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米粥,给你舀一点吗?”李二娘在俞荷旁边坐下,让她看自己碗里的小米粥。
“等我吃完这个包子。”
看着女儿不断冒着热气的头发,李二娘放下碗,摸了摸俞荷的背,棉袄热乎乎的中衣没湿,没出汗就好。
“怎么这么晚要去砍竹子?”
“让我爹编筐,编背篓。他也不能天天看书,得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俞荷眼中满含得意,阿爹嫌她事多,她就给他也安排点工作。
晚上睡的时候,李二娘把话原封不动的说给俞有地听,俞有地一笑而过。
“你们父女俩今天打什么哑谜?”
“没什么。”
俞老头说话算话,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把俞荷新写的《三字经》挂好,成文几个看看俞荷工整的字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练习。
吃过早饭,除了俞有地,全家上街赶集。
“阿爹,你中午想吃什么,我给你买回来。”俞荷特意来找她爹问。
“带一个烧饼。”俞有地正整理自己桌子上的书,昨晚兴起,看了半夜。
“好的。那阿爹我走啦。”俞荷笑着挥挥手,她爹现在看着挺像个读书人,摆了一桌子的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呃,都是考科举的书。
俞荷背着自己的小背篓追上大伙,和他们一起慢慢的走在牛车旁边,驾车的俞老头也跟着大家一起走路,车上只放了几筐对联。
“俞荷,你今天想在哪里看摊?”成文问追上来的俞荷,给她说了今天要摆摊的三个地方,南街,北街和西街肉摊边。
“我跟小哥去南街。”俞荷笑着说,和小哥成城打招呼。
成城做主要了50付6文的对联和一起搭配的福字窗花。
到了白水镇,还早,俞荷跟着成城去南街,成文俞梅在西街,成义龙龙成武去北街。
俞老头见顾大安不在摊位,俞有花一个人忙着切肉卖肉,卷起袖子就帮忙剁肉。
“大安,连生呢?”
“大安还在杀猪,连生和连鱼在看店。”俞有花笑着说:“还好就忙到二十三。这两天大安要杀四五头猪,忙的不可开交。”
“让老二和老三帮忙干。”俞老头吩咐一声,本就有意帮忙的俞有粮和俞有钱去顾家帮忙杀猪搬肉。
马三面俞老头也跟去顾家帮忙烧水烫猪毛。
李二娘唐大丫赵娟街上转
了一圈,买到各自要买的年货,也去顾家帮忙。
今天二十,赶大集的人很多,俞荷和成城的小摊子才摆开就有人来问价。
南街摆摊的乡邻都是临时买卖,他们旁边就是一个卖猪油渣炒饭的小摊,香味扑鼻。
“好吃的猪油炒饭,三文钱一碗!”
俞荷听到叫卖声,踮脚尖看,锅里的炒饭除了焦黄的猪油渣,还放了绿色的青菜,红萝卜,增香的蒜苗,看着很有食欲。
“俞荷,对联便宜一点,我买两副!”吴婶笑着走过来边看边说。
“吴婶好,12文给你送一对三文的福字,再送两文一对的窗花。”这位笑呵呵的大婶是吴大汉的妻子,喜欢她种的棉花和洋芋,是她杂货铺的常客。
“好。也不能太占便宜。我给你介绍几个熟人。”吴婶一边掏钱,一边笑着说。
成城听她们说话,卷起两副对联,一对福字和一对窗花。
“这是你亲二哥吧,和你长的很像。”吴婶一边偷看一身灰长衫的圆脸少年,一边悄悄地说。
“是我二哥,家里排行老四。他以前在县里亲戚家读书。你可能没见过。”
“你们都长得好看。”吴婶接过成城递来的对联,笑着说,“等开年暖和,到我们湾里来玩。”
“好啊。我爷让我们开年学凫水呢。到时候去婶子家玩。”
“好。那你们卖着。”
又来了两个要买对联,还要送福字的,俞荷都给卖了。
不会儿吴婶叫了几个亲戚,给俞荷使眼色说,买两副对联送一对窗花。
几个人合买了6副对联,得了6对窗花,欢天喜地的走了。
“卖油糕,三文钱两个!”
又来诱惑她,俞荷忍不了了,飞跑着去买了两个回来,垫着柿子叶给成城一个,她一个。
“小哥,油糕要趁热吃,外酥里甜,非常好吃。”俞荷说着边吹咬了一口,果然,外面酥脆,里面红糖里还放了陈皮,一股清甜。
成城看她吃,低头也吃了一口,有点惊讶,这糖果子竟然比县里卖的还好吃。
“小哥,好吃吧!”俞荷笑着又跑去买了两个,一个给成城,一个自己拿着。
“谢谢妹儿。”成城笑着说,“这油果子,是怎么做的,竟有股药香?”
第77章
“甜食容易腻,放了陈皮,好消化一点。这个糖油糕的面皮要用烫面加糖加油和,也有讲究。等我们闲暇可以自己在家做。”
成城笑着点头,这个油糕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点心。
中午时分,是街上人最多的时候,俞荷和成城的小摊子前也来了很多人。
“买两副对联送一对福字,或者一对窗花。”俞荷卖力吆喝,成城有条不紊给客人选对联,送窗花和福字。
两人卖完回来西街,成文这边人更多,又帮忙卖大对联。
马三面端着一盆面条汤来送饭,成文把成义三个也叫回来。
“阿奶,我等会先回去了。我给阿爹带饭。”俞荷边吃,还惦记着一个人在家的阿爹。
“成城,你陪俞荷一起回去吧。路上人多,小心一点。”
成城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