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好的麦秆芯放到水里浸泡半个小时,泡软了编的时候更好编,还不容易断。
泡软的麦秆用七股辫的方法编,麦秆芯短了就接上,一直到编到想要筐的大小合适的长度。
长度够了把多余的麦秆剪掉,用针把头子缝起来不让它散开。
辫子条编好,用一端对折成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形状,大概10厘米左右,缝制起来当筐的底部中心。绕着中心缝制到合适的宽度,就可以缝紧一些当成高度的继续绕着缝。高度缝到合适的高度就收边固定好,最后缝上两个提手就做好了。
这个麦秆筐总体来说还是很容易做的,也不费什么时间。
林安瑶把她剪好泡软的麦秆都用完,一共做了三个麦秆筐,用了2小时的时间。
她想着,明天继续编麦秆筐,做大个点的,用来装东西方便收纳。
家里真是这个没有,那个也没有。
她还要编个簸箕出来,天气好的时候想移蘑菇到外面去晒,都要一个个捡起来再拿出去重新铺开,要是有簸箕直接拿出去就可以了。
晚上陈延予下工回来,看见了林安瑶拿新做的麦秆筐装小零食。
“瑶瑶,这个筐是你新做的吗?好看又实用。”
陈延予对林安瑶的优点从来都是个无脑吹的人。
“是呀,我今天在家做的,一共做了三个。”
“这么厉害呀,瑶瑶真棒。难做吗?要不然你教我,我来做。”
陈延予不想林安瑶那么辛苦,又怕她没有事做会无聊。
“不用了,你不会编,我来做就好。你帮我把麦秆的叶子薅掉,两头剪掉放门口石槽里泡着我明天做簸箕晒东西。”
“好,不要太辛苦,不想做就不做,我们可以去跟村里人换。”
“不辛苦啊,挺有趣的,做出来很有成就感。”
陈延予吃了饭,就去处理麦秆放石槽里泡软,留着明天林安瑶用。
第31章 淑芬嫂子上门
次日早上,没有陈延予“骚扰”的林安瑶准时九点醒来,起来后林安瑶快速清洗吃早餐。
今天有事要做,林安瑶都感觉充实多了。
虽然天天喊着要躺平、要摆烂,真的躺平了又觉得有些无聊,整个人轻飘飘的,还是要找点事做。
传统的簸箕应该是用竹子的竹青编的。
现代的林安瑶只见过编好的,这个年代的林安瑶是城里人也只见过村里人家拿来用的。
林安瑶昨天编筐的时候想着,试试也编个簸箕,只要固定好应该也可以做。
她拿出昨天晚上泡软的麦秆,按照昨天的七股辫法编成长条。用针缝成一个大圆,底部用小树枝摆好用针固定好树枝,再用麦秆编的七股辫缝好,把树枝全部包在里面,这样用的时候不会从中间塌下去,一个改编简易版簸箕完成。
今天需要编的七股辫长,还要编两条,再用针线固定。
林安瑶用了差不多一个早上才做完。
等她做完簸箕,刚准备做饭,淑芬嫂子就来敲门了。
“林知青,在家吗?”
**
陈延予今天去上工,刚好分到和张向国一起,张向国在旁边的那块地松土,陈延予继续拔草。
“陈知青,好巧分到一块地干活。”张向国跟陈延予打招呼。
“向国同志早,最近好几天没看见你了。”
“害,前几天不是大柱感冒了吗,老是烧,身边离不得人。你嫂子在家看着他,我下了工就匆匆忙忙回去了,就没碰着。”
“是这样,小孩发热容易反反复复的。”陈延予看了那么多孕婴书,理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就是没有实战经验。
“害,别提了。这几天晚上天天反反复复的,我跟你嫂子轮流给他擦身子,都好几天没睡过好觉了,就怕他半夜热起来。”
张向国和淑芬嫂子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好几趟,给大柱擦身子退热。
“嗯?没带去卫生所看吗?这都烧好几天了。”
“去了,说是什么……病毒感染。唉,我们又不懂这个,大夫给开了两片退烧药,药都吃完了还烧。昨天又给带去卫生所看,大夫说卫生所没退烧药了,说是过几天才送到,让我们给他擦身子退热。”
张向国一脸愁容,这大柱反反复复的烧,他都怕烧成傻子。
隔壁村的不就有个,因为小时候发热烧成傻子了。
“大柱身子好,不会有事的,放心吧。要是实在没有药,我家倒是备有一点。林知青跟着我下乡,她身子弱,时常备着药也安心些。”陈延予见张向国一脸愁容,就提了一嘴。
不论是以前的陈延予林安瑶还是现在的,村长一家都帮过他们,上次淑芬嫂子还给林安瑶送了酸菜。更何况大柱还是个小孩子,无论怎么样陈延予还是想帮的。
“真的吗?陈知青你家里真的有药吗?”张向国听到陈延予说家里有药,眼睛都亮了。
“有是有,不过不知道和大夫开的是不是一样的。你要是要的话,效果怎么样,我们保证不了。”他丑话先说在前头。
陈延予愿意帮,但是也不想做冤大头。要是没用或者是有什么副作用,怪到他们身上那就不好看了。
虽然知道张向国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丑话还是说在前头的好,不要低估了人性的恶。
“陈知青,谢谢你!我要的!你放心,药钱我们也掏,绝不让你吃亏!”张向国一脸感激的看着陈延予。
“陈知青,林知青知道药放在哪里不?我想先回去了,我出门的时候大柱还烧着呢。”
张向国工都不想上了,只想快点拿药回去给大柱吃,让大柱快点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