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前和张母说起去镇上的事儿,虽是临时应付的话,可也是冉佳仪早有打算的。
家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穷二白,光家里那几亩地,也得等到秋收才有粮食收上来,所以,发家致富迫在眉睫。
卤味方子给了谢家,冉佳仪自己就不好再做这门生意,只得另想他法,只是一时间也没有好的主意,就打算去镇上看看这里的市场需求。
喊上张大柱,带上小石头,再揣上家里为数不多的银钱,冉佳仪一家三口就这么出了门,赶往镇上。
近几年这一片收成都好,镇上百姓的生活也还算富裕,因此,冉佳仪此时看到的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行人先是去了谢家惯常摆摊的地儿,生意一如既往地不错,只是因为人手都比较熟练了,一日里只出三个人摆摊,其余人都在家里干活,毕竟赚钱虽然也重要,但是到底田地才是农家的根本。
这一天,轮到的就是谢家大哥、谢家大嫂和谢家三嫂三人。
看见了自家小妹,谢家大哥、大嫂倒是还高兴,只是谢家三嫂话语里的试探意味就比较浓了,“小妹,你今儿上街来干什么的啊?”
冉佳仪答:“家里缺了东西,过来看看。”
见对面三嫂明显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冉佳仪也无所谓了,爱咋想咋想吧。
只是临走的时候,到底扔下了一句:“放心,我不会做卤味生意的。”
谢家三嫂还没来得及露出喜悦的神情,谢家大哥、大嫂先是臊了个满脸通红,“小妹说的这是什么话,原就是你的方子,说起来还是我们占了便宜呢。”
冉佳仪笑笑就过去了,只是心底也有了一道印记,谁可以真心结交、谁不可以,都该心中有数。
如今谢家还没有分家,那就是她的娘家、她一视同仁,要是以后分家了,那她区别对待也是应该的了,毕竟谁也不想养出一个白眼狼来。
等到将小镇子逛完一圈,冉佳仪才发起愁来。
虽然近些年日子好过了,可是普通百姓家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花销大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至于娱乐,那是几乎没有的,也舍不得那个钱。
衣住行,冉佳仪都没有什么办法,唯有在食之一道上,略微有点讲究,也还有几个方子,只是这样一来赚的都是辛苦钱。
但冉佳仪转念一想,生计的事情处理完毕,想必原主也应该就回来了,到时候,原主为了赚钱、想必是不怕辛劳的,况且这比起大多数的农家人来说已经好多了。
他们一家三口人,能干活大的其实也就两口子,小石头还小呢。
最后,冉佳仪决定尝试卖面食,百姓们吃口东西就讲究一个温饱,吃饱就行,哪管味道好不好,对于厨艺过得去就行,也不需要太挑剔。
冉佳仪兴冲冲地去买了一只鸡、面粉并一堆配菜,就打算回去让张大柱尝试做鸡丝面,鸡丝面比起镇上铺子里卖的面来说,相对口感比较好,想来会有一番市场的。
说干就干,冉佳仪回去就教起了张大柱做面,学会了也算一门能养家的手艺了,张大柱也是老老实实开始学习,一点都不抱怨累。
对此,冉佳仪不得不感叹一句,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好啊,起码干活肯出力气。
--------------------
竹里人家:亲们,2020年开始了,又长了一岁,大家新年快乐啊!
第79章 第四个世界
锅碗瓢盆一应器物都由冉佳仪指挥着准备起来, 最后又请铁匠打了个大炉子架上锅,吃饭的家伙事儿也就准备齐全了。
这时候,张大柱的手艺也练的差不多了, 冉佳仪便决定, 可以让先去市场上试试水。
至于配料则都是她准备的, 从鸡汤的熬煮到调配的调料,从配套的各色配菜到小菜,也都是她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算不上多美味,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是够格的。
至于往返的工具,冉佳仪参考娘家, 狠狠心买了一头牛,做生意时候可以搬运东西, 农忙时候也可下地帮助耕种, 算是划算的了。
一切准备就绪,挑了个黄道吉日,带上所有东西,冉佳仪和张大柱二人就搭乘牛车,颠颠簸簸往镇上行去, 至于小石头,前一天晚上就被送回谢家帮忙照看, 张家二老总归是指望不上。
镇上西街是类似于菜市场的地方,基光顾的都是出来买菜的镇上居民,人流量虽多, 却不适合卖热食的冉佳仪他们。
因此这次, 他们去的是偏北边的一条巷子, 基本镇上卖吃食的都在这里集合了, 间杂几间商铺,一副繁华景象。
天色还早,出来觅食的镇上人只零星三两只。
“倒也不晚。”冉佳仪指挥张大柱将东西重新摆上,炉子上的鸡汤也重新炖上。
很快,炉子上的鸡汤就被熬煮出浓浓的香味,伴随着热气扑腾而出,为这残存许凉意的清晨增添了一抹暖意。
随着天边的鱼肚白逐渐落下,暖黄色的太阳一点点从地平线升起,安静的小镇方才似被唤醒般,喧闹了起来。
打开铺子做生意的,肚子饿出来吃饭的,赶着出门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镇上百姓的居民比起乡下的好上不少,因此出来吃早食的也不少,只是他们习惯了早上吃包子馒头油条、配上一碗豆浆或者胡辣汤,即使闻到香味敢来尝鲜的也不多。
好在冉佳仪见是第一日也没准备太多,到太阳升至半空,面基本也就卖完了。
于是去市场补足第二日需要的原料,两人便又打道回府,半路接上在谢家的小儿子,一家三口继续往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