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然的照片至今挂在历年高考光荣榜上,校历手册上第一页就是她的介绍,如今进校的每一届学生,无人没听过她的事迹。
并非每个人都有着卓绝的天赋,这世间大多数,还是那些天赋平平的普通人。
而程安然的存在就像是告诉所有人。
哪怕希望极其渺茫,但只要你足够努力,总能够弥补天赋上的不足。
第55章
暖春55
同她的性格一样,程安然的演讲并没有什么令人激动澎湃的话语,她甚至没有提到任何高中的事情,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一段人生经历。
故事主人公是她进入投行后的第一个客户。
在投行界,男女比例近乎八比二,这个数据足以表明,一个女人想要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更别提她还是一张亚裔面孔。
某些隐性歧视在美国社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刚进华尔街的头一年,她大半时间都在打杂。
在公司里,白人、黑人、印度人,都各有各的圈子,她初来乍到,就像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哪个圈子都融不进去。
那段时间,她时常自我怀疑,陷入一种不知名的焦虑中,直到有天,她意外在中央公园遇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太。
时至今日,程安然依然记得两人见面时的情形。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去形容她对那位老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只有优雅二字。
银白的鬓发梳得一丝不苟,身上穿着极具旧时代风格的刺绣旗袍,哪怕腿脚不便,只能坐着轮椅出行,脊背依然挺得笔直。
她就像是从民国时期老上海洋房里走出来的大家闺秀,饱读诗书,养尊处优,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婉约淡雅的气质。
直到很久很久之后,程安然从其子女口中了解到老太太的过去,才知道原来老太太的出身和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她竟是上世纪战争时期偷渡客的遗孤。
那时国内炮火连天,老太太的父亲决定举家南迁到马来西亚,后来又辗转偷渡美国,却在偷渡途中遭遇风暴,一家人几乎死绝,只留下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
为了在异国他乡活下来,老太太沿街乞过讨,在黑餐厅里刷过盘子,给屠宰场扛过死牛……
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就是因为年轻时的过度劳累,伤了根本,最终一辈子没有结婚生子,唯一的孩子是从孤儿院领养的华人弃婴。
后来老太太攒了点钱,开始创业,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却又遭到竞争对手的报复,不仅生意破产,还被砍去了两根手指。
是以,之后每到下雨天,被斩断的骨节处都会疼痛难忍。
可即便经历过这么多风风雨雨,老太太脸上永远保持着得体和蔼的笑容,从她那双慈祥睿智的眼睛里,程安然看不出半分对命运的失望和怨怼。
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片能够包容万物的大海,永远是平和而宽容的。
……
窗外的阳光投射到台上,犹如在程安然身上笼罩了一层莹白光晕。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整个大礼堂,不经意在某处停留了片刻。
趁着对方没注意,又很快移开,面上仍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顾砚书恍若不知,等她视线消失后,才掀起眼皮,不着痕迹地朝台上扫了一眼。
程安然毫无察觉,捏着话筒,继续开口道。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职业生涯遭遇到挫折的时候,遇到了这么一位贵人。苦难不应该被歌颂,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对人生最深刻的定义。最后,想送大家一句黑格尔的话,哪怕那是一堆灰烬,灰烬深处依然有余温,谢谢。”
程安然退后一步,微微鞠躬,结束演讲。
空气安静了一瞬。
随后掌声淅淅沥沥响起,直至轰鸣雷动,经久不息。
她语气始终淡淡的,没有太多的抑扬顿挫,但所有人都在为这段温柔而有力量的演讲鼓掌。
顾砚书看着台上站在光影里的女人,为她鼓掌的同时,眼底残存的怒意慢慢褪却,转而掠过一抹复杂之色。
即便此刻他依然愤怒于她的不告而别,可不得不承认,比起从前,现在的她的确更优秀更出色。
从她身上,他几乎看不到自卑和怯懦的影子。
就像是蒙尘的珍珠突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辉,让人难以移开眼。
可笑的是,她总是这样,说到做到,唯独九年前与他的那个约定,她食言了。
想起当初在Q大宿舍楼下吹的那一夜风,顾砚书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眼底渐渐漫上冷意,连鼓掌的手都瞬间停住。
果然,有些事还是不能多想,很容易越想越气。
……
台上,程安然将话筒归还,正想转身走人,却被主持人眼疾手快拦住。
“学姐,恐怕你得稍等片刻,后面还有个提问的环节。”
程安然脚步一顿,面露疑惑:“提问?”
主持人简单解释了一下规则:“学姐可以随机抽选三名同学,回答他们的问题,当然,如果不想回答也是可以的。”
程安然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只能跟着对方重新回到台上。
台下众人早就跃跃欲试。
等主持人说完“想要提问的同学请举手”,一堆爪子就跟雨后春笋似的,齐刷刷举了起来。
人太多了,程安然没仔细看,随便指了个女生。
那女生激动得不行,险些连话筒都没拿住。
她还未进校时就听过程安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