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317)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这胭脂盒身主体以金累丝工艺打造而成,细细的金丝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丝线,在能工巧匠的精心编织下,构建出繁复而又规整的美妙图案。优雅的花卉在中间,周围是寓意吉祥的如意云纹,

每一处的衔接都天衣无缝,金丝纵横交错,却丝毫不显凌乱,在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又迷人的金色光泽。

“我可以试试吗?”陆青予眼巴巴瞅着文昌明手中的胭脂盒。

文昌明笑眯眯的递给她,她用双手接过丝绒布。手心里的胭脂盒巴掌大小。

近距离观看,只见盒盖的中央,运用了珐琅描彩的工艺,描绘着一幅春日繁花图,粉色的桃花娇艳欲滴,似有阵阵花香飘散而出

那珐琅彩料犹如被施了魔法的颜料,调配出的色彩浓郁而明艳,却又不失柔和与雅致。闪耀的黄金和粉嫩的珐琅画组合在一起,太漂亮了!

陆青予心中一动,这是文老在暗示自己吗?景泰蓝铜胎可以借用金累丝的工艺,镂空错落,能够让器型更加精致灵动。

珐琅彩也不一定完全贴合器型做装饰花纹,可以以一副完整的画面展示。用色彩进行重新统一。

许美华伸出手,陆青予把胭脂盒递了过去。“文老,这是您从哪里淘来的?”

“琉璃厂啊!好东西可多了,你们有空去转转?”文昌明很得意站起来。“你们等着,我还有……”

张砚林笑着起身跟着文老,一会儿从房间里抱出一个大盒子一块大绒布。

于方林伸手帮忙铺好绒布,文昌明一一介绍起自己的宝贝来:核桃的微雕、翡翠的鼻烟壶、点翠的发簪、透明的陶瓷碗、景泰蓝的小花瓶、玉雕的小象、缤纷的十八子串……个个精致小巧。

一群人乐呵呵的赞赏着文老的宝贝,惊叹之声不绝,让他更开心了。大家都是同行,很快每个人开始对器物的工艺技术和造型特点发表意见和见解。闻者或赞同或反对,大家说说笑笑,一个下午就这么愉快的过去了。

临走时分,陆青予才想起自己还带了礼物。把自己做的景泰蓝的小香薰炉送给了文昌明。

这个小香薰炉受到了庆芳县漆器老人的启发,采用鸭子的造型。鸭子俏皮噘嘴,身体饱满,憨态可掬,背上一个小翅膀伸着也是香薰炉的盖子。

香薰炉全身施蓝色珐琅彩底色,深红色、黄色花纹,红黄蓝三色搭配妙绝。燃香时,轻烟自鸭嘴飘出,宛如它在吐纳云雾。

“这个小鸭子很可爱!我很喜欢。”文老笑眯眯的,然后随手拿起玉雕的小象递给她。“那这是回礼,送你了。”

陆青予做的小香薰炉虽然辛苦,可这一看就是文物的玉雕小象拿着更烫手。

“我,我可以收下吗?”

许美华呵呵笑着:“文老让你收下就收下,不会犯法的。”

“那就好!”陆青予小心翼翼找了个布包起来,放进了自己的书包。

两个年轻人覃莉、侯镇看见陆青予收到古董礼物,眼睛都直了。

文老笑呵呵的对大家说:“明天早上六点,我带你们去琉璃厂转转?谁愿意来都来,把钱包揣好就行。”

“那我第一个报名!”许美华笑着伸手。

于方林虽然不知道为何,但是也点头同意。大家都表示参与。

于是第二天天微微亮,文老带着一群人去了琉璃厂。

80年代的琉璃厂,不是厂是一条街。整条巷子的店铺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寻宝。

一得阁墨汁厂的店铺前,围满了前来购买墨汁的书法家、画家,也有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戴月轩笔庄内,湖笔摆放得整整齐齐,不少书画爱好者在挑选适合自己的毛笔,店员则热情地介绍着不同毛笔的特点和用途。

荣宝斋里,一幅幅名人字画挂在墙上,吸引着众多顾客驻足欣赏,有对书画艺术痴迷的文人雅士,也有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他们或是细细品鉴,或是与店员讨价还价。

张砚林最喜欢这里,看到两幅吴昌硕的扇面,就走*不动路了。

“张老师喜欢这个吗?”陆青予轻轻问。

张砚林看了看标价,放下了手:“一般吧!”然后走出了店铺。

陆青予摸摸自己的钱包,一咬牙,买!张老师给了自己很多帮助,还陪着他们到首都,应该好好感谢他。她为公事花了钱,回头找彭城报销去。

于方林收到指示,帮忙买了扇面给张砚林送过去。张砚林用手指扶了一下眼镜腿,表示感谢。

中国书店里,前来淘书的人络绎不绝,有头发花白的学者在寻找珍贵的古籍善本,也有普通的知识分子在挑选各类旧书、画册,还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在这里寻找历史的痕迹。

许美华翻到好些有意思的古代画册,陆青予大手一挥,买。给许老师买一本,给自己也买一本,许老师看上的肯定是好书。

许美华惊呼:“小姑娘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财大气粗的小姑娘哼哼,这是我厂长的钱。

彭城在天和的办公室看报纸,莫名觉得鼻子痒,打了个超级大的喷嚏。

街边的古玩摊子上,一些收藏爱好者拿着放大镜,专注地鉴定着一件件古玩,希望能找到心仪的宝贝。这年代真货不少,假货更多,就看你的眼力了。

文昌明背着手并不挑拣,反复来回了几趟,特别喜欢的会摸上一模,并不还价。

“文老,这些东西您是没看上吗?我看价格不贵啊!”陆青予对着文老耳朵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