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126)

作者:插柳成荫 阅读记录

吃过饭,俞荷到对面张三馒头店买了五个烧饼,热乎乎的烧饼分给成城一个,自己拿一个,边吃边往回走。

到家,看到院子里劈竹子的俞有地,俞荷大声喊道:“阿爹,我回来了,三个烧饼你够不够吃呢!”

“够了。”俞有地抬头看看小女儿和小儿子,笑着说:“你娘呢?”

“阿娘爷奶他们帮大姑父杀猪呢!晚上才回来。”俞荷放下小背篓,抱柴进厨房,冰锅冷灶,阿爹连口热水都没有。

“小哥,快帮我烧火,我给阿爹做饭。”

俞有地看眼准备给他帮忙的成城,笑着说:“快去帮你妹妹生火,让她做简单的拌汤疙瘩。”

“阿爹,你也进屋烤火吧!”成城走到半路,又来叫俞有地也去厨房。

俞有地就放下手里的刀,跟着成城进厨房了。

成城经常帮马三面干活,先用细柴灶门里搭好,再用干松毛,点火。

这会儿功夫,俞荷锅里先倒水,去后院拔了葱蒜苗和经霜的白菜,回来又淘了一个洋芋,开始切菜。

“成城,明年,你想去赵家私塾,还是继续在赵村读书?”

俞有地笑问道,小儿子腼腆内秀,自律自觉,坚持下去,读书一道上会有收获。

“爹,我想去镇上读书。”成城认真的想了一下,说道。

“行。开年我带你去报名。”

俞有地看着小儿子一脸的紧张,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为父也是这样打算。赵家私塾在科举上比我有经验。

现在的你已经过了认字阶段,接下来学习的重心应放在举业上,你和成义年岁相当,以后出门考试,也能有个伴。”

俞有地眼见着儿子明显的松懈下来,有点心疼,作为父亲,他对成城关心还不够。

“我们这个小家,你大哥和你读书好,以后走科举之路,俞梅俞荷两个女孩,聪敏伶俐,为父很欣慰。”

成城眼泪下来,赶紧背过身去。

俞有地拍拍儿子的背,铲了一土锨火子,出去继续刮篾条。

俞荷准备好肉和菜,锅里的水开了舀进罐子和盆里。

锅里倒油,用葱姜蒜花椒炝锅,炒洋芋丁,倒开水,煮菜,等菜熟下入早就做好的白面疙瘩。

“阿爹,洗手吃饭!”俞荷门口叫人,俞有地凳子上起来。

“给我捞点萝卜干,好下饭。”

“好。”

俞荷回来揭开锅盖,锅里的疙瘩汤熟了,拿一个小碟子坛子里夹萝卜干腌菜,又泡菜坛子里夹了一根胡萝卜切丝。

碗柜里拿出三个碗,给俞有地大碗里舀了满满的一碗,给成城和她一人舀了一小碗。

成城帮忙把盐和辣椒油摆在小桌子,拿好筷子,俞有地洗了手回来,父子三个围着小桌子坐,开始吃饭。

“明年二三月天色暖和了,就要搬到中院去,你们想住前院,还是中院?”俞有地喝了半碗汤,胃里暖和了,问道。

“阿爹,我们一家就住前院吗?还是都要搬。阿爷阿奶打算住哪里?”俞荷饱了一筷子一筷子戳着碗里的疙瘩汤。

“你爷奶肯定住现在的房子。他们习惯了。”这是他们亲手建起来的房子,有意义在。

“那就让二叔三叔去住中院,住新房。腾出来的房间给大哥和小哥。”俞荷把自己碗里的疙瘩汤,悄悄的倒进饮牛的桶里。

三叔巴不得住新房,成武哥要做热米皮磨浆,住中院用厨房也方便。

三房各自手里有钱,以后分开生火烧饭,想吃什么吃什么。

“阿爹,如果爷奶不搬,就这么着。”

“明年开春就修大门。”俞有地觉得都行,要看书中院正屋安置两间书房。

吃过饭,俞有地拿了本书厨房烤火,俞荷收拾好锅碗,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成城也拿了本书,和俞有地一起烤火看书。

傍晚,赶集的人热热闹闹回来,院子里都是说话声,俞荷赖床不起,也没人叫。

成文成文成武成城加紧写明天要买的对联,俞梅和龙龙熟练的剪福字和窗花。

马三面归置好买来的吃食调料和菜籽油,带着三个儿媳妇准备晚饭。

俞有粮俞有钱俞老头父子三个踩着晚饭的点赶回来,说明后天还得去帮忙。

“今天下午买卤肉的把店门都堵了,明天还得做预定,还要用多半头猪做卤肉。”俞老头笑着说,要夸俞荷,才发现俞荷不在。

“姐夫买铺面的钱,应该赚回来了。”俞有钱笑着插了一嘴,卤肉生意是真的好,羡慕是羡慕,不嫉妒,看姐夫一家怎么忙的就知道这是人努力得来的。

俞有粮马三面几个也觉得顾家应该回本了。

“这样开年也能送明辉四个认几个字。”马三面一直惦记着外孙识字的事。

一家人正说话,厨房门口

一黑,进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在下是陆家的管家陆群,遵我家少爷陆锡安吩咐,想请贵主再加工5000只鸭子,货现在船上,唐突冒昧之处,还请见凉!”陆群说完话,先奉上一包袱土产。

“老丈一路辛苦。”俞有钱上前搭话,请他到正屋坐下说。

马三面让俞老头去给人倒茶。

刚刚还羡慕顾家生意的俞有粮唐大丫几个大人也好奇的想去听听都说什么。

俞有钱听说陆锡安另有事来不了,加工费还是13文一只,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们挣这笔钱。

两方写了简单的契书,俞有钱几个去村口码头接5000只鸭子。

马三面打发成城去请王大爷一家,等货都放到前院,又打发俞有钱去请赵芳元一家来帮忙。

上一篇: 故人来 下一篇: 和疯批反派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