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195)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买这么多做什么啊!谁需要这么多镜子啊。”邻居们笑起来。

“那可不一定,这不快十月了吗,结婚的人多。拿去送礼也别致嘛!还有大家可以凑一凑,分摊下来也便宜,对不对?省点儿算点儿。”陆青予大声说着。

虽然最后没人真买7套,但是开了张,卖了4套出去。

黄玉琴对陆青予说:“哎,你这口才不该做工匠,比我奶奶卖包子的嘴还甜。”

“是吗?那看看最后我能吆喝出去多少。”陆青予已经开始数钱了。

陈鉴低着头,只能帮着把摊位摆得整齐一点,再整齐一点。有顾客挪动或买走,就立刻补上。

他嘴皮子不行,只能动手多帮忙。

黄玉琴接着也吆喝起来,然后把周素莲招来了。她刚从西城招待所帮忙出来,准备回家给老爷子和红红做午饭。

周素莲一看,这不是亲亲好大儿吗?

“青予,你怎么在这儿摆摊?”

陆青予笑着解释了一遍,周素莲无奈摇头,最后对三个人说:“待会儿就在我家吃饭,今天大家辛苦了。”

“那多不好意思。”黄玉琴笑着说,陈鉴也腼腆地点头。

“几双筷子的事儿,你们难得到我家门前来。青予,记得留人吃饭。”周素莲不由分说,先回家做饭了。

陆青予笑着对两人说:“甭客气,待会儿尝尝我妈的手艺。”

“那这摊子怎么办?”黄玉琴担忧。

“没事儿,待会儿我家红红来了,让她帮忙看一会儿摊子。”陆青予很开心又能使唤好妹子了。

果然,陆红红背着书包,还没到家门,就被亲亲好大姐给摁在小板凳上坐着守摊位。

“卖出去给你发糖!”陆青予说。

“保证完成任务!”陆红红行了个军礼。

三个大人回了陆家,周素莲做了一桌简单的饭菜,切了一点咸肉下饭。

老爷子很开心这么多人到家里来,多吃了两碗饭。

陈鉴仔细观察了陆家,带着羡慕的表情对陆青予说:“你家人真好。”

“我的家人是世界上最好的。”陆青予很自豪。

黄玉琴揶揄地推她“那你以后要找个最好的另一半才配得上。”

“说什么另一半呢!”陆青予害羞地跑掉了,她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张完美的笑脸。

“哎!你跑什么?说中心事了?”黄玉琴追过去。“你这模样不对劲哦,是不是看上谁啦?”

“没有,别胡说!”陆青予慌张起来。

“我不信!快点告诉我,有没有,有没有。”两个姑娘打闹起来。

陈鉴心中咯噔了一下,有些怅然若失,走路的脚步变沉重了。

下午六点,人多了起来,不少人流连摊位,但是因为价格较高没有购买。

陆青予拿出《错题集》记录着不同时间的人流变化和出售率。还有客户们询问的几个重要问题和需求。

简单吃过馒头咸菜后,陆青予带领大家转移到大学城。

同样是刚摆好摊,就有学生老师来看了,精美的小镜子让爱美的姑娘们爱不释手。但是学生的生活费有限,能购买的基本是老师。

梁梦雪和苏卫国饭后散步,看到了陆青予的景泰蓝小摊子。

在路灯和商店的灯下,黑色绒布上的小镜子和梳子闪烁着光芒。梁梦雪蹲下来,拿一个在手上观看。

镜子上的色泽如同宝石,莹润华丽。层层叠叠的荷花花瓣,连绵不断的缠枝花叶,一下就抓住了她的眼球。

“这个镜子用什么做的,多少钱?”梁梦雪举起来问。

回答她的是一个秀气的年轻姑娘,穿着宽大的衣服,扎着高高的马尾。

她满面笑容蹲在梁梦雪的面前:“阿姨您好,这是景泰蓝的镜子,一个2块,配套还有一把梳子,梳子1块五毛,两个加一起特价3块。”

“这么贵啊!”苏卫国也蹲下来,拿起了梳子。“这镜子梳子家里不是有吗?就算买个新的也才几毛钱,这个也太贵了。”

“那不一样,这种材质的我在国内从来没见过。”梁梦雪回答,又顺手捡起别的镜子观看。“国外有类似的工艺,但是花纹颜色不是一个味道。”

“您真有眼光,阿姨!”这扎着马尾的年轻姑娘自然就是陆青予。她发现潜在客户,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叔叔,这景泰蓝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以前都是供宫廷用的。每一个景泰蓝的工艺品,都是全手工制作的。至少要经过八道大工序,几十道小工序,用时好几天。图案和颜色都是中国传统纹样,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中国传统花纹?那我要仔细看看!”苏卫国左手一个菊花镜子,右手一个兰花镜子。“画法确实是国画的,线描加晕染,题材确实也是中国常见题材。”

“对呀对呀!颜色这么丰富的器物,您可能在陶瓷上也见过吧。我们用的颜料是一样的,都是珐琅釉料。”陆青予把小镜子一个个往两个人手里塞。“多看看,多看看。”

“哎,我有一个青花瓷的杯子,我知道上面的青花就是珐琅釉料画的。”苏卫国掉书袋子。

“那景泰蓝里面的蓝也是青花瓷里面的青吧,古代青和蓝是差不多的颜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哎呀,叔叔,您真是懂行!青蓝同源,确实是一样的。最开始都是外国引入,现在已经是本国特色了。这釉料千年都不会变色变质的。”陆青予使劲夸着客户。

“我就说在哪里看过!”爱不释手把玩着镜子的梁梦雪说:“万国博览会上,有中东的展位,就摆着这样类似珐琅工艺的金属盘子,特别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