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水果,她决定过年之前再往外倒腾。到时候倒腾东西的人多了去了,种类也繁多,她那点水果,也不显眼了。
金卫东呢,提前把钱放在山洞的固定地方。
许笛送货的时候,拿了钱,放下东西,就离开。
这块很隐蔽,至今为止,没被任何人发现。
来到七十年代一年多了,许笛现在有了工作,有了不少的积蓄,接下来,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生几个孩子,快快乐乐的过一生。
又一个周末,许笛拎着袋子,里面装着土,去了梁家。
“许笛,快进来,外面冷吧?”
“王姨,还行,我穿的多。芳姐她们呢,没在家?”
“回娘家了,她堂妹今天订婚。”
王姨帮着许笛把袋子拎进屋,准备在屋里种点菜。
去年种的那些,都供上康康吃了,一个冬天,胖了三斤,都没怎么感冒,一次院都没住。
“那真是不巧了,我还想着和康康玩会呢。”
许笛挺喜欢康康的,还有她侄子许平安,都是好玩的年纪,懵懵懂懂的,呆萌可爱。
“下周有空你再过来,康康也念叨你呢。
对了,和朝阳通上信了吗?”
王姨很关心这事,之前也问过,那时候许笛说自己写信寄过去了,还没有收到张同志的信。
“嗯,收到张同志的信了。”
许笛想着自己的第二封信,也不知道张朝阳同志会不会被吓到。
这时候的人还是比较含蓄的,尤其男女之间的措辞,那是相当的谨慎,很少有她那么直白的。
可是,许笛不喜欢墨叽。尤其,他们距离这么远,一封信,最快也要一个月能到达。
“真的,朝阳在信里怎么说。那孩子,嘴比较笨,不太会说好听的话。”
王姨很担心,张朝阳说话太直,把好好的事情,弄黄了。
“王姨,张同志心里分析了一些弊端。如果和他结婚的话,我会很辛苦。”
“那倒是实话,朝阳没有说谎。”
许笛想想,张同志倒是挺实在,没有说些花言巧语,也没有画些大饼给她。
也许是没相中她,借此吓走她,也许,是提前给她打个预防针,让她心里有数。
不管什么原因,也要等他第二封信,应该会有个说法。
“王姨,我收到信以后,又写了第二封信过去。表明了我的态度,我不介意以后两地分居,也有信心当好军嫂。
至于张同志怎么想的,我还不知道,因为我没接到他的回信。”
许笛算了日子,信应该到了。
“朝阳应该又出任务了,他不是那么糊涂的人。不管他怎么想的,都会给你写回信。
你再等等,不会不写信的。”
王姨就怕许笛一时气馁,放弃通信,至此断了联系。
“我知道,没想就这么放弃。离过年还有段时间呢,年前,我想,怎么也能收到张同志的信。”
许笛不着急,过年她才十九岁,还等得起。
主要是碰到一个符合她要求的男同志不太容易。
“对,一定能收到。”
王姨和许笛忙活一上午,才把花盆都种上,还给钱奶奶留了不少土和韭菜根,还有一些菜种。
听王姨说,钱奶奶没在家,许笛就没有过去。
在梁家吃完午饭,才离开。
第42章
张朝阳的信还没到呢,倒是许梅的信先到了。
许笛晚上下班回家,感觉家里气氛有点异常。
许母没在厨房忙活,许军像一只蔫巴耗子似的,坐在一边。
厨房里,没有动静,许大嫂今天是晚班,还没有下班。
“怎么了?”
许笛小声的的问许军,难道这小子又惹祸了。
也不对,许军是有些淘气,但是不会惹大祸。
“大姐来信了,咱妈看完,就哭了。”
许军也不知道她大姐信里说了什么,看来不是什么好事,不然,他妈也不能哭啊。
“知道了,你去写作业,我去看看咱妈。”
许笛把兜子放回屋里,去看许母。
“妈,我进来了。”
“你下班了,几点了,我还没做饭呢。”
许母眼睛红了,明显哭过。
“晚上吃什么,我去做。”
“蒸点发糕,你大嫂早上走的时候发的玉米面。
我买了大豆腐,炖点你奶奶给拿的干土豆片,再拌个白菜丝就行。”
许母有些没精神,也没说许梅到底怎么了。
许笛也没有追问,去厨房做饭了。不管什么事,晚上,她妈一定会说的。
都是一些家常菜,许笛做起来来也不费劲,她都习惯了。
刚做好饭,许父他们也下班回来了。
“饭好了,洗手吃饭吧。”
许笛把饭菜端上桌子,许军摆好碗筷,许母也从房间出来了。
许大嫂看了看许大哥,又瞅了一眼小姑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婆婆的脸色,不太好。
一顿饭,吃的极其安静,也快得很。
许大嫂自觉的去洗碗,许大哥带着儿子去洗手,许军帮着收拾桌子。
“收拾完了,都过来一下,我有点事要说。”
许母叹了一口气,招呼一声。
许笛松了一口气,她真的不适应低气压的环境了。
“妈,怎么了,我看你脸色不好。”
难得的,许大哥机灵了一回,能看出他老娘心情不好了。
“许梅来信了,她要结婚了,年底请假回来。”
许母说了许梅来信的主要意思,她准备在云省那边安家落户了。
“许梅要结婚了,男方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