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等我不忙,我给你们配色。”李二娘笑着说:“别操心,你姐要真能坚持,我给她请个专门做针线的婆子。”
吃过早饭,俞有钱赶着牛车,赵娟抱着孩子坐车,俞有地李二娘成武唐大丫俞荷姐妹跟着牛车走路。
收拾好厨房,关好大门,马三面俞老头俞有粮带着成文四个背着背篓粪兜去地里种洋芋。
“姐,这霜真好看尖尖的像是冰剑一样,这个,晶莹剔透像不像水晶,等太阳出来霜一消,草还是绿的!”看到路边的白霜,俞荷叫俞梅来看。
“我觉得我们买的线,样数还少了,你看,这片叶子,有墨绿,深绿,绿,浅绿,边沿还有点泛白。”俞梅摘了一片叶子拿在手里研究。
“确实。那我们就先从最简单的花儿开始做,比如黄菊花,它是嫩黄的,看——柿子树,圆圆的柿子是橘红色,成熟了是红色,我们从最简单的又好看的花开始做起。人家一朵小绒花卖10文,我们卖6文……”
李二娘听到两个女儿的悄悄话,示意俞有地也听听。
赵娟顺着李二娘的视线看过去,看看活泼的两个侄女,看眼怀里睡觉的女儿想着小兰花大点,也是这样无忧无虑。
到了店里,唐大丫成武屋里生火,热上调料水,大笸箩放好,已经来客。
炒菜盖饭要到中午才向卖,俞有钱把掏干净的白菜和洋芋放到店里。
李二娘切菜,赵娟抱着孩子把今天要蒸的杂粮泡水,再生火,俞有钱去街上取订好的豆腐。
杂货铺俞有地把火盆里的灰,倒进专门收集草木灰的桶,放上炭去快餐店引火。
俞梅俞荷一边暖手,一边把要用的线,一股一股分好,拿出剪刀,铁丝和铜丝,刷子,还有烫花的小熨斗,等火。
“俞荷,你拿棉线干什么?”俞梅见俞荷小背篓里拿出一股阿娘纺的粗线,忙问。
“姐,要是能把棉线染上大红色,蓝色,我们可以做绒球,就是唱戏头上戴的那两个圆圆的可以自己动的毛线球。”
俞荷不知道怎么形容毛绒绒的球球,干脆动手做一个给她看。
棉线剪成长短一致的小段,再从中间把十几条棉线扎好,用铁梳子撕扯着梳开,一个软乎乎的绒球花便做成了。
俞梅接过来看了看,捏了捏,指头蛋大小毛绒绒的挺好看,“还别说,要是能染色,做成红的,黄的,粉的,小孩子扎到头上还好看。”
“这有什么难!”
手里的绒花被拿走,俞梅俞荷仰头看是阿爹。
“阿爹,你知道怎么染色?”
“茜草可以染出红色,苏木也可以染红,板蓝根可以染蓝色,栀子姜黄可以染出黄色。再用红黄蓝三色调色,紫草能染出紫色……”俞有地笃定的给两个女儿教怎么用植物给棉线染色,赢得了两个小家伙满目的崇拜。
“阿爹,要真能染出颜色,我们给你分成。”俞荷笑着说。
俞梅已经在剪线了,刚刚俞荷做的有点小,她想做一个大点的,小孩子用小的,大孩子要大一点扎头发上才好看。
“你们先制出染料再说吧。成捆的棉线上色均匀,你做成这样小,反而不好染。”俞有地看这白色小绒球,染成红色黄色会讨孩子们喜欢。
“阿爹,我准备染料,你教我们怎么染,好吗?”
俞有地点头,李二娘铲着一铲火红的火子来生火,“你们三个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阿娘,阿爹要教我们染线,茜草可以染出红色的线。”俞梅让开一点,对李二娘说。
“俞梅,你们好好学,将来开个染坊,专门做染布生意。”李二娘把丈夫哄孩子的话没当事,想起板蓝根染出来的靛蓝色,颜色太深,要真绒花做成那样,没人会愿意戴在头上。
“你们蓝色小褂的布,就是你阿奶用辣蓼花染出来的。回头问你阿奶,她是染布的高手。”
原来阿爹会染布,是家传。
李二娘小心翼翼小熨斗里放上一点点火子,熨斗太烫不行太凉也不行。
俞有地拿出要抄的书,俞梅带着俞荷开始做丝线绒花。
害怕吵着阿爹看书,姐妹俩去快餐店,先讨论做什么花配什么色,再一样样找对应颜色的丝线,排整齐,用铜丝两面夹住,按花的长度比例剪成一小段一小段。
剪好,俞梅飞快的拧铜丝,两端对齐,熨平,修边,总算是有点花瓣的样子。
“姐,你手真巧!”
“配色也好看。”
“是荷花呀?”
俞有钱听着俞荷一声声惊叹,趁空看了一眼,没想到俞梅做的绒花像模像样,看着就和真的荷花一样。
“俞梅,你好好做,拇指大的荷花,一对叔能给你卖18文。你这手艺都快赶上老匠人呢!”
俞梅没说话正认真的一枚枚烫花瓣。
俞荷走过来,小声问道:“三叔,有卖的那种简单的铁卡子吗?我们可以把绒花绑在现成的卡子或者簪子上,就是木头簪子也能好看。”
“买什么,木簪子我会做,回头我给你做十几个不一样的,直的,弯的,拐的,都有。用竹枝烧软你要什么样给你弯成什么样。”
“卡子也要,可以直接别在头上。”俞荷坚持,金属的显得上档次,能卖贵。
“尽给我出难题。下次我去县里进货给你留意一下,你们多做点绒花,等二月我去乡里收猪,帮你们代卖。”
俞有钱深怕俞荷给他分成,大方道:“我,分文不取,纯属帮忙。”
“谢谢三叔!”俞荷高兴道谢,这样她们负责做,不用操心怎么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