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您啦!”彭城、孙方中、谭淳和张砚林等老一辈都笑了起来。
苏远宸牵着陆青予的手,她得到赞扬,他更骄傲。陆青予说得对,政府要建立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体系,保护传承千年的文脉,更要保护掌握着技术的手工业者。
他要努力工作,将景泰蓝业的历史、工艺等整理出来,全面纳入保护范围。宣扬赞赏手工业者,让全社会都来崇拜工匠,成为工匠。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第173章 分外眼红
不远的轿车里,山本雄业关上了车窗:“就让他们高兴高兴吧!今天我试探出了中方的态度,以后我们想要拿走他们的东西可不容易了。待会儿我就要坐飞机回去了,你呢?”
黑暗中一个人回答道:“我的身份走不了正常的海关,就走海路偷渡出去吧!谢谢您给我推荐的帮手。”
“不客气,祝你成功!那我们一个月后在A国见。”山本雄业打开车门,让这人下了车。黑暗中,他远远凝视了陆青予一会儿,最终消失在了街角。
汽车开动,直接去了机场。女记者笑着对山本雄业说:“我就喜欢看他们窝里斗。”
山本雄业敲着膝盖说:“这群人,还是眼界太低了啊!他们不知道,外面有多少虎视眈眈的敌人,想要让时间回到一百年前,好瓜分这个国家。可这些人就盯着自己手里的这点儿小算盘。”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自私自利、目光短浅,才有我们的机会不是吗?”女记者跷起二郎腿,望着窗外。
夜色下的广州,很多高楼搭着脚手架,高高低低、绵延不绝,如同沉睡的巨龙。可巨龙一旦苏醒,又是什么样的国际形势?看陆青予这副笃定的模样,难道真的只要几十年,中国就能跑到世界的前列来?
山本雄业未雨绸缪地说:“这国家发展太快了,一旦让他们觉醒,那就没我们国家什么事儿了。我们还要加油才行!”女记者和山本雄业相视一笑。
陆青予像是感受到了什么,望向了黑暗中的公路,那里,有一辆汽车的红色尾灯越来越远,越来越微弱。
仪式结束的第二天,报纸上、电视上果然刊载了陆青予怒怼J国女记者,为景泰蓝在世界正名的报道,还有对精美绝伦的《太平有象》的各种赞美。
很多群众才从贫困线下挣扎出来,并不认识什么景泰蓝。可这会儿都知道了。自己国家有一项传承近千年的精美的艺术品,还有别国想要偷走,十分愤怒。
苏远宸连夜写了好几篇社论和专题报道,发往各大报刊杂志。引起了全社会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展开了对传统艺术、手工工匠如何保护传承的大讨论。
还没离开广州,天和就接到了来自国内外各地的订单。彭城带着工匠们签订单签到手软,粗粗一数,活计多到今年一年都忙不过来。最晚一批的订单估计明年初才能完成。
许美华给陆青予发来贺电,赵静熙亲自送来了一个美丽的花篮。
彭城一高兴,邀请所有到广州的人坐船回家:“这大船是国外进口的游轮,很舒服的。我们坐船先去看看大海的日落,遥望一下香港,再掉头逆流而上,到珠江上游的丰水市下船。在丰水我们转两个小时火车就能回到南州,全程虽然要三天,但是好玩儿很多。”
“我一辈子还没见过大海呢!”张少坚兴奋地用肘推于方林。“是吧,师兄。”
“确实没见过,广州都是第一次来。也没坐过大船”于方林羞涩地说。
老的都想去,年轻的工匠们更想去了,许文俊欢呼起来:“彭厂长万岁!”
陆青予看大家高兴,也带着苏远宸加入了。
彭城给大家定了六人间,男女各一间,给陆青予和苏远宸定了两人间。
大家带着行李到了码头,各自上船去找房间。船确实很大,第一层是厨房餐厅,第二层是十人间,第三层是六人间,两人间、单人间在四楼。陆青予站在双人间的阳台上望着风景,真是舒爽。
码头上热闹极了,人来人往。除了游客,还有旅人、商人和水手、码头工。各种商船和货轮才是码头的主要成员。从广州码头出发,能到达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同样的,全世界的商品也能通过广州前往全国各地。
在人流中,有一个人提着行李正准备上一艘货轮。他抬头就看见了游船阳台上看风景的陆青予。
少女现在穿着牛仔裤,蓝色衬衫,美丽又带着英气,还展现着工匠的成熟自信。
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报纸,陆青予的高光和自己的晦涩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心瞬间不平衡,跳下了货轮。
“哎!曾来,你不走了吗?”船上的人喊他。“今晚上开船,错过这一趟,要等一个月。”
“走,但不是现在。姜有,你要么等等我,要么帮帮我。”曾来露出狰狞的神情。
“别叫我姜有,我现在是郭三才。我的兄弟们全部被枪毙了,好不容易在这里安定下来。你要干什么?违法的勾当我可不干!”剃了胡子的姜有抱着手臂。“我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别给我惹是生非!”
曾来丢下外套和行李,甩给姜有:“我不干什么,就是有口气必须出!”
说完,曾来绕到货船另一边通道,这里正有工人往船上搬货物。他拿起一筐萝卜扛在肩上,跟着运食品的队伍上了陆青予所在的大船。
大船沿着珠江往出海口的方向行驶着,一层的甲板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群。
对大多数的内陆人来说,大海还只是书本中、电视中的新鲜玩意儿。什么烟波浩渺、巨浪滔天、水天一色、一望无际……这些词汇在脑子里从没有得到过印证。高尔基的海燕的故事,也没有亲眼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