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276)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杨胜保和宫师傅加完水,等大家吃完东西继续上车,沿着大江往东而去。陈鉴上车就找了个角落蜷缩着躺下了,黄玉琴一个人占了空座位,没有依靠摇晃着不舒服,干脆卧倒。

苏远宸拍拍大腿,陆青予羞涩地躺在他的腿上。苏远宸用手臂圈着她,两个人就这么度过了一个下午。

晚上宫师傅找了个小城市的招待所住下,这回苏远宸只能和陆青予分开了。毕竟男女生的寝室不在一层楼。

大家在车上度过了第一天,睡觉时觉得地都是晃着的,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再坐上车,陆青予几人就觉得有些疲惫了。

中午大家在一家面庄吃饭时,杨胜保见四个年轻人的脸色都不太好,对龚师傅说:“这两天下来,女师傅们都挺累的,有没有近点的道能早点到上海。”

宫师傅想了想:“近路有,可以省上半天时间。但是要翻过一座东塔山,这山挺高的,回头弯多。我们拉的是精致东西,还是跟着大路走,稳当一点。”

陆青予也说:“我们没那么娇气,路上的安全更重要,不用抢这半天。”

苏远宸经常坐大车下乡,对杨胜保说:“我们听宫师傅的,他经常跑这条线,肯定会带我们走最稳妥的道路。”

杨胜保遗憾地说:“那就听宫师傅的,我出来的时候彭厂长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照顾好大家。这大卡车车厢坐着确实不舒服,我没有尽到责任!”

“没关系,这一路风景很好,晃着还挺舒服。我们就当作郊游慢慢走吧。”陆青予编着胡话安慰杨胜保。她是这次出行的领队,要负责人员和物品的安全,还要保障大家的工作情绪。

杨胜保果然没有纠结自己的过错了,下午开车的时候更平稳了。

离开江边大道,翻过一座山后,路途越发平缓,突然车停了。

吱的一声,一个急刹车,陆青予被巨大的惯性引着,不得不紧紧抓住苏远宸,苏远宸又紧紧抓住车厢栏杆,两人才没有摔倒在地。

但是对面的黄玉琴被摇到了地上,正好摔在陈鉴的身上,把他砸得头晕目眩。

两个人捂着脑袋从车厢地面爬起来:“怎么了?”

前面两个司机已经下车去查看了,只见大卡车的车头冒着浓烟,好像什么东西烧了起来。

陆青予下车绕到车前:“师傅,这车是出故障了吗?”

宫师傅满头大汗地揭开引擎盖,仔细查看一番:“发动机没问题,冷却用的水箱烧干了,好奇怪,我们中午才加满了水的。”

杨胜保趴在地上向车底看去:“宫师傅,漏水了,下面水箱是不是坏了。”

“我看看!”宫师傅从地上爬进去查看。

不一会儿宫师傅钻出来说:“水箱确实漏水了,可能是路上碾的小石子或者是磨到了大石头,上面已经裂开一条长裂缝。我们现在只有等汽车冷却下来,灌上水再走。”

“灌上水不还是要漏吗?”苏远宸知道一点老卡车的运行规律。“没有水箱,开不了多久又得停下冷却。”

“我现在没有工具修补水箱,我们得想办法到城镇上去找人才行。如果我没记错,南边离这里二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鸿锦镇,我们可以去那里想想办法。”

宫师傅提着水桶准备去找水。“只是不知道镇上有没有修卡车的人,今天晚上我们可能要在镇上过夜了。”

遇到这样的意外,陆青予也只能同意了。苏远宸和陈鉴把车上的空桶、喷子、喝水壶都拿下来,去帮忙打了水。

等两个小时后引擎冷却下来,灌上水,卡车以龟速朝着鸿锦镇前进。开不了十分钟,就得下来灌水冷却,再前进,反反复复。

二十公里的路程,走走停停生生开了两个多小时,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开进了鸿锦小镇。

小镇偏离大路,非常萧条,镇上唯一的招待所还是一圈连在一起的瓦房。里面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个服务员。空气闷热,一场雨即将到来。

宫师傅和杨胜保在镇上找到了一个铁匠,请他上门看了看。他说他没有合适的工具,让几个人去旁边的部队求助。

“马上就要下雨了,我们把东西卸在招待所,我和宫师傅去部队求助。”杨胜保征求陆青予的意见。

折腾了一天,大家都很疲倦了,陆青予和苏远宸商量一下,大家齐心协力把屏风从卡车上拆卸下来,放进了招待所的库房。

服务员把库房锁好,把钥匙揣在兜里:“东西锁好了,你们放心去休息,要吃饭去厨房自己做,我们没有厨师。”

陆青予带着大家到厨房找到点米和菜,随便煮了点菜稀饭,拿出上一站买的干粮凑合了一顿。

宫师傅和杨胜保吃完东西开车去了部队,梅雨季节的雨丝也落了下来。

第二天,陆青予给彭城打了个电话,告知车辆出了问题,可能需要在路上耽搁一天时间。

彭城安慰道:“没关系,安全抵达才是最重要的。既然留置在当地,就去转转休息一下。我和同事们等你明天的电话,再做出发的打算。待会儿王敬国就去退票。”

已经被迫滞留了,只能另作打算。

等雨停,四个年轻人在街上转悠。当天正好遇上赶集,小小的街道人山人海,各种农产品、生活用品的摊贩摆满了街道。

苏远宸拉着陆青予一一品尝着小吃,寻找着当地的工艺品,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竹根雕寿星。下午集市散去,两人寻访了当地的老建筑,欣赏研究了老房子里屋檐下、门板上灵动的木雕,就像约会一样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