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334)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飞机上的两位空乘服务员,都被逗乐了。她们在一旁窃窃私语,第一次看见这么热情主动的男领导,模样正派大方,对媳妇却温柔体贴极了。

有了这样的赞叹,陆青予又小小的得意起来。

可只有苏远宸自己知道,他如果不说话,就要晕机了。在媳妇和陪同面前晕机,可太丢脸了。

南州市离广州不太远,一个多小时,飞机就降落了。当地的气温明显高出不少,陆青予脱下外套大衣放在胳膊上,露出里面的人字纹西服套装。

她看了看身边同样脱下大衣,西装革履一脸大佬气息的苏远宸,给自己挽了一个发髻。这下她也老了十岁,站在他身边正好。

班长刘国栋看见这两人像变脸似的,露出庄重的模样,也认真起来。四个人背着国礼,排着整齐的队伍,跟在两人身后。

出了机场,广州市文化馆的人派车来接国礼了。两个人上了车,前往交接验收,还有一系列的前序工作。

彭城带着天和的工匠们晚一天出发,男工匠有于方林、张少坚、吴准、陈鉴、许文俊,女工匠有黄玉琴、罗斐、覃莉、文华、夏金凤。

殷丽和邓思诗双双怀孕,两个老公紧张得不行,都不让出门,当然章同为了陪殷丽也放弃了这次来学习的机会。

一大群人坐着火车和包厢似得,浩浩荡荡开往广州,一天一夜的功夫就到了。

第169章 南北中一起发展合作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85年春天的广州城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

道路两旁,既有古旧的骑楼建筑,又有新崛起的商业大楼,虽比不上如今的高楼林立,但已颇具现代都市的模样。

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亚洲经济大会,街上到处悬挂着海报和欢迎大字。全国各地的单位企业聚集在这里,等待大会开幕后,和外国商界代表洽谈合作事项。

彭城是个热情的人,带着大家率先杀向了美食街,肠粉、云吞面、双皮奶味道不错,烤鸭、叉烧、牛杂更是美味,一大群人经常占据整个店铺,呼喊服务员的声音此起彼伏。

吃饱喝足后,大家挤着公交再去广州珐琅厂参观。

广州珐琅厂年代久远,在这里的景泰蓝被称为广珐琅,又称“洋瓷”。现在的广珐琅传人的名字叫赵静熙,是一个小个子,有点男生女相斯文优雅的三十出头的男人,是省级的工艺美术师。

他和广州珐琅公司的总经理杜肖其实两年前就听许美华介绍南州市天和珐琅工厂制作的景泰蓝产品质量上乘,几位本土设计师很厉害。

当时他们还不以为意,可去年全国工艺美术展他们提交的作品双身蓝色瓷胎珐琅花瓶堪堪进入决赛圈,最后才拿了个二等奖。和特等奖的景泰蓝屏风,一等奖的荷藕长盛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现在再看天和的人,赵静熙谦逊了很多。他看着一大群人,抓住最年长的于方林的手:“你是设计师陆青予吗?”

于方林愣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张少坚捂着嘴笑起来:“这是我们的技术总监于方林师傅,陆青予不是他,是这一位。”

跟在同伴们身边的陆青予穿着宽松海马毛毛衣,松垮的大脚裤,披散着头发像个邻家少女。

赵静熙眼睛一亮,这就是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上拿了四个奖的陆青予,真人不露相啊!还是一个小姑娘。

陆青予大方伸手:“赵老师好!我们这么多人来向您学习,希望您不吝赐教。”

“客气客气,艺术不分年龄,您才是我老师,我谈不上教你,大家交流交流,互相学习。”赵静熙笑着举起手,和陆青予握在了一起。

孙方中、谭淳、张砚林也走到陆青予身边,赵静熙开始解说介绍,大家认真观摩着陈列室里的展品。

橱窗里的作品琳琅满目,色彩艳丽,形制精巧和燕京的作品相似又不相同。

“不同于燕京珐琅厂的铜胎掐丝珐琅,我们这边的技术更活,有画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和中彩珐琅等多种类型。胎底也没有局限在铜器上,瓷器、金银器也不少。

过去燕京珐琅厂主要供应皇宫,所以器型很大,花纹颜色以中式审美为主。但是我们广珐琅主要靠出口,所以题材也比较广泛,中西都有,请大家看看……”

陆青予凑近一看,橱窗内有一件精致的银质小手炉。炉身两侧绘有欧洲港口贸易图,采用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法,用全景视角描绘城市景观。

而旁边的提梁壶连兽足炉,则以中国传统的折枝花卉蔬果为图案,色彩以西方油画风格为主,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真有意思啊!”画家孙方中觉得这种绘画方式可太新颖了,中式的题材,西式的画法,有趣极了。

“果然不愧为洋瓷!”谭淳啧啧称赞,广州把珐琅技术应用得很好。在这里,珐琅彩就是普通颜料,勾线、点染、堆叠等各种用法都可以使用。

张砚林也赞叹:“珐琅彩自元代传入我国,千年来发展出这么多种变化,确实让人意想不到。中国的景泰蓝,现在在世界上也算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了吧!”

陆青予轻轻点头:“我们造的景泰蓝必将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人来认识她、欣赏她、赞美她。”

赵静熙盯着她的眼睛,觉得这话说到了他的心里,不由微笑起来。

张砚林默默走到两人中间,挡住了赵静熙的视线:“还有什么好东西,都一并拿出来我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