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的朋友都很羡慕我,有个有求必应的哥哥,还那么优秀。”王藜顿了顿,“但我们的相处时间其实不多,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之间挺疏远的。”
郁央说:“毕竟你们差十岁,你九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去外地上大学了。”
“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王藜摇了摇头,“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印象,他老是出去兼职,独来独往的……虽然我家的经济水平和你家没得比,可绝不缺钱,我记得我妈还抱怨过,说他像是一块捂不热的石头,总是和家里很生分。”
郁央若有所思道:“可能和你哥在国内寄养过几年有关吧。”
王藜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问爸妈,他们每次都含糊了事。”
郁央想起王屿背上的烫伤,正要说什么,就见王藜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说起来,央姐,我有个东西要给你。”
“嗯?”
接着,就见王藜从随身背的小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本子,递了过来,一边道:“这就是我说的小礼物啦!”
郁央接了过来,才发现竟然是一本一张五英寸照片的相册。
王藜继续道:“这是王屿的旧照片,我从家里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重印了几张,装成了小册。”
郁央顿时倍感新鲜,当即翻阅起来。
只见第一张照片拍摄于十九年前的春天,正是王屿被接回美国的那一年。是时王屿九岁,王藜还没出生,画面里只有一家三口,三人都站得十分端正,像是在拍证件照。
郁央是见过王屿父母的,只见照片里夫妇俩除了更加年轻以外,变化不大,穿得体面光线,脸上露出随和的笑容,衬得站在二人中间的王屿略显局促。
确实如郁央想象的那样,小王屿就是现在王屿的缩小版,五官精致,但却是超出想象的瘦弱,快要挂不住身上的新衣。苍白的小脸上也没有笑意,眉头微皱,盯着镜头的双眸幽深,颇有几分苦大仇深的模样。
看第一眼的时候,郁央忍不住笑出了声,但多看几眼后,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却如烟雾一般在心头弥漫开,若有若无,无法捕捉。
郁央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再往后翻,就是王屿被接回西雅图后的样子了,有过生日的,有打篮球的,有攀岩的,有逛街的……
虽然拍摄的时间并不连贯,但肉眼可见王屿的身体逐渐强健起来,脸色不再苍白,身姿挺拔起来,神态也自信得多。
唯一不变的,是那双黑夜一样的眼眸,总像是隐藏了深不见底的心事,就算照片是笑着的,但也只如东风拂过,沼泽泛起丝丝涟漪,很快又隐去。
郁央暗暗心想:当年发生的事,一定不像王屿说的那样简单。
手指翻动着岁月的痕迹,当最后一张照片映入眼幕时,郁央愣住了。
这是唯一一张,时间线在王屿九岁之前的照片。
王藜看到这张照片,讲解道:“说来挺不凑巧的,我爸妈有定期冲洗照片装册的习惯,家里书房一面墙都是相册,但我却怎么都翻不到王屿回国前的照片,我爸说是之前搬家时掉过一包行李,那几本相册估计是那会儿一起弄丢了。这一张照片,还是我从妈妈以前的钱包里找到的。”
照片里的小孩不过两三岁的模样,穿着厚重的冬服,只露出一张肉嘟嘟的小脸,笑容十分灿烂,露出尖尖的乳牙,一双眼睛是单眼皮,脸颊两侧红扑扑的。
郁央诧然:“王屿小时候长得……看不出是他了。”
与其说这是王屿小时候,不如说更像是王藜小时候,眉眼和后来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王屿相差甚远。
“是啊,我也觉得,和我倒是更像呢。”王藜不太在意地说,“不过小孩子就是这样吧,一天一个样,刚生下来时还都是皱巴巴的,看不出个鼻子眼睛呢。”
“也是……”
郁央久久凝视着那张照片,然后又翻回首页端详起那张三人合照,心里的异样感愈加强烈,像是有什么要破土而出,但她却怎么都找不到那寸土地的方向。
这时,王屿讲完电话回来了,打断了郁央的思绪。
“抱歉,处理了一些事。”王屿坐下来,没来得及看到被王藜抢过然后迅速收起来的相册,“你们在聊什么?”
王藜在桌下悄无声息把相册塞到郁央手里,表面上笑嘻嘻地说:“当然是在聊见南嵩的事了。”
王屿哼了一声:“就这么喜欢?”
“我大老远跑来,正好央姐又是知情人,多了解了解,总不亏嘛!”
郁央微笑着搭了几句话,手在桌底默不作声地把相册放进手提包内。
第19章 chapter 19 卡杜拉(二)……
当晚, 郁央陷入了一个短暂又混乱的梦境。
梦里,她身处阴暗的森林之中,正穿过重重迷雾,在徒劳地奔跑。她的四肢是孩童时期的样子, 细瘦弱小, 但脚步却并未因此而轻盈, 反而像是灌了铅似的, 愈发沉重。
她没有回头,但她知道自己还拉了一个人一同狂奔, 那人不是别人, 正是九岁时的王屿,如照片里那样瘦弱不堪,崭新的衣服垮在身上,袖筒里伸出来的手粗糙又冰凉。
不知道跑了有多久,她再也无法抬起双腿,只有回头无措地看向王屿。
然而, 就在回头的那一瞬间,映入眼帘的却成了小时候的周锦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