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迫献身疯批弟弟后(153)

作者:风之一漾 阅读记录

薛窈夭抢先一步,下意识将*那东西捡起。

然后倏忽怔住了。

她手里拿着的,赫然是一枚东宫手令。

傅廷渊的手令,为何会在这人手里?

隐隐联想到什么,万般心念一转而过,仿佛有无数牵丝之线串联起来。薛窈夭忽然懂了,杨臻对她的态度为何会显得怪异。

与之伴随的。

她渐渐坐立难安,很难说得清是种什么滋味。

最忧惧的也不再是自身安危。

同样也是这个夜晚。

薛家人最终被全部撤离庄子,暂时安置于北境王府。

府上暗影几乎全体出动。

扮作寻常百姓、商旅等不同身份,连夜绕道并赶往边城旦曳——要去图门坡,旦曳是必经之路。

说来九州封城,杨臻和狄寇要出境几乎没有可能。

然而有人质和符节在手。

玄伦唯一能做的只有在相对隐秘的情况下持续“追踪”。

至于具体如何做,得请示江揽州。

于是暗卫首领郝达,亲自携玄伦的亲笔密函快马南下。

私心觉得主子筹谋的一切,不能在节骨眼上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但此番王妃被掳,玄伦自觉有不察之罪。

况且作为心腹,职责是出谋划策,为主子分忧。

而非僭越和替主子做任何选择。

将一切悉数安排,玄伦更还发现一件事。

此前一直被困澜台的太子傅廷渊,消失了。伴随这件事,玄伦隐隐心惊,作局之人的胃口可能有多大。

将澜台暗影全部羁押于禁阁审讯,而后站在空荡荡的大殿里,玄伦试图将自己设想为“傅廷渊”。

先不论前因如何,只论事实。

未婚妻被夺,四十亲卫被杀,人被囚困并切断一切外援。

这种时候若想破局,傅廷渊最可能如何做?

北境是自家主子的地盘,他即便身为太子,也因受限太多,不可能翻出什么水花。

但若私底下与人合谋?

尤其合谋之人,杨臻,曾经也算萧夙身边亲信,熟知王府诸多事务。

人人皆知北境王入京“勤王”去了,既是合谋,傅廷渊要从杨臻那里得到消息并不难,身为太子,玄伦不信他没有半点政治嗅觉。

就算没有,就当他是想自己脱困,并在后续有翻身之可能,那也必然得扳倒主子。北境军他是动不了,以太子的身份集调外兵或往京师传递消息,都需要人手、时间,前提同样得是他自己先脱困。

即便如此,对上手握重兵的北境王,胜算依旧极低。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借助外力,或“第三方”,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北境王自己回头,自己将自己陷入绝境?

思及此。

玄伦一切明了。

三方势力合谋,不啻为铤而走险。

这种时候,若京师情况未定,自家主子但凡被扰乱心绪,又被人捏着软肋,后果可说不堪设想……

再往深想些。

又有没有一种可能,王妃心性不定,表面屈从于自家主子,实则心还是在太子那里,并且为助太子脱困,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入局、作饵?

央都距京遥远。

官道畅通且天下太平时。

当然是选择八百里加急效率最高。

但京中情况不明,为稳妥起见,由郝达亲自走这一趟。

快马身无重负,日行三百里,最快也得十天左右。

人不可能不眠不休。

但情况紧急,事件又极为特殊,郝达身负北境旌旗图腾,每晚仅歇不到两个时辰,最终于正月初六便抵达京师。

只是没曾想一朝抵达,主子登基了。

“陛下三思。”

“这种时候离开京师……”

连萧夙都能预见,结局必然是朝野不安,江山动荡。

这种节骨眼上,最该是稳定朝局之时。

况且按郝达转述,及玄伦信中所书,明显是有人特意设局,明晃晃地“请君入彀”。

乾元殿内。

萧夙单膝跪地,忍不住一劝再劝,“况且对方给的时间,最迟二月初,我们还有时间,陛下,玄伦也不可能无所作为,您实在没必要立刻北上,至少缓两三日?”

“而且方才您……吐血了。”

彼时被迫“上位”的樊公公当即要传御医,江揽州拒绝了。

萧夙心知仅仅缓两三日,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宫廷和朝堂之事瞬息万变,总得把椅子坐稳坐热,否则一个不慎,被人“趁火打劫”也不是没有可能,好比失踪的五皇子傅呈恭尚且下落不明,诸多皇室宗亲也还待“安抚”。

史上也不是没有帝王,登基不过几日便被拉下龙椅。

何况独身一人前往图门坡,

那是北狄军事要塞,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然而擦干唇边血迹,年轻的帝王一声不吭。

只是埋首于孤灯大殿,在御案前奋笔疾书。

而后不到两个时辰,御驾出了京师,星夜北上。

在此之前。

江揽州以最快的速度做了三件事。

一是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将内阁和六部的官员打乱调和,分为互相制衡的两波势力,要求他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轮流监国、摄政。

还下派了指定政务,让两拨人都不得半点闲暇,届时按功绩行封赏,再有锦衣卫在旁行督察之权。

这在古往今来,是从未有过的事。

二是将之前南下时一路集结的各州府兵马,调派去戍卫西州;而之前缴械投降的西州叛军,则调换去填补因集结而空缺的各州府卫兵。

太子党要么更换为品级高,但没有实权的职位,要么调派为地方官员,多为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偏远之地,唯独没有北境。

上一篇: 奸臣不经撩 下一篇: 庆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