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朱婷嫁到了许家,两家本就是邻居,朱婷一个人在家,是一起伺候两家老人带小孩,许家是公婆,朱家是爸妈,那边都不能少了,可那时父母口中交口称赞的依旧是出息的大女儿,丝毫看不见她这个在跟前尽孝的、无用的小女儿。
在他们贬低小女儿大学文凭却只在家做做家务的时候,却忘记了,家务的其中一部分,也包括他们二老。
确实,朱缨因为在外面无法回来,所以每个月都会给大把的钱,可她贴身照顾付出的时间、买营养品付出的金钱,难道就不是付出吗,为什么要比给钱低人一等,朱父朱母做父母的不用感激,但凡回馈点善意呢。
大人的絮叨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听在不懂事的小孩子耳里也就成了真,最后就连亲生的孩子都看不起自己。
当年的朱婷,生活中寻不到丝毫希望,煎熬得活着,不然最后也不至于怨气过大来到了系统空间。
有时候想想命运真是爱作弄人,既然朱父朱母上辈子嫌弃小女儿没有出息,只能窝囊的呆在家里做家庭主妇,那这辈子的朱婷可叫他们如愿了吧。
她虽然依旧没有多少钱,可在研究所里呆着吃喝不愁,拿到手的工资奖金给了朱父朱母一部分作养老钱,大头都被存了起来。
至于成就,不敢说有多少研究成果,可在生物学这一领域也称得上是一个小专家,说不上在事业上有多成功,可大小论文也是在国际上发表过几篇的。
同样的,他们也得承受曾经这种希望达成之后所带来的后果,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结局。
朱婷只是好奇,现如今的他们,若是知道如今的一切曾是他们心心念念期盼的,心里会作何感想,是不是还对两个女儿的成就抱有极大的欣慰。
不过是不是,朱婷都不在乎了,曾经认为那么重要的东西,改变了也就变了,如今的她依然明白,外人对她的评判标准本就做不得数,她好与不好,需要她学会去以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哪怕那些都是她的亲人。
她也已经清楚,朱父朱母不是不爱她,只是他们将所有的称赞、赞美都给了优秀的姐姐,将责骂、怒斥留给了自己,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可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朱婷,缺失是失败的。
上辈子,她无数次想要挣脱,可命运的沼泽总是越挣扎越深入,直到深陷其中,一切都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最后也就只能那样了。
所以,才会有如今的自己,她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为自己重新做了一次选择,而这个选择带来的连锁反应比较大而已,从始至终她从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如果说朱婷还学到了什么,那就是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所谓望女成凤,不过是将自己没有做到的,强加给下一代罢了。与其指望这虚无缥缈的,还不如自己努力去争取。
像是她上辈子一直羡慕着的姐姐朱缨,一直清楚得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会为之努力争取,所以她两辈子都过得很好。
所幸,这辈子,她也不赖。
--------------------
第398章 第二十六个故事
在委托者继续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时候, 冉佳怡已经优哉游哉躺在系统空间追起后续了。
不得不说,当一个人找到自己真心追求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场面其实是极具有感染力的, 至少, 冉佳怡看着, 就无比的激动。
原主选择的回归节点,是在参加完姐姐朱缨的婚礼,与朱父朱母告别后。
时隔多年, 冉佳怡帮助她走过了那些最艰难的岁月,而以后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去走。
冉佳怡这一次任务足足花费了七年的时间,说长长, 说不长其实也并不长,因为期间, 重拾一个人的人生, 寻找到人生的方向,建立对自己的信心,这些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在一切最后顺利的达成。
也许以后,委托者会继续那条道路走下去, 坚持到最后,也有可能沿途发现更好的风景, 然后转道去追寻新的人生,这都是委托者自己的选择了。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委托者再不会如同往日那般, 茫然四顾不知心之所向, 只能在周围人的推搡间踉跄走向错误的方向。
冉佳怡感慨万千, 屏幕上的人生还在继续演绎。
委托者朱婷,在回归后,还是继续了科研这条路,比起冉佳怡在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十八岁大学,到研究生、博士,朱婷一直走得很是坚定而稳当。
事实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她仿佛将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度过,从来不会将今天需要做的事推迟第二天。
或许其他人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只有冉佳怡知道,委托者这是对人生失而复得的宝贵,也是对能追寻梦想的珍惜,还有那么那么多的人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没有自己独立的追求,而她已经很幸运了,而且,她只有这一世了。
在博士毕业后,朱婷也逐渐有了独立研究的能力,她选择留教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这一待又是好几年,一直到临近三十岁。
三十岁,并不是一个年轻的年龄,而是逐渐走向稳重,人生逐步成型的年纪,成家立业,也自然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尤其朱婷一个条件并不差的女孩,却一直单身,虽借口说是为了研究,可工作再忙,也不能耽误人生大事。
这下子,可不止朱家父母催促,便是周边的同事、朋友都一起着急起来,仿佛一夕之间她没有对象、没有结婚这件事就成为了天塌下来一样的大事情,总有人信誓旦旦会给她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