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人来(144)

作者:水怀珠 阅读记录

“英王竟要娶妻了?还是向朝廷请婚!老夫没听错罢?!”

“自从当年离开永安城后,英王便一直戍守西州,戎马二十多年,硬是孑然一身,不娶不纳,至今后宅空无一人。先帝在世时,为他的婚姻大事愁得食不下咽,多少人说断了舌头都无用,如今他竟主动请婚于御前,这可真是苍天开眼,铁树开花呀!”

“非也,非也,当是皇恩泽福,先帝庇佑!若非先帝在天有灵,英王岂能突然改变心意?怕是要孤老一生,抱撼终天!”

“必是先皇显灵,许我大夏又添喜事一桩啊!”

“……”

大殿一时沸反盈天,众人交头接耳,议论得眉飞色舞,竟颇有喜洋洋的气氛弥漫开来。

辛桓坐在龙椅上,凤目微沉,他一心欲铲除英王,收拢皇权,自是巴不得这一位王叔永远不要成家生子,可是看底下这帮朝臣的态度,居然乐乐陶陶,高高兴兴,半分不懂天子苦心。他一时气闷,想起命丧黄泉的梁文钦来,内心陡添悔憾。

全恭见得辛桓脸色,赶紧高喊“肃静”。辛桓眉目深沉,待大殿内恢复庄严肃穆,方道:“谢卿,朝堂之上,断无戏言。”

谢不渝目光收在睫底,从容不迫:“娶妻于庶民而言,尚是终生大事,何况是一朝亲王?微臣所奉乃是王命,谈何戏言?”

辛桓听得这一声“王命”,野心被刺,看着谢不渝那泰然自若的容色,思及上次在阁楼内被他顶撞一事,更满腔义愤,竭力忍耐,道:“那王叔可有说了心仪哪一家贵女?”

“王爷为定国安邦,二十多年来一直戍守边陲,并不知京内状况,一切但凭陛下定夺。”

辛桓不由失笑:“王叔乃是朕的长辈,这天底下,哪有晚辈为长辈择婚的道理?”

“陛下于王爷而言,先是君王,后是侄儿。君上为人臣择婚,乃是为人臣子的福分,并无不妥。”

旁侧有朝臣颔首附和,皆说英王如今好不容易回心转意,愿意成家,若是能得圣上赐婚,实乃功一美二,造福千秋。

参知政事杨度也站出一步,拱手附议,理由则是英王雄踞一方,威震四海,势力不容小觑,若是能借此次婚事与其联姻,一则成人之美,彰显君恩;二则可以牵制西州,巩固皇权。

辛桓当然知晓个中利弊,是以更感觉其中有诈。英王又非夯蠢之辈,想要成婚,自行择妃便是,何必非要朝廷做主,派一位贵女作为间谍入他府上?难不成,是心虚畏惧,自知不敌,想要借机向朝廷表忠心?

不,不可能。

辛桓忽生一念,目光微挑,看回谢不渝:“王叔

为大夏立下汗马功劳,世人景仰,今日所求不过是一桩婚事,何难之有?只是朕阅历浅薄,纵使有心,也未必能代替月老,为王叔牵成良缘。依朕看,倒不如请王叔回京一趟,亲自相看。谢卿,你以为呢?”

谢不渝抿唇少顷:“入冬以后,突厥或会袭城,王爷有战事在身,怕是走不开。”

“那很好办,你是朔风军主帅,届时王叔回京,你返回西州替他镇守,岂不是两全其美?”辛桓微笑,眼底暗藏杀机。

英王远在西州,兵强马壮,想要铲除,自是难于登天。但若是能支开谢不渝及朔风军,单独把英王传召入京,那动起手来,可就是瓮中捉鳖,易如反掌了。

谢不渝心下哂笑,然则眉目不动,恭敬颔首:“谨遵圣意。”

辛桓点头,旋即又道:“冬至便是今年入山围猎的日子,王叔半生纵横马背,想来猎术也是数一数二,不如就赶在那以前入京,待忙完婚事后,可以一并入山,教一教朕围猎之术。”

“是,微臣回府后,立即启程,为陛下传旨。”

“那倒也不必这样急,离冬至尚有两月有余,你先传信一封,为朕禀明圣意便是。最近朝廷事务繁重,你回去以前,还得先帮朕处理一事。兹事体大,牵连甚广,还望你莫要推辞。”

谢不渝微微抬眉,直觉不是什么好事,果不其然,下一刻,便听得上头道:“近日有人告发镇南军主帅戚云瑛贪赃枉法,淫/乱军营,朕已下旨将其押解回京受审。届时,还望你能主审此案,以正国法、肃军纪、慰人心!”

话声甫毕,大殿上又传开窃窃私语声,众人慨叹戚云瑛前脚刚受赏获封,后脚便遭人告发,实乃莫测,又提及戚云瑛背后的文睿长公主,看向谢不渝的目光陡然复杂。

谢不渝面不改色,却也不发一语。辛桓笑道:“谢卿放心,朕既然要你主审,自然会授予你最大的权利。你不必管戚云瑛的背后究竟有谁做靠山,只管秉公查办,按律处置,一切后果,自有朕为你担着!”

谢不渝心念千回,启唇:“是。”

*

“殿下,大事不好,戚将军被人诬告御前,惨遭押解了!”

午后,果儿从回廊那头匆匆跑来,奔入留风阁后,疾声禀道。

辛湄当下神思一凛:“谁告的?告了什么?!”

“是兵部尚书和其他几位同僚,状告戚将军贪污军饷,徇私枉法,还……还有淫/乱军营!”

辛湄匪夷所思!

戚吟风跟着冲进来,忧姐心切,屈膝一跪:“启禀殿下,镇南军乃是戚家旧部,阿姐既是统帅,亦为家主,率军以来,一直身先士卒,任劳任怨,断然不可能犯下这等罪行!此番必定是有人栽赃构陷,还望殿下施以援手,还我阿姐清白!”

辛湄极快冷静,询问:“此案的主审是谁?大理寺卿还是御史大夫?”

上一篇: 郁娘 下一篇: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