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时间,相隔一个多月,应该是接到他的信后又回了一封。
上次他从奶奶那得到许同志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出去。
半个多月以后,他接到任务就出发了,这一走,又一个多月。
拿着两封信,张朝阳回到自己的宿舍。
他们这里天气炎热,蚊虫也多,整个营地,都是大老爷们,没有异性。
当年他为了摆脱家里的矛盾,瞒着家人,报名入伍,来到这边守边疆。
他并不后悔,就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奶奶。
她老人家一个人会不会孤独,他爸妈和哥嫂,弟弟,妹妹有没有常去陪伴奶奶。
不过,以奶奶的脾气,即使他们去了,也不会给好脸色看的。
因为爷爷奶奶的事情,家里关系有点复杂,他不想参与其中,不想靠着爷爷的关系。
他来边防当兵,拒绝往回调,他妈气的不行,又没办法。
人与人的想法不同,他不理解父母,父母也不理解他。
张朝阳晃了晃头,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去掉。
看着桌子上的两封信,字迹比较娟秀,不张扬。
从奶奶的话里,他想象不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怎么愿意和他通信。
虽然说,他们当兵的,现在挺受欢迎的。但是,他这是边防兵,条件艰苦,不能随军。
如果和他结婚,意味着要长期两地分居。以后有了孩子,也要一个人辛苦养育,他一年到头,能回家的日子不多。
因为这些原因,张朝阳对结婚,真的不抱什么希望。
可是,看着桌子上的两封信,他犹豫着。
也不知道许同志怎么想的,能寄过来两封信,一定有什么想法。
张朝阳活了二十三年,第一次,这么犹豫。
第41章
犹豫再三,张朝阳还是拿起信封,撕开,抽出信纸。
“张朝阳同志你好:
我是许笛,王姨介绍了你的情况,说你是有责任心,尊重女性,有能力养家的好青年。
我呢,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叫许笛,今年十八周岁了。身高一米六五,体重五十六公斤。高中毕业,现在在百货大楼仓储部工作。
我很佩服人民子弟兵,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寄出这封信,就是和你打个招呼,如果你对介绍对象这件事没有什么反感,咱们可以先通信。
重要的事情都说完了,祝你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张朝阳看着这张信纸,上面干净娟秀的字迹,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姑娘。
张朝阳长到这么大,第一次真正的和一个姑娘通信。
以前,大院的子弟,喜欢骑着二八大杠,在姑娘面前呼啸来去,觉得特别的有面。
还有很多人,车后座上还坐着京都大妞,红色的围脖,随风飘荡,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张朝阳可能天生就少一根筋,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哪怕有姑娘对他有好感,他也礼貌的拒绝,觉得没意思。
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觉得女孩子,要像奶奶那样,坚强,乐观,心胸开阔。
对于动不动就使小性子的女孩子,哪怕是他亲妹妹或者堂妹,他也不能容忍。
从信里,张朝阳感觉许同志的性格,和他奶奶有点像,心里的好感,油然而生。
想想自己寄出的信,也不知道许同志看完以后,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被吓到,打了退堂鼓。
张朝阳又拿起第二封信,拆开,抽出信纸。
“张朝阳同志你好:
你寄过来的信我收到了,对于你的担心,我能理解,但是我有信心可以克服。
虽然像你说的,如果选择和你结婚,我要面对的困难会很多。
不能随军,长期两地分居,独自面对家里的琐事,将来,可能要独自抚养孩子……
你所说的一切,我都考虑过,也深思熟虑的想过。问过自己,自己能不能做好一个军人的家属。
仔细想过以后,觉得没有问题。虽然要长期两地分居,但是我知道你在保家卫国,心里的信念感也随之增强。
和我们的父辈比起来,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所以,张朝阳同志,我觉得自己考虑好了,可以胜任军嫂一职。”
张朝阳盯着手里的信纸,脑子里把信上的内容又回忆一遍。
许同志倒是勇敢,也很大胆。
从信里,体现出她对军人的崇拜,但是,又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张朝阳放下信纸,闭上眼睛,思考着。
他不结婚是不可能的,其他人可以不在意,但是,奶奶的感受他不能不考虑。
他的职业原因,注定要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那么,找一个奶奶喜欢,自己又不反感的女同志组成家庭,也不是不可以。
他不能给予妻子无时无刻的陪伴,但是,他能给予她忠诚,工资也能按时上交。
想做就做,张朝阳从来不是优柔寡断的性子。
快速的写好回信,准备明天寄出去。
而京城的许笛,信寄出去以后,就没在多想。
张朝阳的条件虽然很符合她的要求,但也不是非他不可。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都进入冬季了。
路上的行人,都是裹得很严实,除了一双眼睛,都包起来了。
穿着大棉裤,走路都觉得费劲多了。
她和金卫东的合作已经有段时间了,期间一直没有出过错。
每个周末,许笛找时间去送货,每次都是固定的,五百个鸡蛋,二十只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