还详细写了各色签字的价钱。一根仅画一道墨线的木签子是一文一串,两道墨线的签子两文一串,依次类推下去,最高的签子是十文。

红汤大锅旁则是一张巨长的木桌,上头摆着诸多种类的食材,每份食材都串着签子。

木桌刻意和街上隔了很远一段距离,王二还无师自通地店铺门口摆上了排队用的围栏绳子,所以众人其实看不太清桌面上都摆着些什么食材。

“一人食拔霞供?听着好像和拔霞供没什么区别,而且签色又是什么东西?”有人好奇,质疑道。

“那红亮亮的汤底实在可怕,我是吃不下这等食物。”也有食客看着那锅从没见过的红汤就感到嫌恶,带动着周围的人也有些退缩之意。

但不敢掏钱尝试是真的,闻着这股霸道奇特的香味走不动道也是真的。

这一切都被周檀和王二尽收眼底,这些都是在他们料想中会发生的事,谈不上什么担忧困扰。

而且,两人也不是没有备下后手。

忽然有人从停滞不前的围观人群里钻出来,响亮地喊道:“我先去给各位探一探虚实!”

来了!他们提前雇的托上场了!

只见托儿高声喊完那句话后,就走上前去,踏进围栏绳内,拐到了摆着食材的长桌前,站定。

“店家,这东西怎么卖的?就让我自己拿?”

到他的戏份了,周檀精神一振,立马笑着大声说道:“这里有木盆,你只需把自己想吃的都放到盆里,走到尽头直接交给锅后的大师傅即可,煮好后就可以端着盆进去坐着吃了!”

摇身一变成为大师傅的王二一脸严肃地摆好了架势,脸不红心不跳。

“这些都是什么?我怎么从未见过?”

如果说在这之前喊的那些话是托儿的基本职业素养,那么现在就是他心里真实的发问。

这些食材,小半他竟未曾见过。

第58章 场面

“不知大家前些日子可否吃过新出的豆腐?”周檀笑眯眯问道。

不等托儿细想怎么回, 身后围观人群中就有几个人响应起来了。

“我吃过!那个豆腐简直入口即化,就是吃完再想去买,买不着了!”

“兄台你也吃过豆腐?我没吃过啊, 只是听我老娘说过街尾有户人家之前买到过,说的那叫一个嫩滑。”

年前那段日子五牙儿和其他几人批豆腐的货郎在他那里弄了不少豆腐,不止卖到周围村子和镇上,县里也多多少少有豆腐的踪影, 所以知道这豆腐的人并不少。

这会儿见周檀只笑不语在卖关子,不禁有些急了,问道:“难道你这店里还有豆腐卖?”

那他可得买些回去,就是不知可否单独买些豆腐, 不带红汤。

周檀见效果到了就没再吊着人, 扯着嗓子喊道:“因为前段日子的豆腐就是我们沸潭楼做的!”

豁!

一听这缘故,人群里又有三五个人出来,顺着围栏绳子, 进到长案前站定。

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豆腐!

只是在途中,不免会被其他新奇的吃食吸引了注意力。

“这又是何物?拿串尝尝也行, 反正就一文。”

“哎你豆腐别忘了多拿几串,才一文一串!”

“真有这么好吃?”这是没吃过有所耳闻的。

“那可不,吃下去那叫一个嫩, 我丈人现在啥都吃不了, 就好这口!”

挑选食材的食客相互讨论声传来, 卖过一文三两豆腐的周檀面不改色,神情如常。

毕竟他是将锅底的各种香料调味和猪油都算了进去,要是还按照单纯豆腐卖法,不亏本都难, 哪还能赚钱。

最开始的托儿已经挑选好了自己的食材,交给王二正在煮。

荤菜或是提前蒸炸过,或是切得很薄,或是干脆一直在红汤锅里浸着,等到客人挑完前头的食材桌子,再从锅里现挑些煮时日短难以入味的内脏和豆制品,所以托儿很快就从王二手里接过了属于自己的大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