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才知,我竟是清冷权臣白月光(274)+番外

作者:十月橙 阅读记录

自古以来,还从未有义绝之妇的儿子继承爵位的旧例,难道真如薛寂所言,皇婶根本没有一点代儿子请旨封爵的心思?!

可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倒是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年尉迟锦一直没有现身了……

一旦她与镇南王义绝,那白侧妃很有可能会被扶正,顾湛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嫡长子——届时,萧无咎既不占长,也不占嫡,如何与顾湛相争?!

顺王也同样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表情变得极为微妙,心道:幸好六皇兄不在了,若是他活着听到皇嫂这番话,怕是要气得一只脚又踏进棺材里。

“难得皇上今日莅临寒舍,正好有件事,我想请皇上做个见证。”尉迟锦对着文素使了个手势,“去取丹书铁券过来。”

除了顺王父子外,其余诸人再次一惊,全都没想到镇南王府的丹书铁券竟然会在尉迟王妃手里!

跪在地上的顾湛震惊地抬起了头,不可置信地看着尉迟锦,脱口道:“怎么可能?!”

他一直以为丹书铁券被父王收藏了起来,藏在父王在南疆王府的密室中……

父王瞒得他好苦!!

这一刻,顾湛与皇帝全都想明白了萧无咎为什么敢劫囚,他的有恃无恐到底从何而来,原来他还藏着这张底牌。

皇帝胸膛剧烈起伏着,心里浪潮汹涌,暗道:王妃年轻时有凤雏之称,如今精明不减从前啊。这算盘珠子简直快拨到他脸上了。

不一会儿,文素就取来了一个长宽两尺的木匣子,打开匣盖后,置于一张金丝楠乌木大案上,任众人观赏。

丹书铁券形如覆瓦状,长一尺六寸,上嵌金字,详细记载了镇南王夫妇的爵衔、官职、藩地和功绩。

二皇子顾昀仔细地将上面的刻字看了一遍,念出了最后一句:“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他抬起头来,对皇帝说:“父皇,这的确是皇祖父钦赐镇南王府的丹书铁券。”

尉迟王妃到底要做什么?!

这是皇帝以及在场所有人此时此刻心里共同的疑问。

“这丹书铁券是当年先帝赐予我与顾策的。”尉迟锦不急不缓道,“敢问皇上,若是我与顾策义绝,这丹书铁券又当如何划分?”

她定定地望着皇帝,神色淡定而自若,严肃又深沉。

皇帝还没说话,明懿郡主已经忍不住先一步道:“伯祖母,丹书铁券当然是属于镇南王府的。”

不止镇南王府有丹书铁券,四大国公府也有太祖皇帝赐的丹书铁券,那都是归各家所有,与女眷何干!

第243章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咳咳。”

顺王清了清嗓子,从震惊中回过了神。

他也走到了大案前,指着那丹书铁券,说了句公道话:“丹书铁券是先帝赐予六皇兄与六皇嫂的,上面也刻了六皇嫂的名讳。”

“尉迟锦”这三个字是刻在了丹书铁券上,免的也是她与顾策及其子的死罪。

这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就算拿到早朝上共议,文武百官吵闹一番后,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皇帝不用看,也知道这一点。

当初这份丹书铁券虽是以先帝的名义颁下,但实际上是身为太子的他先亲自拟的文稿,再给先帝过目。

彼时他特意写上尉迟锦的名字,也是出于他的一点私心,在他过继给镇南王夫妇的那十一年间,他对皇婶远比对皇叔更为亲近。

因为他与皇叔之间隔着一个顾湛——当顾湛与他起了龃龉时,皇叔不是和稀泥,就是偏帮顾湛。

遥远的记忆此刻汹涌而来。

想着,皇帝看向顾湛的眼神中就带上了几分意味不明的敌意。

片刻后,皇帝轻轻点头:“这丹书铁券自是有一半属于皇婶。”

一半属于尉迟锦,另一半自然是属于镇南王府。

仅仅一半的丹书铁券也许能赦免尉迟锦的死罪,却赦免不了萧无咎,因为镇南王已经不在了。

“好!”尉迟锦一手拍在了轮椅的扶手上,含笑道,“有皇上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说着,她转头朝厅堂的入口望去,对着刚刚来到大门口的楚明鸢道:

“阿鸢,你来得正好。”

“代我取剑,将这丹书铁券一分为二,一半我收着,另一半就给顾策陪葬。”

尉迟锦指了指挂在墙壁上的一把宝剑,剑鞘上赫然刻着“龙渊”二字。

这是名剑龙渊,可削铁如泥。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一声旱雷起,炸得满堂人都呆住了。

楚翊也是目瞪口呆。

素来机灵的他反应极快,“阿姐,我帮你拿剑。”

他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将那把高挂在墙壁上的龙渊剑摘了下来,双手递给了楚明鸢。

少年的双眼在这满室灯火中极为明亮,眼神中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

剑劈丹书铁券,这也是千古以来第一人了。

偏这是镇南王府的丹书铁券,他也不好意思抢过来劈。

其他人都转头去看皇帝的意思,但皇帝正惊疑不定地看着尉迟锦,根本没注意。

皇帝不吭声,楚明鸢就当皇帝不反对,先与尉迟锦微一点头,意思是,开胸手术完成了。

她虽没说结果如何,但尉迟锦至少可以从她的表情中判断出一点,顾策还没死。

尉迟锦闭了闭眼,压下涌上心间的千头万绪,道:“去吧。”

楚明鸢拿着龙渊剑大步流星地走到大案前,拔出了长剑。

顾湛终于反应了过来,从地上一跃而起,想要去阻拦楚明鸢:“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