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981)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一开始自然是亏本的,可时日稍微久些,能做活的都安排了力所能及的活计,慈幼院勉强也能收支平衡,甚至略有富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本着出于做善事的名义,冉佳怡的这些行动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甚至于她还借此吸纳了不少想要做善事的官员家眷,当然也不排除是出于讨好她的心思。

但做好事就无需去想背后的目的了,总归是实打实的好事。

伍父难得忙里抽闲,还跟着她一起来慈幼院看过一遭,很是夸赞。

————-

伍父并没能在家中停留太久,约莫在家中待了半个月,等不及年关,就要急匆匆返程回边关,若不是女儿大婚,他压根没有回来的机会,因此虽然有遗憾,可对于此行的收获还是满意的。

皇帝的心思并不难猜测,无非拿女儿做人质罢了,只要两边还维持着明面上的和谐,女儿就不会有事,但若争端闹到了明面上,后宫后宅的女人们都插不上手,所以自己在边关足够给力,想来皇帝也做不了什么。

临走前的最后一。夜,伍将军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仍止不住心中的感伤。

伍家男丁生来就背负了保卫大靖边关的使命,从会走、会跑开始,就要加入武将的训练,只有女儿,尤其这个嫡出女儿,他却是下了几分功夫疼的,可谓掌上明珠也不为过。

可惜命不好,被皇帝看中了,否则嫁入其他人家,只要伍家不倒,定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可惜,该来的到底来了,嫁入皇家,注定一辈子如履薄冰。

在这一刻,伍将军感觉自己诡异得分为了两个人,一个身为女儿的父亲,自是满心疼惜和遗憾,另一个作为伍家的家主,又不得不冷心冷肺分析一切利弊。

很多话,他一个父亲不好跟女儿多说,可该说的,他都跟妻子说了,等自己走了,妻子自然会将这些话转达,享受了该享受的,自然要承受该承受的。

最后,他也只说了一句,“进了宫一切小心。”

“女儿明白,爹爹你也一路小心。”冉佳怡颔首应下,她定会谨言慎行,不给人挑刺的把柄,再一击必中。

伍将军甫一离开,原本热闹的将军府登时沉寂下来,宁静中又蕴含着什么不可言说的风暴。

伍家三哥四哥愈加群学苦练,伍母说,两人大了,明年这个时候恐怕也要前往边关,叫冉佳怡心中很是不好受,可想到原主的遭遇,这股子难受就消失了。

除去这些,伍母这阵子还跟她说了很多很多,关于前朝与后宫,京城与边关,皇帝与伍家,种种相关都说了一遍,一副大婚前对女儿倾囊相授的样子,冉佳怡却很明白听出了其中的夹带私货。

言语间,一副伍家劳苦功高,皇帝却犯了疑心病的模样,只是到底是亲生女儿,其中对女儿的担忧不是假的。

“娘,只要爹守卫好大靖国土,咱们一家也安安分分,想必皇上会看见咱们的忠心,女儿在宫中也就不愁了。“说这话时,冉佳怡语气轻松,还不忘偷觑伍母的神色变化,虽只是一瞬间,她却可以肯定伍母有一丝不自在。

如此,也更加深了她心中的猜测,想必皇帝和伍家,谁也不无辜。

说不清谁先动的心思,伍家和皇族相互辅佐传承几代,也或许不是这一代才起的心思,局势发展到如今,已无法扭转,只能论一个成王败寇。

既然哪一方成了她都少不的一个悲惨的解决,那何不她成为这个王。

————-

伍家的这个春节格外热闹,有着伍父前阵子的左右逢源,作为未来的外戚,虽然明眼人眼里这个皇后的位置就如那烫手的山芋,可保不齐成了儿女亲家就能冰释前嫌,少不得先讨好一二,加上不知情的讨好巴结,伍家门前门庭若市,却再次招了皇帝的眼。

皇帝如今刚过二十,是先皇手把手教导长大的嫡长子,虽则上面有几位庶出皇兄,可作为中宫嫡出,天然占据了正统,兼之资质聪慧,上位一路顺风。

先帝是一位明君,在位期间大靖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儿子留下了一个丰盈富足的江山,继任者也有了足够折腾的资本。

若说先帝对伍家尚有几分复杂难辨的心思,现任皇帝对伍家就是全然的忌惮究其原因,概在边关局势发展。

先帝接手江山时,边关突厥贼心不死,蠢蠢欲动,伍将军适时站出,成为抵御突厥的一员猛将,那时尚且君臣相得,可随着边关逐渐安稳,昔日的功臣也变得尤为刺眼,尤其大靖兵权几乎握于一人之手,屁股下面的皇位成了热锅。

只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或许担心狗急跳墙、或许碍于年少情谊,先帝始终戒备,却未曾下狠手,传位给儿子时还不忘殷殷叮嘱,要好生抚慰按压,不可操之过急。

年轻力壮、少年得意的皇帝,总免不了想做出几分成绩的心思,给逝去的先皇、给朝臣乃至给天下百姓一个下马威,选中的首要对象就是伍家。

可伍家没有明显的把柄,皇帝也只能在一些小事上做手脚,纯粹恶心人。

这几年,伍家军的粮草户部几乎从未充足供给,甚至伍家还要隐隐贴出不少,要不是早些年打仗家底丰收,恐怕早就支撑不住。

伍将军心中也憋着一股火呢,心道要不是看在你老子的份上,能任一个毛头小子这般欺压,可君为臣纲,再不服气也只得忍着。

总之,两边谁也不服气谁,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么僵持住,朝堂上硝烟弥漫,谁也不敢多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