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333)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姑娘脸蛋更红,但是没停下手中的动作:“看你难受,帮帮你……”

“别……脏……”男人第一次被逼得说出这样的话,声音都发颤了。

姑娘把头埋在他的肩窝,什么话也没说,只加快了动作。车里只剩下呼吸声和衣服的摩擦声。

不知道过了多久,姑娘手酸了,男人终于发出一声长叹。然后两个人手忙脚乱去翻找卫生纸。

男人睁开狭长的眼,长长的睫毛似乎沾着水滴:“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姑娘扔掉草纸,重新窝在他的怀里:“我们还要等两年才圆房,你每次和我在一起,都会不舒服。让你不亲我,好像又办不到。老憋着会憋坏的,弄坏了,我也,我也……”

“你也什么?”苏远宸促销地笑起来。

“我也不幸福!”陆青予气鼓鼓地说道。

苏远宸抱在姑娘一阵乱蹭:“别小瞧我,我会好好吃饭,好好锻炼,一定让媳妇……幸福。”

这话可一语双关了,陆青予举起小拳头,给了他两下。

两个人处理掉垃圾,重回前排,慢悠悠把车开了回去。

广阔的原野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田野里,原本高低错落的庄稼地,此刻化作一片平整的白色海洋。偶尔有几株倔强的枯草,从雪层中探出脑袋,

远远就看见了南州的古城门。原来南州的城门外是田野,城门内是城市。随着这两年的城市发展,城门外也修了不少新建筑。

陆青予很喜欢这座建筑,被新建筑簇拥的老城楼,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城楼上的箭窗,如同一只只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这片被雪洗礼的大地。

穿过城门进入城内,宽阔的水泥路面上没有留下一点积雪。熙熙攘攘的人们朝着庙会前进。这是苏远宸今年组织的第二场大活动。

把陆青予放在西城招待所路口,他开着车去忙活了。今年的庙会比前几年都热闹,除了节目表演和美食小吃,入夜后,还有漂亮的彩灯迎接着大家。

据苏远宸说,关灯后,好多人回家挤公交车,把鞋都挤掉了。早上起来,环卫工人能收一大堆鞋子。

陆青予回到家,邻家的孩子们已经回去了,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饭,这个年很快就过去了。

上级的正式通知下达,3月1日前要把国礼送到广州。

彭城和陆青予一商量,大家都去。燕京珐琅工厂去过了,还没去过广珐琅工厂。不仅自己去,彭城还邀请了谭淳、孙方中和张砚林。

大家彼此约定好一块儿坐火车去。

苏远宸*一看名单,呵,又有陈鉴和张砚林,真是阴魂不散。他转身去上级部门申请,说了一大堆理由,大意就是他要坐飞机陪陆青予前往。第一时间隔绝了所有可能性。

他还记得,就是张砚林嘴巴臭,才让陆青予知道女性晚婚年龄是23,要不他早就把媳妇娶回家了。

徐以林本来就觉得陆青予一个姑娘不方便,现在有人陪着正好。他大手一挥,两个人都坐飞机去,还派了四个军人,帮忙拿国礼保护国礼。

于是苏远宸喜滋滋的带着媳妇,坐上小飞机,先行一步。

出发当日,陆青予慎重打扮了一番,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干练的女技术员。上级派了一辆中型车,苏远宸和陪同人员一块儿到西城招待所来接陆青予。

她刚一上车,就看见苏远宸穿着黑色大衣,梳着大背头,还戴着一副平光的黑边眼镜。活生生一个久坐办公室的大佬模样,就是年长了起码十岁。

陆青予心中叹气,哎,随他吧!这副斯文败类的模样,还,挺好看。

南州市在70年代修建了机场,已经算是全国少有的了。只是这个年代的机场候机楼,没有如今那么庞大复杂和现代化。

候机大厅的空间相对较小,装修风格简洁,天花板上挂着几排简单的吊灯,广播里传来的声音带着一些沙沙的杂音,播报着航班信息,播放着革命歌曲。主墙上有一幅庞大的马赛克画,绘制着南州的风景。据说是孙方中和谭淳联手打造的。

陆青予好奇地看了一圈儿,候机厅人不少,有的在安静地阅读报纸,有的则在和同行的人轻声交谈。她坐在老式的塑料椅子上,硬邦邦的有些许凉意。

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停机坪上的飞机。飞机很小巧,外观很朴实。白色的机身上横着一粗一细两条蓝色的线。尾巴上一个红色的国旗标志,机身上写着中国民航几个大字。

飞机下面前后两个登机楼梯已经搭好了,等待着客人们的来临。

相较于陆青予,苏远宸是第二次来,很得意地开始介绍接下来地安检、登机等流程。

还拉着她的手说:“起飞后,飞机有些颠簸,别怕。我在呢!如果你不舒服晕机,或者很害怕,可以拽着我的手。”

陆青予没有反驳他,小瞧谁呢?谁没有坐过飞机似的,冉青坐飞机出国都去过。

但适当的装一下害怕,让他觉得自己很强很厉害,让他觉得高兴,也没什么。所以陆青予娇弱地点头答应:“好呀,那我一定要拉着你。”

陪同的四个军人,一个名叫刘国栋的班长带着三个队员,虽然身着便装,但是大家都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坚决不看这对一路撒狗粮的男女。

等上了飞机,苏远宸的小嘴就没停过,坐在什么地方舒服,安全带怎么系,怎么打开舷窗看外面的风景。飞机起飞后,忙着给媳妇找报纸、找饮料、给媳妇指厕所,就差没把飞机上的小零食喂到媳妇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