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荷见姐姐开始思考了。
“再说,一辈子的亲父女,是不是比什么人都可靠?尤其现在张氏需要张家撑腰在外立足,利益交换的关系更可靠。
你想想,是不是?你我有什么,不用咱爹开口我们自愿给他呢。就像大姑大姑父对阿爷阿奶好一样。”
别人说屁呢!打架的时候就知道躲,现在就知道背地里看笑话,事发时可没有一个帮忙的。
俞梅下意识相信俞荷的话,亲亲的父女,哦,那些人是嫉妒张老丈!
“妹儿,你好没劲。”好不容易有个八卦,妹儿还不感兴趣。
“对了。那个宋惜又嫁人!”俞梅突然记起来。
“喔?”
“不过她们又说,怕是被宋家卖远了。”俞梅忧心忡忡屋里取来板凳。
俞荷一笑,道:“也不一定是真的。难道她跟着现在的俞秀花她爹,就好吗?”
不好。俞梅眼珠子四下看看,没人。阿奶不让她们听这些事。
“阿奶去地里看黄豆,说准备种点冬麦。阿娘他们也去了。三婶带着小兰花在中院午睡。”俞荷一边说,一边拿起木钉耙搅稻谷。
放下耙子,看姐姐还想这事,俞荷笑着说:“明天初九,这会儿阿爹估计都进考场了!”
“啊?那阿爹快回来了吧,你们去年不到十天就回来了,坐船更快。”俞梅兴奋的跳起来,阿爹回来,她们又可以去码头摆摊了。
——
今天开考,赵芳元没有去送考,提着菜篮子在菜市里转悠,下午的菜蔫了吧唧,但味道不变,青菜拿两把晚上下面。
再买点羊肉回去下羊肉汤面,也算是入乡随俗,这一个月来大家都要照顾着有地考试,吃的清淡,肉也只吃猪肉,给孩子们换个顿。
这段时间龙龙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小家伙坐得住,读书写字有模有样,真好啊!
“堂弟,在这里碰到你了!”赵芳龄拦住赵芳元的去路,热情请他去旁边的酒楼喝茶。
赵芳元看时间尚早,就随他去。
“你不后悔吗?”刚刚落坐,赵芳龄就问。
“落子无悔。”
“就像你当初资助我路费一样!”赵芳
龄给他斟茶,淡问道。
“过去的都过去了。”当初他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个堂兄,今日在省城的国立学府会有一席之地,是书院正式的训导之一。
当时,不过举手之劳,也没想着人到现在都记着情分,这次有地贤侄路上开玩笑说要去书院临时抱佛脚。
没想到他一去拜访,说了有地的情况,这个人就给了他近几年考过的乡试题型。
这让有地贤侄少走了很多弯路,也省了他一番口舌,德海的信,家里的土产都没用上,不对,反正东西他也收了。
“当真就无所图吗?”赵芳龄不明白,他年轻时最看不惯这个堂弟,不好好读书,整天乐呵呵呼朋唤友乱玩,二十来岁定下心学厨,大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有。我有所图的。无欲无求日子过着有什意思!”赵芳元半真半假的说,上位久了,不允许别人不贪,有些真话反而听着不是很顺耳。
“不说别的了,就我那外孙,你也见过,聪明伶俐,见了人,说话有声,举止有度,我就觉得能拉把一把是一把。”
赵芳龄放下茶杯,斟酌了一会儿,说:“明年,我回家祭祖,到时候可以看看。”
“不敢不敢。”赵芳元连连摆手,道:“堂兄,我的人情你已经还清。
咱本就是同族,是血脉亲人,你不必如此,也不必在意。他的学业说到底也是人俞家的事,他能读到哪里,是他自己的能耐。”
赵芳元坚决不同意。
“他一个毛头小子,你这样的大先生,也不怕把他吓着。”
赵芳元再次道谢,站起来,“时间不早了。我还要回去给他们准备晚饭。堂兄也早点回去。别让嫂子和孩子们担心。”
第一次见面的堂嫂,倒是温婉贤惠什么话都写在脸上,看到德花带的东西和书信,感激涕零,准备了一桌好菜招待他爷孙俩。
这个老东西很能撑得住。
也不用管他今天说的话是真是假。人啊,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先立得住,其他都算是锦上添花。
贵人提携,也要自己先有本事。
不着急。
赵芳元回到租住的后院,看成文五个有说有笑开心的很,严肃的脸上也带着笑来。
“赵外公,你回来了!”
“外公,今天晚上吃什么。阿爹说大伯去考试,要请我们下馆子。”龙龙跑过来接住赵芳元手里的菜篮子。
哎呀,有羊肉!
“外公,今晚上吃羊肉泡馍吗?”
“泡馍来不及了,今晚我们吃羊肉扯面。”
成文几个抢着切肉的切肉,淘菜的淘菜,生火的生火。
这几个孩子真好,赵芳元看在眼里,心里实属羡慕亲家,真会教育孩子。
“羊肉我来煮,成城,今天轮到你和面了,像往常一样多。”赵芳元坐下休息,吩咐没事都要找事干的成城。
“好。”
成城取面,龙龙旁边准备冷水,两个人商量着加盐加水,最后把面团搓成圆棒棒,擦上胡麻油放在盆里醒。
“好了,大功告成!”龙龙倒水两个人洗了手,去厨房看赵芳元怎么做羊肉。
把孩子丢给二哥的俞有钱晚上回来,买了一兜马蹄,几个孩子边削皮边吃。
“明天给你们做四喜丸子。选三分肥七分瘦的五花肉,切丁,放上清脆的莲藕和马蹄丁,下调料捏成拳头大的丸子,先煎后煮,最后淋上红烧汁——”