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850)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但遗憾的是,到底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

或许很多人,不论男女,到了合适的年纪,不管喜不喜欢、动不动心,在自己或环境的催促下,仓促决定自己的终生大事,但重来一次的朱婷显然并不会这样。

在如今的她看来,活得开心、有价值,远比随便找一个男的结婚生子要重要的多。

这一等就又是好几年,等到朱父朱母都已经不再催她,等到周围的朋友都笑言她是注孤生,就连冉佳怡也觉得可能是上辈子受到的刺激太大,才会有排斥心理,然而,朱婷自己倒没有这么想。

————-

她纯粹是觉得以往的那些都不合适,对于爱情、对于婚姻,她永远抱有最真挚的期望,尤其因为自身的经历,缺少家庭正常的亲情和对父母的期望,她反而更为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同时,她也清楚得知道,自己不不应该为了这些讲究,否则不只是会让自己重蹈覆辙、终身遗憾,也会牵连其他人一起不开心。

朱婷自己的态度一直很鲜明,如果幸运能遇到合适的,她乐于结婚建设自己的小家庭,但如果真的遇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即使单身一辈子她也觉得无所谓。

好在,上天总是眷顾她的,不忍心看她孤独一辈子。

是的,朱婷依旧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即使她有着不那么顺心的家庭,可物质条件上从来没缺少过,只是没能给她想要的那份爱与鼓励,而在上辈子心有怨气后,还能找到系统那处神奇的所在重新来过。

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她梦中才有的美好,朱婷始终坚信幸运女神是眷顾她的,不然她又怎么会在35岁这年,连自己都放弃了结婚生子的想法时,遇见自己真正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呢。

对方姓闫,也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只是研究的具体方向不一样。

两个人的相遇很是平凡,那是在一次业内大型的研讨会上。

朱婷从研究生开始就一直在京都这边生活工作,几乎没有再去过南方城市,对方则恰好相反,一直在南方城市,仅有的几次来京城也多是因为类似的研讨会,也正是这一次研讨会,让各在天南海北的两人相遇、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了一起。

一开始两个人联系也是因为研究上有所重合,开始只是为了探讨,但在沟通得更多之后,两人对彼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才有了进一步接触的想法。

两人都是埋头搞研究的,不是多话的性子,细水长流,走到一起就花了一年时间,等到正式确定要结婚,又是两年过去,这是的朱婷已经三十八岁,对方大两岁更是到了四十。

双方都觉得不能再拖下去,才终于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完成了求婚、订婚、结婚一系列步骤正式进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那一天,双方的亲友齐聚一堂,本是喜庆的场合,愣是被双方的父母整得一副惨兮兮的模样,没办法,本来以为儿子/女儿是注孤生的命,要将自己的一声奉献给国家和科研事业,可谁料到,峰回路转,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孩子结婚的一天,可不就得喜极而泣。

因着这层珍惜的缘故,双方父母对待自家孩子的伴侣都格外的小心翼翼,珍重非常,只为了两孩子能好好在一起,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比起父母们的担忧,两个当时对待这段关系则是坦然的多,或许也是因为年纪大了比不上小年轻的黏黏糊糊,两个人真正在一起之后,也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是继续在不同的城市继续奋斗着。

在他们看来,结婚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得日日生活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研究工作同样占据了不小的分量,因而两人只是尽量抽出空来聚一聚,或是到南或是到北,又或者一起外出看看这个世界,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

情况在朱缨怀孕之后到底发生了改变,有了孩子,大人们便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先,而是得优先照顾这个小小的还未降临人世的孩子。

闫先生就是再爱自己的研究工作,也还是不得不忍痛辞职,离开了自己一直生活的南方,来到了京城这边,照顾同样怀孕却依旧忙碌工作的妻子。

好在闫先生自有一番自己的实力,来到京城这边之后有不少研究所聘请,他选了一家继续从事之前的研究工作,倒也不在意换了个地方。

朱婷四十产子算是高龄产妇,担的风险自然不小,即使有闫先生帮忙照顾,但两人的工作都不轻松,也是商量着要请一个保姆、一个月嫂帮忙照顾,但朱父朱母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却是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帮忙。

这一刻,无论朱婷从前对于这对父母到底有多少埋怨,对于他们对长姐毫不掩饰的偏爱有多少次黯然,却依旧为他们这一举动感到心中温暖。

但不管曾经双方有过多少埋怨,在女儿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选择了站出来。

诚然,他们偏爱长姐,让她一度丧失了自信自尊,更是用自以为对她好的方式决定着她的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对她的爱不是假的,这也是朱婷上辈子虽然有不甘、有埋怨,却坚持了一生的原因。

只是,这一次她选择了另一条路,在朱父朱母看来可能崎岖、艰难,但朱婷自是能从其中得到乐趣与人生的价值。

孩子生下来后,朱婷的生活重心不可避免地往家庭倾斜,这个孩子是她亲自照顾长大的,并没有完全放手给朱父朱母教导,就是因为担心他们会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去引导这个孩子,她希望自己曾经没有得到的鼓励与支持,如今自己能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给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