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十分之双标了,冉佳怡可以预见,原主后来的遭遇。
“我娘再嫁的那一家在县城里有工作,结婚后我娘就带着我搬到了那人家里。
那人还有一儿一女,娶我娘也是因为家里没人照顾孩子,想着我娘是乡下的,肯定不敢对孩子不好。”
这倒也没错,从农村嫁到县城本就是高攀,有工作的城里人二婚就是娶乡下的黄花大闺女也是有人愿意的。
但听委托者说的,既然是为了照顾家里孩子再娶,那大闺女肯定不合适了。
第一次结婚的小年轻,谁不希望有自己的孩子,只有委托者母亲这种,相差过大、又带着一个女儿,形势天然低人一等的二婚,才可能真的对孩子好。
看委托者这步境地,想来那家人的算盘打对了,因为明显那家人对委托者不好,或者说,委托者再嫁的母亲对这个女儿也并不好。
-----
接下来委托者的讲述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家本就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我跟着我娘过去后,就完全成为那家的奴仆一般,每天的一切就是照顾好那三个人,就像我们天生低人一等。
那家小孩去读书,我不能,那家小孩做新衣服,我不能,就连一个桌子上吃饭,也得他们吃肉、我吃菜。
我常常想,我到底是跟我娘再嫁了,还是卖身给他们家做丫鬟了。
就这样,他们供我一口饭吃,我和我娘就该感恩戴德般,可我娘每日日在家操持家务,一大家子的衣服要洗、饭要做,院子要打扫,不都是我们做的吗。
这些,抵我们两人的饭菜,应该也够了吧?
就这样掏心掏肺,最后我和我娘也没捞到好处,那人死后,那两个孩子就把我和我娘赶出来了,借口还是我娘是后娘,老是虐待他们。
竟也有人信这鬼话,我们要真是狠心的,那两人怎么能安全长到那么大,甚至,将他们培养成了大学生。”
委托者的情绪很是激动,对继父的称呼也一直是那个人,可见意见之大。
只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半点不由人。
况且,冉佳怡听了一通下来,也有点隐秘的小心思,那就是,这位委托者的娘亲到底是如何想的。
如果委托者的亲娘觉得自己再嫁了,就该给夫家当牛做马的话,那委托者这确实也算得上小拖油瓶了,毕竟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做再多也不一定能抵得上饭菜钱呢。
不过,听委托者的语气,很明显,还是跟亲妈亲近的,冉佳怡也无意做小人挑拨母女感情,默默的略过了这个话题。
“所以,你的愿望是什么?”
委托者一长串的抱怨正上头,乍然被打断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听到这个问题,明显迟疑了下,随即眼神中露出茫然的眼神。
冉佳怡觉得,这位委托者虽然不甘,但可能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要什么。
不过这也不奇怪,这姑娘在继父家过得不如意,要是真的目标明确,早就自己离开了,可偏偏在那人家待了大半辈子,只能说这人太过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没有自己的主见。
冉佳怡最怕这种人了,只有抱怨的勇气、却没有行动的能力。
要是你做的少了,肯定会不满意,要是做的多了吧,指不定还怪你呢。
面对这样的委托者,系统也是有约束的,双方签订的契约只要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事情办起来才方便。
以往那些委托者过来,签的契约大多也是随意签订,并没有细致到一分一毫的地步,这一次自己可能需要在契约中细细规定条款了。
“你对上一辈子有不甘,肯定是不满意的,那么你希望我能帮你改变成什么样呢?”
这下,面前女子的眼睛乍然就亮了起来,跟黑夜里的灯笼一样亮堂。
冉佳怡心中不好的预感更加强烈,总有一种这姑娘的要求也会很难为人的样子。
-----
果不其然,这姑娘的要求张口就来:“你可以让那人对我和我娘好一点吗?”
冉佳怡皱眉:“姑娘,你是继女,人家对你再好,肯定也不如对自己的亲生子女的。”
那姑娘眼眸里的光霎时就熄灭了,仿佛对接下来的对话也没了兴趣。
冉佳怡无奈,只继续引导:“但你可以提些其他的要求,比如离开他们家有自己的生活,或者,你想要上学,之类的要求都是可以的。”
委托者的眼中浓浓的疑惑:“离开他们家,我怎么活得下去。”
冉佳怡心想,委托者这种想法绝对是被人刻意引导的,只是不知道是谁。
--------------------
第233章 第十四个世界
不是冉佳怡心怀, 而是人心本就复杂,会这么做的,除了钱家之外, 还有可能是委托者的生母。
最简单的理由, 一个人干一堆活, 跟两个人分着干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委托者的亲妈再嫁,在别人地盘指不定内心也需要一个人陪伴,能帮忙干活不说、还一心朝向自己, 委托者就是最好的人选。
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却也是最可能的情况, 冉佳怡清楚意识到这一点。
委托者离开人家怎么就不能活下去了?
一个大活人,只要有手有脚就能挣到一口饭吃, 即使年纪太小走不掉, 还不能等年纪大了再走吗?
冉佳怡这么想,也就这么说了出来,小姑娘疑惑消失,又多了几分憧憬与向往:“我真的可以离开钱家吗?”
钱家就是委托者继父的家。
冉佳怡重重点头,“嗯”了一声, 试图中肢体动作让她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